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及国民党农民思想及其实践比较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407 浏览:50782
论文导读:
摘要:大革命时期轰轰烈烈的农动是、共产国际和国民党共同领导的结果,而大革命的失败也与三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三者的农民思想和农民政策既有关联又有区别。
关键词:国民大革命;中国;共产国际;国民党;孙中山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1)06-068-02
1924-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农动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随着大革命的失败,农动也随之失败了。农动的兴起和失败与、共产国际和国民党三:方的农民政策均有着一定的关系。本文尝试对三方的农民思想及其实践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探寻出大革命时期农动起落的原因。

一、中国的农民思想及农民政策

党在二大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强调“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并第一次分析了农村的阶级,指出它包括“富足的农民和地主”、“独立耕种的小农”、“佃户和农业雇工”,其中小农、佃户和雇工占农民总数的95%,他们要解除穷困和痛苦,“必须与工人握手进行革命”,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后来在三大通过的《中国党纲草案》、《农动决议案》,虽然都没有提出土地革命的口号,但是提出了“划一并减轻田赋,革新陋规”,“规定限制田租的法律”,“承认佃农协会有议租权”等要求。
北伐战争开始以后,全国农动迅猛发展,新的形势迫使中国人以更大的力舞:和热情努力探索如何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如何变革封建生产关系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对农民问题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全党比较清醒地认识了封建经济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与军阀政治的关系,开始把农民问题置于封建生产关系中进行分析,提出了实行土地革命的主张,并且开始把变革封建生产关系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随着农民:运动的高歌猛:进和人对农民问题认识的深化,党的五大根据共产国际关于必须推动和依靠国民政府进行土地革命的多次指示精神,制定了政治性没收土地的革命纲领,即没收小地主及革命军人以外的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官、荒地,“交诸耕种农民”。但是睁在这时,发动了“四·一二”政变,革命形势急剧逆转,陈独秀在鲍罗廷的支持下,以维护统一战线为由,强调农动必须在武汉政府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五大关于土地问题的决议变成了一纸空文。
年轻的中国虽然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了自己的农民政策,但是这个农民政策却不是切实可行的。首先,当时全党对于农民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其次,当时的组织力量相当薄弱,手里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最后,当时受到多方的影响,一方面有共产国际不断的“指示”,另一方面又有国民党力量的牵制,这些对于一个刚刚成立几年的党来说显然是影响颇大的。

二、共产国际的农民思想及农民政策

在1920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提出了对于在东方国家中,“必须特别援助落后国家中反对地主、反对大土地占有制、反对各种封建主义现象或封建主义残余的农动,竭力使农动具有最大的革命性”。并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如果“不同农动发生一定的关系,不在实际上支持农动,就能在这些落后国家里实行共产主义的策略和共产主义的政策,那就是空想”。列宁着重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只有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策略和政策。
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五个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解决中国农民问题。
第一,关于农村阶级和阶层的划分问题。1926年,共产国际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农村阶层作了较为明确的划分,即把农村阶层分为大农、中农、小农、雇农四个层次,并认为他们对革命所持的态度是有差别的。
第二,关于宣传、组织农民的措施问题。共产国际在宣传的形式和内容上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形式上,“既用口头,又用标语、电影等形式进行宣传”。在,必须“开办农动讲习所、夜校,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致谢怎么写www.7ctime.com
培养农民干部。让农民学习文化,推议农动的发展”。并派遣受过训练的组织工作者到农村去,“走村串寨,演示如何切实建设革命的农会”。内容上,共产国际指出,要以“土地革命”口号号召农民,并通过宣传把农村斗争变为阶级斗争。
第三,关于土地政策问题。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共产国际制定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土地国有”到“耕地农有”再到“土地国有”的变化。
第四,关于工农联盟问题。共产国际不仅从一个方面阐释了工农联盟对无产阶级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任务的重要性,同时论述了中国农民只有在与工人阶级结成紧密联盟的基础上,才能彻底改善自己的物质状况与政治地位,真正实现“耕地农有”的政策。
第五,关于农民武装的政策措施问题。共产国际认为,“没有革命的武装,革命就无法:进展。”于是便开始了建立农民武装的工作。
共产国际为解决中国农民问题而制定的五个方面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一方面引导中国认识到了解决农民问题是胜利地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消灭中国封建制度的斗争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些政策和措施,为中国之后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共产国际对于当时中国的实际国情了解并不完全,甚至存在着某些偏差和片面,再加之共产国际当时为维护国共合作统一战线而对农动有所限制,可以说,后来农动的失败与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失误是有着直接联系的。

三、国民党的农民思想及农民政策

在共产国际和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反思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对农民问题,得出了新的结论。
首先,对农民所处的社会地位的认识,孙中山对农民的生活状况及造成这种悲惨状况的原因有了较明确的认识。看出了解决土地问题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
其次,对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的认识,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是革命的基础,是决胜的力量之一。
对于解决农民问题的办法,孙中山认为,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觉悟,这就需要办学校、出报刊,用各种手论文导读:指导中国革命是为了帮助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而它本身对于中国的国情了解得不够深入,所以对的指示有不切实际之处。国民党进行农动首先是要将农民作为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工具,其阶级属性决定了其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所以在大革命后期,国民党主动停止了农动。(责任编辑:韩毅)上一页12
段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行动上就是组织起来,主要是办农会;政策上就是进行新的调整,由“平均:地权”:过渡到“耕者有其田”,这样就可以改变农民的社会地位。
由于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是革命的“基础”,是“决胜”的力量之一,而农民又受苦最深,受苦的原因又是因无地或少地,于是在国民党一大上宣布了有扶助农民内容的著名的“一大宣言”,之后又进一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设想。这是孙中山民生主义在农民问题上所能达到的光辉顶点,它无疑带有反封建的彻底性和革命性,作为旗帜,无疑会对农民产生巨大的号召力。
孙中山对农动问题的指导思想是:首先通过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都能够觉悟起来,在觉悟起来的基础上,结成团体。有了团体,一方面政府有了基础;另一方面,农民可自身求得解放。
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在执行委员会下专门设立了农民部,以林伯渠任部长,秘书为彭湃和罗绮园,专门负责领导农动,下设有四个重要的办事机构:农动讲习所、农动委员会、秘书部、省农民部。
国民党农民部成立后,为配合国民大革命的开展,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开办农动讲习所;二是颁布《农民协会章程》,派遣特派员到各地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三是重要案件,从行动上支持农民斗争;四是加强舆论宣传,配合运动实践;五是统一领导各省农民部和各省农民协会。
国民党虽然看到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但是更多的是将农民作为推翻军阀统治的工具,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耕者有其田是把土地从封建剥削者手里转移到农民手里,把封建地主的私有财产变为农民的私有财产,使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中获得解放。”国民党要求农民为了革命而牺牲,但并不允许农民起来夺取土地。在国民党的土地政策中,最高的政策也就是“二五”减租,充分暴露了国民党土地政策的不彻底性。
结语
大革命时期的农动实际上并不是由某一方单独领导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国际和国民党的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共产国际通过派遣特派员等方式指导,通过某些党员个人参与国民党农民部的形式与国民党合作领导农动。
正是由于三者之间交织在一起且地位不对等,三者进行农动的出发点也不尽相同,最终导致了农动的失败。当时中国刚刚成立,完全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使得在领导农动时与国民党并不处于平等的地位。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是为了帮助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而它本身对于中国的国情了解得不够深入,所以对的指示有不切实际之处。国民党进行农动首先是要将农民作为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工具,其阶级属性决定了其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所以在大革命后期,国民党主动停止了农动。
(责任编辑:韩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