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网络中曲线舆论监督-学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368 浏览:106690
论文导读:
1003-2738(2012)07-0322-02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众的表达热情史无前例的高涨起来。在网络的世界里,知识精英逐渐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大众传媒以及草根的自我文化生产。我们从网民的表达话语中可以作出这样的概括:“个性”、“自我张扬”、“叛逆”等。社会中已经表现出来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症候,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精神标签。随着这种后现代潮流,借助于网络这种 “匿名性”、“无中心”、“交互性”的媒介,网民的社会心态得以释放,网络中的“曲线舆论监督”应运而生。
关键词:舆论监督;曲线舆论监督;网络热词;暗语;讽刺语

一、关于“曲线舆论监督”

目前国内没有关于“曲线舆论监督”的解释,但是有不少学者提出网络舆论监督的概念,刘召成认为:“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利用互联网的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以及一切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督促”[5]姜岭君认为:“所谓网络舆论监督,是传统监督方式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拓展,它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如电子数据库、电子课件等和各种网络形式如网页、电子邮箱、电子留言板、虚拟社区等,对掌握一定社会公共权力者行使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的过程,以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6]笔者在此提出的曲线舆论监督是网络舆论监督的一种。在互联网上公众可以自由的发表意见、传播事实以达到舆论监督的目的,但是面对互联网这样浩瀚的信息海洋,如果我们仅仅以一种中规中矩的方式进行传播已经很难被发现和关注,当然也就不会起到监督的作用,因此网络上一种“曲线舆论监督”蔚然成风。笔者认为,所谓“曲线舆论监督”即社会公众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运用非常态的方式比如调侃、讽刺等这种各样的方式进行的舆论监督。

二、网络“曲线舆论监督”的表现

(一)创造各种网络热词。网络热词的产生与我国互联网事业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是密不可分,就其定义而言,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界定。网络热词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词”,从构成范围上说,小到一个词或词的构成单位,大到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可以成为网络热词。网络热词一旦产生,会“名噪一时”,风行于网上或网下牵引着网络这盏永不停息的“探照灯”对热点事件的关注和追踪,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号手。[7]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那些网络热词已然在我们心里和耳边呈现:比如2011年动车追尾事故以后出现了“高铁体”: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2009 年 5 月 7日,发生在杭州的“富二代”胡斌飙车撞人案,引起了公愤,而此前杭州警方对车速“70 码”的表述,迅速催生了一个网络热词“欺实码”。自从2010年河北大学交通肇事案中出现肇事者称“我爸是李刚”,2011年又出现了“我爸是局长”、“我爸是科长”等类似言论。有网友将近年来4个热点事件中的李双江、李刚、王军、卢俊卿并列为“四大名爹”。这样的网络热词表现了“爸爸”被物化成人际交往的资本、人生进阶的工具,反映了底层社会缺乏向上流动的通道,以及机会均等和社会公正的缺失。
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来看,网络热词都表现了价值多元化的时代特质,它既是网络时代公众权和个性化表达方式的张扬,更是社会底层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一种实现,网络热词已成为信息时代公民参与社会舆论监督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用暗语、讽刺语传达信息、表达意见。早就有人指出,人民群众是最伟大的语言学家,这话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和最充分的证明。面对一些自己想知又不知的信息,面对自己想批评又不自由的环境,人民群众选择“曲线救国”的方式——创造出各种隐蔽的、讽刺的语言表达自己渴求获知信息、进行批评和监督的愿望。
2012年有一件轰动的政治事件即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关注,然而关于该事件的前因后果一直没有详细的披露信息,信息越不公开越会导致人们的不满和猜测。喷嚏网2012年2月16日的“喷嚏图卦”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消息:
王在领馆细节首次披露
【米国之音】据报道,6号那天发生的情况是:王化装离开其渝住宅,开车到了蓉,快到总领馆时他给里面打电话要求会面,领馆就放他进来。大约在晚上10点,王进入领馆并停留一夜。这期间,他向米国驻蓉总领事何和另外两名领事说了情况。报道说:“据一位了解情况的米国官员说,王反映的情况涉及到他的上司的腐败还有同黑社会勾结的问题,还谈到了兲朝(此处省略若干字)的问题。”。
……[8]
这是一个非正式的“消息”,里面充满了各种简称、晦称,但是明眼一看就会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在这样一个看似戏说的信息却透漏出一些受众已知和未知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受众也宁愿去相信这则信息中夹杂的那些未知信息并因此感到兴奋不已,因为在政府不公开信息的情况下人们多么渴望获知那些珍贵的信息。
今年期间,有一些代表在听报告时竟然睡着了,网友将他们睡觉的照片发在网上,有一个网名叫“时报翔哥”的网友配发了这样的评论:“放大后亿像素搜索到的结果,还都是主席台上滴,以后你让人家怎么睡觉啊?咪个眼睛都不行了……猫了个咪的。”
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在互联网的巨大空间里网民民们竭尽自己的智慧为自己寻找着发言的契机,用暗语、搞笑语等各种形式的自创语言或发表意见或传达信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发挥着监督监督政府和社会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不仅发泄了自己的情绪,而且因为其表达方式独特,易于引起人们关注,为其他人监督政府和社会找到新的窗口。
三、小结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说“曲线舆论监督”是弱者的“武器”,尽管有人指责这种话语方式是一种 “无责漫源于:7彩论文网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谈”的话语形态,具有非理性、排它性、表面性等特征,但是它早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成为舆论监督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曲线舆论监督”的话语方式反抗体现了一定的特性,它对权力话语的嘲弄,往往直指事实的本质,形象地揭示出某些权力话语的荒谬性。又因其符合受众的传播心理,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因此,“曲线舆论监督”仍将发挥显著的论文导读:
作用,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或许都应该将这种监督方式重视起来。对于媒体来说,这种监督可以拿来做参照,也可以此为切入点寻求更大的传播效果。对于政府来说,应该理性看待这些监督。正如《环球时报》现任总编辑胡锡进说:“期间最火的微博都是骂政府的。大家在比赛发政治牢骚遣词造句的小聪明。这些贴子的轰动性比一年小多了,杀伤力已从高峰回落,但却释放了大量莫名的不满。政府应有胸怀把它们看成‘维稳帖’,因为今天的中国比没有批判和骂声的那个中国安全多了。让批判正常化,对国家稳定无害化,这是最大的维稳。”总之,“曲线舆论监督”作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我们应该重视起来,顺应并理性的引导和利用,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在稳中求得发展。
参考文献:
吴建华,许振兴,班生:《论当前我国舆论监督的新变化——基于网络热词的视角》,《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9月第14卷第5期。
曹淑芹,曾珍:《网络舆论监督:公共权力制约的新途径》,《前沿》,2011年11月第3期。
[3]史松明,袁光锋:《话语的政治: 网民舆论监督的实践、逻辑与反思》,现代传播 2011 年第 3 期( 总第 176 期)。
[4]廖友国. 网络流行语兴盛的心理动因探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1) :116 -160。
[5]刘召成:《网络舆论监督的异化与人格权保护》,《信息网络安全》,2008年第7期。
[6]姜岭君:《对完善网络舆论监督的理性探讨》,《青年记者》,2008年第23期。
[7]吴建华,许振兴,班生:《论当前我国舆论监督的新变化——基于网络热词的视角》,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9月第14卷第5期。
[8]/blog/more.asp?name=xilei&id=578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