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双语计算机藏汉双语教学方式革新与实践中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528 浏览:122312
论文导读:革措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做出较大调整我们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观念,本专业包括课程设置在内的所有教学改革都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123下一页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民族地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呈现专业化、特色化的特点,民族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必须符合地方人才发展需求,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突出专业性和特色性相结合,并以此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改革 特色 研究
1674-4810(2013)04-0079-02
本文基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数年来藏汉双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总结分析了建设发展中的不足和改革经验,提出解决之道和发展思路,同时也为同类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一、源于学院教学改革的需要

根据学院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发展需要,为了确立独具特色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找准专业技能教学与双语模式创新的结合点,全面落实国家关于高校民族教育的发展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技术,把学生培养成精通民汉双语、熟练掌握计算机实用技术、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计算机科学系在四年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藏文信息处理)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勇于改革,推陈出新,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之路。

二、教学改革中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选择了以汉语为主、藏语为辅的课堂教学语言,选择了以实用技术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课程设置结构,选择这种模式的原因主要有:

1.计算机民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我系现有专业教师30人,其中可以应用藏汉双语教学的教师4人,这4人都是硕士,其中副高职称2人、中级1人、初级1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这4位双语教师都能潜心教学和科研,尽心尽力,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功的计算机藏汉双语教学模式,这些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我系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但这仍无法满足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纯藏语教学需要,也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个专业教学内容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现状。绝大多数专业课程的教学仍是以汉语为主,能实现双语教学的课程只有6门。

2.教材和教辅资料严重匮乏

在高校用藏语教授计算机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专业术语等的翻译没有形成全国统一标准,仅处于起步阶段,教材和各种教辅资料严重不足,如果在课堂上只用藏语教学,因为没有提供教材,现阶段是无法实现的。

3.藏语软件实验环境建设滞后

在学院的大力扶持下,我系购置了方正藏文书版系统30套,丰富了藏文教学软件,我们还搜集了各种藏文输入法,但教学需要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数目庞杂,且更新速度快,无法实现所有软件藏文化。所有的努力只是杯水车薪,软件环境也无法保障藏语课堂主要用语的教学模式。

4.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结构的弊端

纵观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蒸蒸日上。但受我国传统的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习惯的影响,计算机专业也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几乎如出一辙,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没有因地制宜地设置课程,脱离实际需要,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为地方输送实用型人才的作用。我校是一所刚刚升本的民族高校,教学建设必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我们认为本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能在藏区工作和为藏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实用人才。如果我们的课程结构缺乏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联系,宽口径的人才培养与专业特长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准,专业课程设置仅围绕着学科方向进行,没有从地方经济社会实际需求的角度来审视,就难以满足为民族地区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落实学院教学改革精神,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现能力培养的中心地位,我系加强了实用软件类课程教学学时数和实践教学内容、实训内容的改革,同时也加大了藏汉双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力度。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到适应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藏汉双语教学的中心点,力求在改革中完成高校民族教育赋予我们的重任。
完全依赖民族语言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偏重理论教学的专业课程结构也不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所以本专业的建设必须走出一条特色鲜明、切实可行的建设之路。为此,在这四年的专业建设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做出较大调整

我们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观念,本专业包括课程设置在内的所有教学改革都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论文导读:要从考勤、作业、实验、作品设计的成绩和期末考查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对援教顶岗、支教实习主要从校内实习前试讲成绩、教案成绩、实习学校评定成绩三部分组成,每种评价侧重不同、权重不同,组成了全方位考评学生的评价体系。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允许学生用藏汉双语创作,鼓励开发藏文软件和藏文网站,提供优秀作品展示平台。 
的,必须立足现实,把实现学生毕业后能快速上岗作为培养目标。为了体现能力培养的中心地位,我们加强了对实用软件类课程的教学要求,调整了教学计划,增加了应用软件类课程的教学学时数,专业课程结构做出了重大改革。
第一,课程结构做出较大调整。针对目前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形势及学生生源现状,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对传统的课程结构和设计进行了改革,注重加强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应用型课程的课时量,整个课程结构与传统计算机应用专业相比,可谓是大胆创新,这也更符合我校教学改革的精神。我们只保留了少数的主干课程,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课时压中专生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缩较大,同时我们又增加了《计算机工具软件》《平面图形处理》《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非线性编辑技术》《ACCESS数据库》《方正书版(藏文版)》和《网页设计》等课程的课时量,还增加了《基础藏语》《应用文写作》等语言课程,另外还设计了《局域网组网》《音视频处理》等实训课。砍掉了《微机原理》《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离散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高等物理》等偏重理论的课程,保留下来的如《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等传统课程有的缩减了课时,有的安排到专业选修课程中,总之课程结构的调整幅度较大。
第二,教学环节注重操作技能培训,淡化理论知识灌输。本专业课程分为通识课、专业课和职业课三类,其中通识课和职业课是严格执行学院统一的教学计划,专业课又分为基础课、发展课和方向课三个层次。专业课程总课时量是1000课时,其中实用软件类课程占600课时,是专业课课时量的60%。

2.以汉语为主、民语为辅的课堂教学用语

第一,学生状况分析:我系的双语学生总体上可以分成两类,“藏加汉”和“汉加藏”;第

二、师资力量分析;第三,课堂教学用语的选择。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定期研讨专业建设的机制

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专业建设的研讨工作是专业建设工作能长期有效、持续发展的保障。专业建设研究是对整个专业的建设进行科学分析和总结,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设计和尝试改革的过程,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进行专业建设的研讨,研讨内容为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堂教学、教材处理、教材开发、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全员听评课、援教顶岗实习等。

2.落实学院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和教学管理行为

为了加强本科教学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学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教学工作规范和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对本科教学各主要环节和建设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标准,我们在执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细化、量化教学工作,结合我系办学特色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学质量评估与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材管理和学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在落实上要狠下工夫,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顺利实施。

3.完善教学质量控制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要进一步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和实施。通过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我们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把结果分别反馈给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并对整改意见的落实进行动态监控,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4.健全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是检验和评价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我们要突破原来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方法,强调多层面、多角度的考核方式,形成由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体系。对专业课程主要从考勤、作业、实验、作品设计的成绩和期末考查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对援教顶岗、支教实习主要从校内实习前试讲成绩、教案成绩、实习学校评定成绩三部分组成,每种评价侧重不同、权重不同,组成了全方位考评学生的评价体系。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允许学生用藏汉双语创作,鼓励开发藏文软件和藏文网站,提供优秀作品展示平台。
参考文献
张尧学.关于创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10)
黄维通、许忠信、朱小梅等.中外计算机应用人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7ctime.com
才培养比较[J].计算机教育,2005(5)
[3]吴成茂、刘尘尘、柳刚.加强计算机专业建设提高本专论文导读:
业学生就业能力[J].科技信息,2006(4)
[4]雷景生、康耀红、钟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整合[J].海南大学学报,2005(12)
[5]骆斌、张大良、邵栋.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05(1)
[6]潘洪军.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4)
[7]李洛、吴绍根.基于印度NIIT培养模式的两年制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思路[J].高教探索,2004(2)
[8]汪林林、王佐成、李永涛.论软件学院本科课程体系结构[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5)
〔责任编辑: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