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青海藏汉双语教育实践浅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098 浏览:154989
论文导读:的10所普通中小学合并为5所九年制普通中小学;全州原有的6所县级藏文中学办成能够容纳该县50%以上生源的九年制中心寄宿学校。这些学校合并后,校舍利用率由60%提高到100%,师生比例由1:6提高到1:12,学校规模日渐扩大,在校学生最多达700多名,平均增长约4倍,教育投入相对集中,学校管理趋于规范,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汉语教育质量明
新中国建立60年来,双语教育已成为我国民族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民族教育的各阶段。青海省作为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多年来坚持推行双语教育。特别是在藏族聚居地区实行“藏汉”双语教育,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不少经验。

一、新中国成立后青海省藏汉双语教育成就

(一)双语教育学校规模快速发展

据统计,截至2008年,青海省开展藏汉双语教育的民族中小学共有2042所,在校学生208441人,其中藏族小学1960所,在校学生183747人,藏族中学82所,在校学生24694人。到2010年,实施双语教学的民族中小学已达2087所,在校学生220714人,分别占民族中小学和在校学生总数的82.51%和43.70%,其中用藏语文授课的小学2005所,在校学生200884人,用藏语文授课的中学82所,在校学生19830人。此外,随着集中办学模式的发展,双语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以果洛州为例,该州把生源少、居住相对集中的花石峡、黑海、清水三乡寄宿小学及花石峡小学“合四为一”,建立了花石峡中心寄宿小学;把一水相隔的拉加、军功寄宿小学合二为一,创办了拉军中心寄宿小学;玛沁县把西部四乡寄宿小学合四为二;达日、久治、玛多、甘德、班玛五县的10所普通中小学合并为5所九年制普通中小学;全州原有的6所县级藏文中学办成能够容纳该县50%以上生源的九年制中心寄宿学校。这些学校合并后,校舍利用率由60%提高到100%,师生比例由1:6提高到1:12,学校规模日渐扩大,在校学生最多达700多名,平均增长约4倍,教育投入相对集中,学校管理趋于规范,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汉语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二)双语教材建设成绩卓著

为满足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需要,青海省于1970年成立了青海民族教材编译机构。1982年在原国家教委和国家民委的提倡下,将藏文教材建设纳入同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区)协作编译出版的轨道,加快了教材建设的步伐。经过多年的努力,简易小学、民族小学和民族初中的各科教学大纲、课本、教学参考书已全部出齐;藏文高中教材和民族师范教材也陆续配套。辅助教材方面,自1992年以来,根据原国家教委“同步供书、配套建设”的要求,逐步配套编译了藏语文、汉语文、物理、历史、生物以及高中数理化的练习册、假期作业、实验报告册、课外习题集、填充练习册、课外阅读等辅助教材。截至2002年底,青海省共编译九年义务教育藏文教材373种,其中已出版315种,基本做到了与汉文教材配套建设、同步供书,为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双语教学模式不断完善

经过多年的摸索,青海藏族地区的双语教育逐步形成了“藏语文授课,加授汉语文”、“汉语文授课,加授藏语文”,以及“以藏语文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汉语文授课为主”三种基本模式。海南、海北州及海西州天峻县各民族小学、基层寄宿制学校两种教学模式并存(即藏语文授课,加授汉语文和汉语文授课,加授藏语文),小学主要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民族初中和高中基本采用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教学模式。黄南、果洛州的各民族小学、基层寄宿制学校基本沿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民族初中和高中两种教学模式并存。且为了协调小学和中学阶段双语教学计划,全省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中小学统一执行原国家教委转发的《五省(区)义务教育全日制藏族小学、初级中学及中学教学计划》;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民族中小学,均执行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原国家教委印发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随着各地办学条件的改善,部分藏族中小学开始加授了《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实现“三语一机”正成为藏族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趋势。

(四)双语教育师资力量日益壮大

新中国藏族师资队伍的建设同藏族现代教育同步发展。截至2009年,青海省中小学师资队伍中,少数民族教师已达26129人,占全省中小学教师总数的45.08%,比1949年的140人增长了约186倍。教师学历合格率以六个藏族聚居区为例: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已分别达到96.1%、88.8%和48.3%,较2002年提高了54.1、73.7和33.7个百分点。目前,民族自治州、县的小学教师基本实现了地方化、民族化;民族综合职业学校和民族中学“双语”教师比例逐步增长。2009年青海省各级各类藏族中小学共有教师15752人,其中专任教师12510人,兼通藏汉两种语言文字的老师达7500人。
二、影响青海藏汉双语教育的因素分源于:7彩论文网职称论文www.7ctime.com

(一)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对双语教育的影响

青海藏区除玉树地区使用康巴方言外,大部分地区使用安多方言,且使用藏语的程度又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只用藏语,不懂汉语。主要分布在偏远落后,与外界交往较少的纯藏族牧区,此种情况所占的地域和人口比例最大。二是主用藏语,兼通汉语。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藏族与蒙古族、汉族杂居,各民族间在生产生活中交往较多,使该州的藏族逐步掌握了汉语。三是主用汉语,兼用藏语。居住在城镇和交通沿线的农村、牧区小块农业区的藏族,在社交活动和公共场所习惯用汉语,但在本民族交往和家庭生活中仍使用藏语。四是用汉语,不懂藏语。居住在东部农业区的部分藏族,缺少学习使用藏语的环境和习惯,因而随时间的推移,藏语被逐渐淡化。
近年来,青海藏族地区乡镇以上的城镇社会已形成藏语言为主、汉语言为辅双语社会的初步特征,农牧区也受到城镇双语社会的影响逐步从单语社会向藏汉双语社会转变。但由于青海藏汉双语教育起步较晚,大部分农牧区缺乏藏汉双语学习的环境,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双语教育模式和管理机制。同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部分藏族干部群众担心汉语的学习会使本民族的文化消失而对汉语的学习认识论文导读:
不足。可见,缺乏语言环境、语言习惯以及认识上的偏差是影响青海省广大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的重要原因。

(二)经济地理生态环境对双语教育的影响

青海藏族聚居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交通不便,生存环境恶劣,艰苦的条件导致了教师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定。同时,地理交通造成的封闭性,给人才交流、信息传播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十分不利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教育科技和先进经验的辐射,严重影响着这些地区双语教育的推进。

(三)教育资源不足对双语教育的影响

1 教育经费不足对双语教育的影响。双语教育的经费一般是指超过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师传授知识过程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知识过程。其次,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藏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远程教育模式。依据藏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有步骤、分重点地实施。选用网络公司开发的“经济型”产品,如:“校校通”工程开发的经济型In-ternet校园网络集中教学系统和普通闭路电视网,仅需投入几万元,就可使一所资金缺乏的普通中小学实现远程教学。再次,加强研究,促进藏族地区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青海藏族地区的人口、民俗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性等因素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积极开展藏族牧区教学模式和校园文化的远程教育研究以及改革藏族牧区远程教育管理体系均为藏汉双语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藏族地区远程教育资源的互补;重视软件(库、网、人)和潜件(师资队伍建设和理论方法、模式等)的同步建设,充分发挥藏族地区远程教育的利用效率。

(三)加大教育投资,保障落实双语教育所需经费

第一,健全投入机制。青海民族地区35个县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12个,其中8个位于藏族牧区。35个县中的14个县(即玉树州6县,果洛州6县和黄南州泽库、河南县)的学龄儿童入学率长期在30%-50%间徘徊,12至40岁人口中文盲率高达50%-60%。为改变此状况,“九五”以来,青海省在的支持下,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世界银行贷款“第三个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邵逸夫先生捐款项目”等,加上省上配套资金,综合投资达14.5亿,这对青海民族地区尤其是藏族地区实施藏汉双语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后应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第二,完善教育经费分配办法。目前我国教育经费分配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下达。藏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学校规模不大,大多数学校在校学生并不多,但学生的平均费用却很高,教育成本很大。因此,应根据教育投资的级差效益来确定藏族地区教育投资的比例,实行教育投资的分配:一是以全国平均标准对各省区教育经费进行第一次分配;二是对教育投资级差效益较低的民族地区再进行一次追加;三是对教育投资效益最低的海拔3500米以上的纯牧区和边远地区再进行第二次追加。

(四)建立科学的双语教育评估体系,推进依法治教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通考”制度已经取消。但在民族地区还有存在的意义。目前,藏族聚居地区的“会考”除藏语文外,其他学科都是翻译试卷,试题与民族中学所使用教材内容不尽相同,很难反映民族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标准化的考试和测验,并针对各地双语教学的实际,建立同类学校统一制卷命题,统一考试的制度,以有效的评估各地教育发展状况和教学水平。
在青海藏族地区实施的汉语水平考试是专门为测试母语为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在青海藏族地区推行汉语水平考试,能够全面提高藏族学生的汉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目前,《国家少数民族汉语等级考试大纲》已颁布执行,青海省在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青海省部分少数民族学校推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试行方案》。笔者认为,与国家汉语等级考试制度接轨,应是今后青海省藏族中小学汉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尽管需到高中阶段方可参加汉语水平考试,但现在就应该从教材编写、教学设计以及考试制度等方面充分考虑这一因素,让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汉语就有机会接触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语法理解等模拟训练,接受语言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的考查。
总之,在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各级党组织要加强领导,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增强参与现代社会竞争、就业能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提高实施双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双语教育战略。
注释:
(1)滕星:《文化源于:7彩论文网本科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变迁与双语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版第231页。
(2)五协,原为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五省区藏文教材协作小组,现为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五省区藏族教育协作领导小组的简称。
(3)所谓“校本培训”即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与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