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让文学馨香与语文真谛在劳动素质教育理念下齐飞-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775 浏览:123530
论文导读: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1.以多媒体启迪劳动素质教育探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实践。对语文科而言,就是要有效地运用电教课件等现代教育装备进行图文并茂的课堂教学。这是因为,立体的画面、有声有色的语言和直观的表达效果,可以使学生与作品进行直接的碰撞,产生强烈的共鸣。2.构建丰富多彩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既传授语文知识,又要有创意地引导学生提炼并用心品尝其中的文学馨香,从而将语文课的真谛较完整、较全面地铺陈在所有的师生面前。
【关键词】创设情境审美鉴赏能力课堂文化氛围感染力劳动素质教育
1674-4810(2012)16-0010-01
运用劳动素质教育的理念分析,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技术教学、技巧教学,也不是单一化、简单化的模板。如果在教学中脱离了作品特有的文学性,脱离了人的思想感情,脱离了作品内在的美,则语文教学犹如断源取水、折本求末,很难将学生引领到文学的殿堂接受文学的熏陶,亦不能很快激发出学生感悟语文的兴趣。反之,如果执教者能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独辟蹊径,使自己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又有创意地引导学生提炼并用心品尝其中的文学馨香,就能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达到使语文课的真谛完整、全面地铺陈在学生面前的目的。

一、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于身临其境的幻象中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1.以多媒体启迪
劳动素质教育探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实践。对语文科而言,就是要有效地运用电教课件等现代教育装备进行图文并茂的课堂教学。这是因为,立体的画面、有声有色的语言和直观的表达效果,可以使学生与作品进行直接的碰撞,产生强烈的共鸣。
2.构建丰富多彩的导入语
在乘车前,首先要有入口。同理,导入语对于语文课教学过程的铺展也十分重要。导入设置时要遵循因文而导、因人而导、导无定法的总原则。
3.用歌声作舟,让学生徜徉在音乐殿堂中激发文学情韵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写得哀婉之至,惊绝千古。词人感源于:论文网www.7ctime.com
怀故国,念及往昔,把悲愤之情寓于词中,正所谓“真伤心人语也!”在教学中,如果播放此曲就能轻松地把同学们领进圣洁的音乐殿堂中徜徉,并能快速进入到文学的“情绪”中进而展开联想。其词品中如怒如诉、如泣如慕的文学情怀便在音乐的激发下不期而至地感悟出了。
二 设置课堂实践,加强课堂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承担主角的责任与乐趣中提炼文学馨香,铺陈语文真谛
劳动素质教育的要求告诉我们,学生是唯一的主体,是绝对的主角,教师只是导演,代替不了主角的演出,但导演可以通过设置课堂实践来带领学生去体验当主角的乐趣。表演就是带领学生体味当主角乐趣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一。
教学中可以设置“课前3分钟演讲”实践。为保证实效,可先从自由说话开始,逐渐发展到命题说话、即兴演讲,并按周或按月评出“最佳小演讲家”,使学生在这项活动中由于要不断搜集演讲素材,撰写演讲稿,练习演讲,为课堂演讲做充分准备而进行的手、脑、口、眼、耳的并用,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充分借助文学作品自身的感染力,激发学生感知课文,提高其文学素养

1.凭借作品背景感受作品
例如,茅盾的《风景谈》,表面上看是谈自然风景,但结合创作的背景材料就会知道,在“只准谈风月不准谈国事”的国统区,作者巧妙地以谈风景为题,纵情歌颂了生活在另一个天地里的平凡而伟大的人民,还巧妙地谈了国事。
2.凭借真实历史发掘作品
例如,《包身工》是夏衍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而写出的报告文学作品,反映了“一?二九”运动前后到抗战前夕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及日本帝国主义为避免罢工的威胁,大量地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残酷的掠夺和侵略的史实。在教学本课前,执教者可借写作背景介绍及其相关的历史知识导入,剖析作者是怎样满怀愤怒,如何运用丰富的材料作为无懈可击的论据,真实地反映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境遇和恶劣的劳动条件,揭露和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用包身工制度残酷压榨中国工人的滔天罪行等,制造心灵震撼,使学生产生激愤的心绪,情不自禁地学习下去。这样,一篇看似有“距离”的课文,通过历史知识的点拨,既激发了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又达到了让学生透过作品看到中国的过去,了解作品的使命感,升华他们的情感价值观的目的。
3.凭借语言特色品味作品
语文教材中,许多佳作语出惊人,朗朗上口,各具特色。在引导学生阅读或欣赏文学作品时要从推敲语言的艺术上入手,使“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或者说,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要巧于引导学生通过把握作品的语言特色上揣摩作品,推敲内涵,就能入木三分地理解作品的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巧借文学欣赏,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学馨香感受中铺陈语文真谛

语文教材的许多名篇,被创造成种种艺术形式而成为电影、电视剧、戏剧、乐曲、连环画、邮票、雕塑等,这些都为欣赏、深究、领悟课文名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只要灵活巧用,由此及彼,相互参照,便会强化教学效果,更好地凸显文学性。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借助资料介绍,或者欣赏诗词歌曲,来营造浓烈的人文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及情感,使他们在想象中体味作品的彼情彼景,在细细品味作品的情思和文学韵味中“沿着文字铺就的通路,步入作者的心灵,随着文字的血脉,触摸作者的思想,从而把握住作品独特的内涵和意境,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叶圣陶语),真正提炼并用心品尝文学馨香,全面铺陈语文真谛。
参考文献
[1]齐虹.融入生活强化实践培养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6)
[2]唐由庆.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文化审视[EB/OL].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责任编辑: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