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破窗理论”与“护花原理”在班级建设中运用-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82 浏览:22469
论文导读: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每位班主任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本文论述了“破窗理论”与“护花原理”对班级建设的启示及指导意义,阐述了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必须要达到外在的环境育人与内在的心灵育人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破窗理论;护花原理;班级建设
1003-2851(2012)-07-0100-02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怎样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使学生能安心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呢?“破窗理论”与“护花原理”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与指导。

一、“破窗理论”与“护花原理”

1.什么是“破窗理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摆在一个相对杂乱的社区。他把后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且把顶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前一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后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经过观察总结后提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长此以往,这幢由无玻璃、破窗子组成的楼房,就会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最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滋生了犯罪。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对人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以及细节对事件结果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

2.什么是“护花原理”

在心理学家威尔逊居所附近有一个美丽的公园,园里的管理者写了许多的牌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提纲范文www.7ctime.com
子,如“摘花可耻”、“禁止折花”、“摘了花朵,丢了修养”等等,然而,人们似乎对这样的牌子视若无睹,照折不误。后来,公园的管理者就找到了心理学家威尔逊。威尔逊说:“你何不转换一个角度来提醒人们呢?”于是,他亲手为公园写了一些警示语,如:“花朵的自然之美,正是你心灵之美的映射”,“你给花朵一个花期,花朵给你一份赞美”,“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等等。公园里的管理者就用这些诗一样优美动人的语句换下了以前的牌子。让人惊讶的是,从此,花园里的情况发生了骤变,折花的现象骤然减少。威尔逊这样解释说:“花园的美丽,需要人们用心灵的美丽来护持,你欣赏了他人品格的美丽与高贵,他自然会付之以等价的行为来回报你的欣赏。”他的话,就被人们称之为“护花原理”。
“护花原理”告诉我们任何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都必须走进人的心灵,用真情、信任及期待去感化他们。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破窗理论”强调的是从外在的环境育人,“护花原理”强调的是从内在的心灵育人。但是,这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强调外在的和谐必须与内在的和谐相统一。“破窗理论”与“护花原理”不仅仅在社会管理中广泛应用,而且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班级管理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破窗理论”与“护花原理”在班级建设中的运用

(一)“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体现及分析

“事实上,“破窗理论”衍生的事件在班级管理中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的教室出现第一片纸屑,如没有人捡起来,随即会出现第二片,第三片……课堂上(尤其是一些非主要的学科课堂)学生窃窃私语,老师不重视,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必定会逐渐递增;学生不交作业,老师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效仿的学生将会越来越多……长此下去,这个班级必定会成为所谓的“差班”,会有更多的孩子为所欲为。
造成这一切的是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忽视了最初第一扇“破窗”这一细节的出现,没有及时修补,在其他学生的潜意识里形成了“我也可以这样做”的暗示,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多的“破窗”出现。可见,在班级管理中,行为、思想、环境任何一个小细节被忽视,都可能会给良好班级的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而细节产生影响的过程是渐进的,并且各个细节是相互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警惕“破窗”给我们带来的负面的影响,它可能会使我们的努力付之东流,化为乌有。

(二)“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1.“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破窗理论”的前提是并必须有人去打破第一块玻璃,而后才引发一系列的后果。因此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必须最大限度地遏制“打碎第一扇玻璃”的可能性的发生。换句话来说,班主任必须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减小“破窗”的心理倾向性,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制定一套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要具有以下特性:全面性,即应涉及班级管理中的纪律、学习、劳动、卫生、文体等各方面,使班级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成套性,即要求措施之间要互相铺垫,相互促进;三是措施需要有详尽的执行标准及评估标准,才能落到实处。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一套好的班级规章制度必能有效约束学生的行为,降低“破窗”出现的机率。

2.“勿以恶小而为之”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必须重视并思考细节对整体的影响。在我们的学生当中,迟到、乱扔垃圾、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等现象很常见。也许有人认为这些都是小问题,无关紧要,实际上,很多大的破坏和犯罪,都是从“小奸小恶”开始。如果小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处理,会使犯错的学生心存侥幸,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导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一发不可收拾。从更深层次来说,错误的行为没有得到纠正,其他学生就把这种错误理所当然的接受了,久而久之,学生的正确认识受混淆,是非分辩能力下降。即使学生对此种错误行为有所认识,但由于班主任当时没有明确表态,并采取必要措施,也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暗示性作用,错误的发生就成了无所谓的事,在学生中就将产生辐射作用,由此在班级管理中产生“破窗效应”,对班级的建设造成难以估计的不良后果。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始终遵循"教育无小事"的原则,对触及到核心价值观念论文导读: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并不意味着就是把犯错学生一竿子打死。相反地,我们应以“爱心”为原则,在教育中始终要以最终能使过错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育的本质。因此,对过错学生的惩罚措施,应体现有层次性、可悟性及发展性。它具体包括:学生第一次犯错与再犯所得到的惩罚应有力度上的不同;学生犯错后,对他
的“小奸小恶”,“小题大做”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对这些看起来无关大雅的行为不闻不问、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其实际后果就是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直接影响了班风,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3.“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威尔逊和凯林在提出“破窗”理论的时候,就指出了它的必要前提,那就是“没有及时修复”。也就是说,只有在“破窗”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的时候,“破窗效应”才会应验。因此,当出现“破窗”时,我们教育者必须及时修复被打碎的第一块“玻璃”,把不良的影响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当整洁的教室出现第一片废纸时,及时去捡起来;当明亮的窗玻璃出现灰尘时,及时去擦干净;当学生在课堂上窃窃私语时,及时去妥当处理;当出现违反纪律的行为时,及时去纠正教育……

(三)运用“护花原理”来修补班级管理中的“破窗”

当学生出现违反纪律的现象,形成了所谓的“破窗”时,我们就得对其进行“修补”。究竟怎样修补?威尔逊的“护花原理”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用我们的温情去感化学生,让他们从心底里知道我们对他们的真情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在期待他们的转变与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滋润。

1.修补“破窗”必须要以呵护学生的心灵为前提。

我们的学生身心发展还未成熟,心理相对是较为脆弱的,任何一个处理的决定可能就会影响其今后的一生。这就要求我们每进行一项教育的措施时都必须非常慎重。对过错的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并不意味着就是把犯错学生一竿子打死。相反地,我们应以“爱心”为原则,在教育中始终要以最终能使过错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育的本质。
因此,对过错学生的惩罚措施,应体现有层次性、可悟性及发展性。它具体包括:学生第一次犯错与再犯所得到的惩罚应有力度上的不同;学生犯错后,对他采取的教育措施应对完善其人格有益,让学生能有所感悟、反省,在错误中成长起来,例如可使其为班级做些贡献或承当一定时间数的义务劳动等;如果过错学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班级服务之后,或者其对班级做出了某种贡献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使他他能感觉到改错的可行性,看到自己进步的希望,品尝到转变的甜头。

2.重视“旁敲侧击”,即心里暗示在修补“破窗”时的作用。

无论是“破窗理论”还是“护花原理”都强调了暗示对人内心动机的影响,学生由于身心的发展尚未成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诱导和暗示。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好良好的暗示和诱导的作用,消除不良的暗示和诱导的影响,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暗示包括教室环境的暗示,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教室布置得温馨、整洁、富有学习气氛,当学生置身于这样优雅干净的环境中时,环境的优美就会给他们一种不自觉的提示:不能随地吐痰,不能大声喧哗吵闹;语言暗示,经常表扬在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和感化;行为暗示,班主任每天都要和学生广泛接触,班主任的思想、态度、谈吐和着装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暗示学生应该怎么做。
“破窗理论”强调的是从外在的环境育人,“护花原理”强调的是从内在的心灵育人。但是,这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外在的和谐必须与内在的和谐相统一。学校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如何让每一名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破窗理论”和“护花原理”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方面,我们对于影响深远的“小过错”,必须“小题大做”地处理,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及时修好“第一个被打碎的窗户玻璃”。另一方面,我们要给学生多一份信任和期待,多一点点关爱。只有环境育人和心灵育人的和谐统一,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地深入学生的内心,建立一个和谐、安定团源于:7彩论文网大学生论文www.7ctime.com
结、努力进取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侯识河.不可忽视的“破窗理论”[J].湖南教育,2006(4):1.
蒋振远.“破窗理论”的运用[J].山东教育,2003(3).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郭宁杰,宋月丽.心理学教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6]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8]陈红燕.班级管理研究述评[J].教学与管理,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