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长株潭城市群低碳城市建设路径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57 浏览:11084
论文导读:
摘要:长株潭城市群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以减少碳排放为目标的低碳城市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低碳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长株潭低碳城市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长株潭 低碳城市 建设路径
低碳城市是指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具体表现为城市经济的低碳化、城市布局的紧凑化、城市生活的健康化三个特征。2007年12月14日,国家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始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探索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当务之急。长株潭城市群试验区的主题是“两型”,核心任务是“两新”,即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两新”又集中体现在“两低”上,即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长株潭城市群在实施这一宏伟目标中,要把“两低”的要求,体现在“两型”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上。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低碳城市,正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1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低碳城市所面临的问题
长株潭城市群要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1能源短缺,供需结构矛盾突出

2011年长株潭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320亿元,比上年增加14.4%,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有强大的能源支撑。预计在规划期内长株潭地区的能源需求将大幅增加。到2020年终端能源需求总量将由2000年的1 179万吨标准煤增加到3470万吨标煤,人均消费量将由0.96吨标准煤提高到2.52吨标准煤。在主要能源品种中,煤炭由874万吨增加到3100万吨;供电量由123.7亿千瓦时增加到615亿千瓦时;石油制品由102.6万吨增加到300万吨;天然气供气量达到9.2亿立方米。长株潭地区是缺能地区,90%以上的能源要从外地调入。从这些数据看湖南的能源供需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能源对湖南经济发展的瓶颈效应将更加凸显。其次,新型能源比例小。从能源结构来看。长株潭地区传统能源生产、消费依然占主导地位,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才刚起步。受资源条件限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根本改变。煤炭仍然是长株潭最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煤炭消费量占长株潭能源消耗总量的73%,远远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1.2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近年来,长株潭虽然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缺乏强大带动力的产业集群和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8.9:45.3:45.8调整到2010年的6.3:54.8:38.9。呈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区域内一些支柱产业并不切合本地的资源或区位条件,对当地发展带动不强。化工、冶金等支柱产业的发展空间有限,自主知识产权不多,对引领未来的战略性产业开发不够,已有的科技优势还没有形成产业优势。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企业个数和重工业总产值占了全省70%以上,而优势产业仅占全省优势产业的43.9%。

1.3环境污染治理压力大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湖南环境污染的重灾区。重化工业具有对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的特点,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产业结构是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压力大的主要因素。长株潭污染排放物主要集中在化工、黑色冶炼、有色冶炼、电力、非金属行业,几大行业的镉、砷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占三市各类污染物排放量的97%以上,氨氮、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也占三市各类污染物排放量的80%以上,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占三市总废水排放量的68%。这几类工业是制约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尤以黑色冶炼行业的工业废水排放量最高,化工行业的氨氮、烟尘、砷排放量最高,非金属行业的工业粉尘排放量最高。
2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选择
长株潭城市群要建设“两型社会”,应该将城市建设和发展低碳经济结合起来,把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以切实提升长株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长株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低碳城市。

2.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对于当前仍然以快速发展为主题和需要的长株潭来说,促进经济发展仍然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前提。近年来湖南经济“弯道超车”,发展异常迅速,作为湖南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长株潭地区,其经济在发展速度和总量扩张上都有历史性的突破,但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缺陷仍然十分明显。产业结构中钢铁、有色等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产业比重仍然偏高。此外,长株潭的支柱产业大多是传统产业,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且优势产品少,名牌产品匮乏,产品竞争力不强。
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长株潭的产业基础应该转向以低碳消费为主的新型产业和第三产业,这类产业能耗低、污染小,能够有效缓解对自然缓解的破坏,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长株潭目前的发展基础和技术条件来看,我们可以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太阳能产业等新型产业以及保险、物流、文化、旅游、技术服务、科学研究等现代服务业。此外,还可以通过产业制度创新改善长株潭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结构,缩短能源、建材、汽车、交通、钢铁、化工等高碳产业所延伸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低碳化,调整高碳产业结构,最终使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

2.2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绿化建设

长株潭拥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凭借这些独特的资源优势,优先开发和选择洁净煤、天然气等低碳能源,注重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资源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的开发、利用和推广,加大风力发电的应用,大力发展天然气、水电、沼气等清洁能源,还可以用低碳的天然气代替煤、用水电代替火电,推广车辆以天然气替代燃油、城市居民以天然气替代煤气等措施,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发展低论文导读:化,为长株潭建设低碳城市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2.3依靠低碳研发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近年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其低污染、低排放的特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新能源利用的成本较高,尚未达到商业化运营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应该增加对新能源于:期刊论文www.7ctime.com源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
碳经济不仅要有效地遏制碳的来源:减少“碳源”的排放,还应该在“碳汇”上下工夫。“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其中森林植被是地球上存在的最大的碳汇。有研究表明:陆地森林植被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将二氧化碳固定在森林生物有机体中。森林植被每年净碳吸收量约为10亿—15亿吨,每公顷绿地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1767吨。因此,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绿化生态环境,还能成为生物固碳、减缓温室效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强化城市绿化建设、维持土壤水土平衡等措施来缓解生态环境恶化,为长株潭建设低碳城市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2.3依靠低碳研发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近年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其低污染、低排放的特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新能源利用的成本较高,尚未达到商业化运营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应该增加对新能源于:期刊论文www.7ctime.com
源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技术突破降低新能源的使用成本,最终达到商业化运行的水平。从目前来看,虽然世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核能、沼气等众多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在一些领域正在逐渐替代化石能源,然而由于高碳工业体系是庞大而又稳固的,从高碳工业向低碳工业的转型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因此,传统的能源结构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有颠覆性的改变,所以在注重开发新能源的同时,应该把能源结构的调整与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法结合起来,采用低碳技术和节能技术,逐步减少传统工业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努力提高现有能源体系的整体效率,遏制化石能源总消耗的增加。还可以通过研究推广高效锅炉、化石燃料制氢、集中供热等技术,实现传统能源的清洁、安全、高效利用。

2.4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完善绿色建筑标准

机动车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使道路更加拥挤、使空气中气态污染物增加等。鉴于此,长株潭城市群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低碳化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人们选择公共交通作为自己的主要出行方式。首先可以采取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创新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和管理力度,发展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混合燃料汽车、生物乙醇燃料汽车、氢气动力车等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或新能源汽车。与此同时,采取加重税收、控制上牌、提高燃油等方式,减少高排放和高污染的交通运输工具,适当控制私家车的急剧增长;其次,加快城市的轻轨和地铁建设,在方便城市居民出行的同时,尽可能控制私车出行的数量,降低单位公车的碳排放量;此外还可以在城市系统中设立自行车专用道和步行道,完善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接驳换乘系统。
建筑节能是低碳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很多新建楼盘不同程度的使用了碳节能技术,成为开发商对外包装的亮点。首先,长株潭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制定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然后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对于早期的既有建筑,由于建造时技术的局限性,如果能耗损失十分严重的话,可以对其进行包括墙体、耗电设备、供热系统在内的系统节能改造。此外,在绿色建筑领域里,还可以将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相关政策体系配套,加大对在建建筑的监督和技术创新力度,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制定绿色施工标准,开展创建节约型工地活动,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广泛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变消耗能源为生产能源。
本文系湖南省株洲市2012年社科课题“低碳经济视角下的长株潭消费模式分析”(编号ZZSK123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6).
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09(6).
[3]陆小成,骆慧菊,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发展对策研究?[J],城市观察,2010(10).
[4]瞿理铜,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1(3)
[5]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8).作者简介:
赵炜(1969-),籍贯:湖南益阳,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高级营销师、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