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策略-流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027 浏览:146564
论文导读:大多数课件都起着帮助教师讲解演示的作用。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通过课件出示1厘米的长度,并闪烁数次,学生只顾及看闪烁的颜色,却没有在脑海中形成1厘米的表象,且1厘米通过投影放大结果与实际相差甚远。在这种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猜一猜,给学生提
摘要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动认知;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引导探究;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引导观察,建立表象。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传统教法的“使用点”,学生自主的“学习点”,应用电教手段的“切入点”。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整合
1671-489X(2012)25-0100-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信息容量大、密度高、范围广、操作简便、教学效果好、直观明显等优势,能实现对学生感官的多重刺激。借助计算机辅助小学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鉴于此,本文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教学策略谈几点看法。
1 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1.1 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我国申奥成功的画面。教师引导:“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北京申奥成功了,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吧!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全班齐读申奥成功时间: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你能在钟面上拨出这个时刻吗?”然后让学生试拨这一时刻,有很多学生遇到困难,自然调动学生自主探究有关钟表的知识。通过电脑直观、生动的演示,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形成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

1.2 激发思维,破疑解难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1时=60分,1分=60秒”这个重难点,用多媒体演示时针和分针的变化。教师说:“孩子们,钟面上有12个数字也刚好有12个大格,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数字刚好对应每个大格上的点。”并且引导学生概括“分针快,时针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完一圈是60分”。在处理“分”与“秒”的关系时,教师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感受1分钟的烟花有多长时间,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分=60秒;让学生观看了1分钟时间的Flash动画,在欣赏动画片段的同时,学生体验了1分钟时间的长短,也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和节奏。通过图像、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学生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1.3 转变方式,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作为物,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实践操作,使知识结构的某种逻辑关系得到具体形象体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构建。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时,应用多媒体,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待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猜想之后,演示3种割补法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用小剪刀剪去左边三角形(剪去一个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7ctime.com
垂直的梯形,同时剪去两边的三角形),分别移至右边,将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计算,学生直观得出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也就自然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1.4 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实物、教具、多媒体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或投影等,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如教学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平均数”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平均数的概念,教师先让学生用条形统计图画出7号和8号运动员每场得分统计情况,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电脑演示条形统计图平均后的样子,直观感知用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和意义(如图1所示)。这样借助多媒体方格的移动,把移动后的情况与移动前进行鲜明、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学生对平均数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表象认识,注意力更易集中。学生获得了深刻的表象,展开想象的翅膀,较好地培养了思维能力。
2 教学中应把握的几“点”

2.1 要把握好传统教法的“使用点”

许多教师用课件上课并非是从教学目的出发,将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冷”处理,有些教师把板书的内容从黑板上挪到电脑里,“教师跟着课件走,学生跟着鼠标走,教学跟着电脑走”,结果适得其反。因此,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

2.2 要把握好学生自主的“学习点”

目前数学电教手段中,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少,大多数课件都起着帮助教师讲解演示的作用。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通过课件出示1厘米的长度,并闪烁数次,学生只顾及看闪烁的颜色,却没有在脑海中形成1厘米的表象,且1厘米通过投影放大结果与实际相差甚远。在这种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猜一猜,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亲历数学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提高数学素养。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的生长点。

2.3 要把握好应用电教手段的“切入点”

电教手段有许多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不顾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一味滥用多媒体,就会干扰学生思考,削弱课堂教学效果。一位教师利用辅助教学软件演示三角形内角和180°,课件利用Flash的交互功能,动态地把三角形的3个角任意剪掉,然后移动在一条平角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定义。虽然生动有效,但实际上教师在数学课上让学生提前准备不同大小的三角形,用剪掉或用手撕掉3个角,然后在一条直线上拼接,就能非常直观地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定义。因此,数学电教手段要选好最佳整合点、最佳切入点,还是要讲究“不可替代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使用多媒体可以构建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深入挖掘教学要素,使学生不受固定思维方式的束缚,让他们以轻松愉悦的心态投入学习过程。切不可一刀切,滥用多媒体手段,冲淡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