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盘点中考估算题-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320 浏览:153945
论文导读:
【摘要】估算题是中考中考查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这种题往往要学生对一个比较熟悉的物体的某一参量(物理量)进行估算,然后才能根据其它已知条件,运用有关公式计算并得出结果,因此,解这种题的关键还是“估”,中考中常见的估算题有以下几种。
【关键词】 估算质量估算速度
1006-5962(2012)06(b)-0116-01
1估算长度
被“估”的主要是一些与同学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物体的尺寸,如物理课本的长度、课桌的高度、人的身高、钢笔的长度等等。

1.学生用课桌的高度最接近下列哪个数据?

A.0.8m B.20dm C.8cm D.1.2m
分析:课桌是我们在学校经常接触的东西。每位同学对它都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如果我们对1m也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那么把两种“认识”作比较,便容易判定课桌的高度应小于1m,且与1m相差不大。应选A。有时这种估算题还需要借助身体的某一部分作参考尺度,如一扎、一步、胳膊、脚等的长度。
2估算速度
常要同学们“估”的速度有:人步行的速度、自行车的一般行驶速度、直快列车的平均速度等等。
例2.某同学以一般的速度骑自行车上学,若知他家离学校的路程为

1.5km,则他从家到学校所花的时间大约为()。

A.1min B.5min C.10min D.1h
分析:若同学们平时比较留心于对常见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积累,通过自己的估测,就能知道一般情况下自行车的速度为5m/s左右,则很容易利用公式t=s/v算得t=5min,故选B。
3估算质量
人的质量、物理课本的质量、普通砖块的质量等同学们熟悉的物体是常被估测的对象。
例3.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

1.5×104mg的物体可能是()。

A.你的电脑 B.你的课桌 C.你的钢笔D. 你的质量
分析:1.5×104mg=15g,化我们不熟悉的单位为熟悉的单位,再进行估算,故答案选C。
4估算重力

4.下列物体中物重最接近1N的是()。

A.一袋方便面B.一张学生桌C.一枚大头针D.一块砖
分析: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普遍熟悉的“质量”这一物理量去估测,然后借助公式G=mg进行计算。由日常生活经验可知(一袋方便面的质量约为80g左右)应选A。
5估算密度

5.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他整个身体的体积大约是()。

A.0.005m3 B.0.001m3 C.0.05m3D.0.01m3
分析:根据日常经验,人体密度和水的密度相近。用ρ人=

1.0×103kg/m3代入公式V=m/ρ可算得人的体积约为0.05m3,故选C。

6估算压力和压强

6.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

A.50N、10aB.50N、104Pa
C.500N、10a D.500N、104Pa
分析:人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等于重力G,而C=mg。因此只要估算出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即可求出压力,进而求出重力,要求出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可根据压强定义P=F/S,需再估算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将脚近似看成长方形粗略估计出或大致量出面积约为2×200cm2,再通过计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
7估算温度和热量

7.在常温下烧开一壶普通热水瓶的开水需要吸收的热量大约是( )。

A.8×103J B.8×104J C.8×105J D.8×106J
分析:首先估算一个普通热水瓶装水的质量约为2kg,而冷水温度估计为15℃,水烧开达到100℃,再由Q吸=cm△t=4.2×103J/(kg·℃)×2kg×85℃=

7.14×105J最接近8×105J,故选C。

8综合类估算
例.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小明把一桶水从一楼提到二楼,对这桶水约需要做2000J的功
B.一个中学生在水中所受浮力约为5000N
C.人伸开的一只手掌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10N
D.夏季午时烈日下水泥路面的温度可达50℃
分析:综合类估算题一般采用排除法或直接判定法。就本题而言,应对每一个选项进行估算判断,逐步排除,确定出答案。A选项中,估测一桶水的质量约为20Kg,可计算出其重约为200N,一个楼层高度约3m,根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据公式W=Gh可计算出做功约为600J;B选项中,根据人的密度接近水的密度,所以可以把人浸在水中时的状态近似看做悬浮状态,人受到的浮力约等于人的重力,约为500N;C选项中,先估测人手掌的面积(以中学生为例)应该在十几平方厘米以上,由公式F=Ps可计算出大气压力约为100N以上;通过排除可确定答案应为D。
我们每天都与日常生活打交道。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对事物量的认识。但我们不可能随身带着各种测量工具,有时侯也没有精确测量的必要,这时候往往可以借助所学知识进行估计来解决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自觉运用生活实践之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也正是对物理课程标准中确定的“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的具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