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亚洲学生外语学习策略使用状况及其对策-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857 浏览:46589
论文导读:使用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我国的外语教育条件较为有限,学生不能像二语环境中的学习者那样随时随地获得其他语言的学习资源,策略应用铺展不开,所以,我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使用平均值相对低于二语学习环境下的学生。饶(2002,2007)进一步指出,我国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了外语学习者对特定策略的倾向性。比如,集体观念和意识调动了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综述,介绍了亚洲学生外语学习策略使用状况的特殊性,并依据研究者提出的相关模式探讨了亚洲学生策略训练的显性和隐形方法。
关键词: 亚洲学生外语学习策略策略训练
语言(外语)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优化语言(外语)学习过程而采取的技巧、方法或其他有意识的行为。研究表明,社会环境因素会显著影响策略的使用类型、频度和效果。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社会文化环境的特殊性会造成亚洲学生学习策略的特殊运用。研究者和教师只有在了解这样的特殊性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对亚洲学生进行科学的策略训练。

一、亚洲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使用状况研究

亚洲学生的策略使用状况是策略研究的热点,研究者们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于学习思维方式问题,Reid(1987)发现,韩国、中国和日本学生总体上是形象性思维的学生,韩国学生最甚。他们倾向于使用有助于视觉支持的策略,如阅读文字和查看图片或物体。他们普遍认为,没有视觉支持的讲座、对话和口头指导会让人焦虑。这样的视觉学习风格源自于东亚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强调通过阅读指导学习,并把大量的信息板书到黑板上,学生则面对黑板和老师,参照文字、图形与手势进行外语认知。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亚洲学生的感觉通道具有强烈的视觉效应(课文和黑板),多数听觉输入与书面形式紧密相关。
关于学习主动性的问题,Harshbarger等人(1986)和Li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u等人(1997)的研究认为,亚洲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主性相对不强,更倾向于依赖他人,尤其是高威望的人士。Harshbarger等人(1986)发现日本学生频繁地“请教师即时性地和经常性地纠正”他们。Liu等人(1997)则发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乐意和熟人一起学习,并倾向于把“听老师讲解和指点”作为使用频度最高的策略,上述情况造成:(1)亚洲学生的课堂目标语经常以齐读方式输出;(2)课堂活动经常以严格控制的师生交流方式进行;(3)学生疏于“站出来”表达观点,尤其是争议较大的观点。
关于学习的记忆问题,Scarcella(1990)指出,亚洲文化认为书籍是知识和智慧的经典,研读和背诵是获得知识的最佳方式。相关的实证研究也表明记忆策略是亚洲学生偏爱的策略。Wharton(2000)特别指出,中国学生在母语的学习中,主要使用记忆策略有意识地识记几千个汉字使自己能读能写。这一习惯造成了中国外语学习者对记忆等相关策略的明显偏爱。另外,Farquharson(1989)的研究认为,记忆策略不仅在东亚国家,而且在很多中东国家盛行,然而,Hong-Nam和Leell(2006)指出,尽管亚洲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偏爱记忆策略,但是应考性工具型动机会经常干扰记忆策略的“灵活运用”。
关于语言多元化的环境问题,Wharton(2000)利用SILL学习策略调查表在双语和多语环境的新加坡考查了学习法语和日语(外语)的学生。研究显示,持双(多)语的亚洲学生最喜欢社交类型的策略。这一点不同于其他单语背景亚洲学生的策略使用。研究者指出,在新加坡这样的多元文化国家,社会交流是一件重要的日常活动;新加坡属于东南亚区域,该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和通用语言环境较为复杂,这必然造成社交活动的诸多不同和社交策略的广泛应用。
关于学习的调整和计划问题,Hong-Nam和Leell(2006)调查了55名来自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英语学习者使用策略的情况,其中亚洲学生占多数。数据表明,不论国籍背景,所有主体都会积极使用学习策略,但日本和韩国的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最多。原因是,日韩等经济文化开放度相对较高的亚洲国家在外语学习机会和选择范围上更宽,这迫使他们进行更多的自我衡量、计划和调整。
上述研究尽管涉及我国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状况,但鲜有从文化环境角度深入细致地解释和说明的。饶(2002,2007)的研究突破了这个局限,他认为,我国的社会文化和教育环境在影响外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我国的外语教育条件较为有限,学生不能像二语环境中的学习者那样随时随地获得其他语言的学习资源,策略应用铺展不开,所以,我国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使用平均值相对低于二语学习环境下的学生。饶(2002,2007)进一步指出,我国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了外语学习者对特定策略的倾向性。比如,集体观念和意识调动了我国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他们较好地运用合作型策略;集体荣誉感和自尊意识则使得我国学生经常性地使用情感策略以调节在班集体中的语言学习态度和动力。另外,饶(2007)和其他一些研究对我国的男女社会身份在学习策略使用差异的影响上也进行了探索:首先,社会一般认为女性的语言运用能力比男性出色。这样的观念使得我国女性学生在外语的学习上更自信,在多数的策略使用上优于男生。然而,目前的群体心理相对看重男性的社会功能,男性担负着较多的责任和压力。在这样的状况下,男性学生比女性学生倾向使用更多的功能训练策略和情感策略。同时,目前的社会心理和群体意识看重女性的群体价值,不鼓励女性的自我冒险精神。在这样的环境中,女性学生更容易融入群体,更重视合作精神,乐于求助教师,并采取“听取教师指导”的策略。
根据上述的研究综述,可以发现,亚洲学生较为依赖他人的指导,主动性不强。他们更擅长利用形象支持进行语言思维和学习,工具性目的较强。同时,他们重视课本,重视诵记,喜爱利用元认知策略调整学习。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则更偏好情感策略,其中,男生倾向功能训练策略和情感策略,女生则倾向合作性策略,多采纳权威人士的指导。
然而,这些有关亚洲学生的研究并非绝对,比如,相当一部分学生事实上喜欢采取与传统讲解和阅读课本为主的学习方式迥然不同的学习风格。这说明亚洲学生并不会把自己固定在传统学习方法上,在一定条件下能灵活处理学习策略和方式,借鉴他人的好方法和好策略,这些情况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针对亚洲学生的学习策略训练方法探索事实说明,即使是语言潜能和努力程度较高的学生也不论文导读:
一定能达到相应的语言熟练度。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运用合适的策略有效地学习语言,所以,策略训练应该成为语言(外语)教学课程的一部分(Cohen,1998),增强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从而提高语言能力。同时,策略训练是一个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过程,其任务安排要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最优化他们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要依据亚洲学生的特殊性,在策略训练上做到因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我们建议,教师应该把亚洲学生不经常使用,但对他们有利的策略放在训练的首要位置。同时,教师要强化亚洲学生经常使用的和乐意使用的策略,摘自:学士论文www.7ctime.com
把这些策略用得更好,更有效果。
我们可以结合Pearson和Dole(1987)及Chamot和O’Mally(1990)提出的两个经典策略训练框架研究科学的策略指导和训练方法,帮助亚洲学生更有效率地运用学习策略(其中,前一模式的列举策略为亚洲学生所不擅长的创造型策略,后一模式为男生所不擅长的合作型策略)。
Pearson和Dole(1987)的训练模式侧重单独训练法。该方法要求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单独而明确地进行策略训练,具有一定的显性特征。采用这个模式对亚洲学生进行创造性策略的训练可实施如下步骤:首先,教师向学生示范和解释创造性策略知识。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巩固性练习(如,创生句型练习)去体验所授创造性策略的使用方法和实际价值。再次,学生在课中或课后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创造性策略作业,并写下策略使用的反思日记。最后,学生把所授的创造性策略举一反

三、应用到新的学习任务中。

Chamot和O’Mally(1990)的五步训练框架主要为显性的单独训练模式,兼具了隐形的整体训练特点,让学生在外语学习任务中“有意识地”和“下意识地”掌握隐含的策略。以合作型策略(或称社交策略)训练为例,五步框架策略训练模式可进行如下设计:(1)准备。教师请学生回忆已完成的合作型学习任务(如故事接龙等),让学生分小组发声描述语言学习的合作和认知过程,自我探查合作的价值,并下意识地体会相对薄弱的社交策略。(2)介绍。教师从合作型学习任务中提取相关社交策略并命名、解释和示范。(3)练习。教师继续提供其他的合作型任务,提出更多的合作要求,督请学生利用前一步骤绍的社交策略来解决问题,边解决问题边进行有声思维。(4)自我评价。学生记录下本次所掌握的社交策略,并讨论这些策略的核心,帮助自己深入体会合作策略。(5)延伸。教师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利用社交策略完成课外合作型作业,然后对作业的策略运用状况进行反馈。该框架有利于亚洲学生从隐形和显性两个维度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第一步的“准备阶段”具有隐形特征,其他步骤则具有显性特征。实践证明,这个模式注重学生利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三、结语
语言学习策略是认知机制的一部分,能让外语学习事半功倍,因此,对外语学习者的策略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亚洲的外语学习者群体具有特定的策略使用倾向。策略的训练只有充分考量亚洲学生的策略特点并参照一定的实施规范才能有效地增强使用效果,让有利于外语学习的弱势策略变强,强势策略变得更强。
目前的研究并不能详尽亚洲学生的所有策略的使用特点,已有的策略训练实施框架和模式也不一定是最科学的,这两方面都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寻找更多的变量和条件。
参考文献:
[1]Cohen.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8.
[2]Harshbarger,B.,Ross,T.,Tafoya,S.,Murray,E.,&Via,J.Dealing With Multiple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 Classroom[A].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th Annual TESOL Convention,Anaheim,CA,1986.
[3]Kyungsim Hong-Nam,Alexandra G.Leel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Use of ESL Students in an Intensive English Learning Context[J].System,2006,(34):399-415.
[4]Liu,N.F.,&Littlewood,W.Why do Many Students Appear Reluctant to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Learning Discourse?[J].System,199

7.25(3):371-384.

[5]O’Malley,J.M.& A.U.Chamot.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6]Pearson,P.D.& Dole,J.A.Explicit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a Review of Research and a New Conceptualization of Learning[J].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87:88.
[7]Rao Z.A Closer Look at the Chinese Cultural Influence on Students’Learning Styles and Strategies[J].Asian Englishes,200

2.5(2):40-63.

[8]Reid,J.The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of ESL Students[J].TESOL Quarterly论文导读:饶振辉.英语学习策略中的个体差异与文化因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本文的研究综述部分得到了江西师范大学饶振辉教授积极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上一页123
,198

7.21:87-111

[9]Scarcella,R.,& Oxford,R.The Tapestry of Language Learning:The Individual in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Boston:Heinle & Heinle,1992.
[10]Wharton,G.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Use of Bilingual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in Singapore[J].Language Learning,2000.50(2):203-243.
[11]饶振辉.英语学习策略中的个体差异与文化因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本文的研究综述部分得到了江西师范大学饶振辉教授积极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