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基于包容性增长河南省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85 浏览:11766
论文导读:
内容摘要:包容理念在金融领域的破题,蕴含了金融地理学的协调发展思想。包容性增长涵盖了各区域经济、金融、社会的协调,城乡金融协调以及区际金融协调。河南省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金融、经济、社会系统的互动协调发展,是城乡金融地域系统的互动耦合,是区际之间的合作、共生与联动。通过剖析各层面金融协调发展的短板,本文为河南省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及金融协调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 区域金融 协调发展
金融协调是指在充分把握经济发展变迁中普遍存在的互补性和报酬递增的现实条件下,以金融效率为中心,运用系统分析和动态分析的方法,研究金融及其构成要素的发展变化规律(它们的收益、成本、风险状态和运动规律),并研究由此决定的内部效应与溢出效应,揭示金融内部构成要素之间,金融与经济增长,金融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构建金融协调运行的政策调控体系,以促进金融与经济高效、有序、稳定和健康发展。亚洲博鳌论坛后,“包容性增长”的理念成为学者关注和热议的焦点。包容理念在金融领域的破题,蕴含了金融地理学的协调发展思想。“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及“六个统筹”背景下,基于包容性增长的河南省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对非平衡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原经济区建设等均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金融、经济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
为了衡量金融、经济与社会三大系统的协调,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性指标体系,本文采用9项指标评估各区域狭义金融系统的金融效率,包括金融机构年贷款总额、金融机构年存款余额、资本形成总额、保费收入、国际金融机构指数、国内金融机构综合指数、上市公司数量、证券市场年交易额及县以及县以下万人金融机构覆盖度。同时引入反应经济及社会系统发展状况的8项指标(经济力、开放力、设施力等),涵盖38项要素以评估广义金融系统的协调度,探析这些要素如何作用于狭义区域金融系统,影响其健康与协调发展。金融协调不仅包括“小金融”的内部协调,也涵盖了“大金融”各分力及各分力要素的协调。

(一)“小金融”内部协调分析

对“小金融”进行主成分及因子分析,由因子载荷矩阵可知:首先,公因子F1在金融机构年存款余额、金融机构年贷款总额、保费收入、上市公司数、证券市场年交易额、资本形成额、外资金融机构和国内金融机构上的载荷值都较大,可称为金融发展水平。其次,F2公因子在县以及县以下万人金融机构覆盖度的载荷值较大,代表农村金融发展效率。这个指标的纳入纠正了以往只注重省均金融发展水平,忽视城乡金融差异的倾向,而城乡金融的协调联动显然是中观金融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再次,综合得分F为将各因子得分以其方差贡献率占两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之和:F=(F1×70.509+F2×14.666)/85.175。由此,可以得出各个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河南省排名第12位,尽管在中部6省中,河南省金融发展状况最优,但是依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得分-0.109)。河南省F1为0.07,F2为-0.97,说明其金融发展存在严重的城乡失调,农村金融成长滞后的问题已经日益明显,势必影响其未来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河南省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资本形成额不足,对外开放力度不够,成为金融协调的短板,而其他指标均领先于中部地区,且位列全国前10位。从各项具体指标来看,河南省存款总量、贷款总量及保费收入均高于中部各省平均水平,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接近省均值,而国际金融机构指数和证券化比率则同其他省份存在较大差距。

(二)“大金融”各分力耦合分析

金融协调是“大金融”各分力的耦合,各个分力要素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该区域的“小金融”。模糊曲线法量化分析显示,经济力、开放力、设施力、劳动力、科技力、聚集力、文化力和环境力对“小金融”的贡献弹性依次为0.315、0.487、0.709、0.280、0.629、0.074、0.442和0.127,均为正向贡献。河南省这8项分力依次排名为第13、15、27、1

1、14、26、9和第5位。

金融系统演化的动力来自于系统内外的一切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从经济力指标来看,河南省GDP总量和GDP年均增长率指标领先,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其地区生产总值已经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1.087。其GDP年均增长率高于北京、广东,却落后于中部的湖南、湖北、安徽等省。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河南省则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该项分力指标只得到-0.644分,可见,河南省在经济发展方面总量相对领先而人均相对落后。就开放力而言,河南省综合开放度为0.486,远高于中部其他5个省份,但是其实际利用外资仍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1.021,可见河南以后发展的重点不仅是做好对内开放,关键还要加强对外开放。河南的设施力排名全国第27位,这是因为河南省电话普及率、网络普及率还相对落后于其他省份,特别是非国有企业的比重过低,行政干预过多。内部金融设施力和外部金融设施力的长期滞后,必将成为影响河南金融成长的短板,因此,河南省今后需要进一步提高电话普及率、网络普及率,发展非国有经济,完善对外金融交往基础设施,加强政府的监管效率。从各主成分的分值来看,河南的劳动力平均文化水平得分相对落后,为-0.563,从业人数总量相对稳定(0.942),从业人数增加率较低(-0.326),大大落源于:7彩论文网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7ctime.com
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该省仍然需要提升劳动力素质,同时该省金融业发展空间仍然需要拓展,充分发挥金融的就业效应。从科技力指标来看,第一主成分(科技活动人员、研发投入指数、高科技产业综合指数、专利授权数量、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金融机构贷款)得分为-0.127,表明其科技存量与转化效果不佳;第二主成分(R&D经费投入强度、技术市场成交额)得分为-0.386,说明科技投入强度不足;第三主成分(风险投资)为-0.029,显示其科技潜力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聚集力指标来看,河南省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数目和增长得分较高,表明其具备较强的区域向心吸引力,但其产业聚集情况、人口增长率及人口总量指标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力主要从居民的投资意识、就业取向等方面来反映。河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有所进步,个体经济稳步增长,但是私营经济比重还是偏低,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滞后,因此河南省的文化建设亟待加强,致力于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从环境力指标来看,河南省该项指标得分为0.595,经济环境和交通便利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单位GDP能耗过高,超出环境的可承载能力。因而河南应充分利用已有优势,完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与经济发展。城乡金融协调发展

(一)城乡金融发展失调现状

河南省存在较为严重的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城乡金融系统的和谐发展和互促共进,成为城乡金融系统耦合的阻碍因素。河南省18地市(包括其所辖县及县级市)中,南阳、漯河、许昌、濮阳、鹤壁、安阳的所有乡(镇)均至少拥有一家银行业营业网点;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三门峡、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济源未设金融机构的乡(镇)数量分别为2个、6个、4个、5个、5个、1个、11论文导读:提高河南省与相邻省份的经济协作程度,建立有效的金融合作机制,以求区域内经济的协调发展。实融联动协调发展,必须构建完善的金融合作机制,加强合作意向,突破行政壁垒,促进金融资源自由流动,降低区域之间的信息成本,发挥金融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等。具体来讲,包括如下层面:第

一、整合金融机构体系。鼓励各省市地方商业银

个、2个、2个、9个、13个及3个。其中,驻马店、周口、三门峡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尤其严重。
河南省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存在错配现象,前者表现为金融服务需求类型多元化、资金需求金额多元化、资金用途多元化及资金需求期限多元化,后者体现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供给规模不足、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及农村储蓄转化投资能力不足。可以看出,河南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供给面临“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的尴尬局面。农村银行业金融供给总量不足,限制了对农村和农业的资本投入;农村银行业金融供给结构失衡制约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降低了经济增长质量;农村银行业金融供给效率低下放慢了农村资本积累速度,进一步扩大了城乡经济差距,造成城乡发展失调。

(二)错位式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为了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必须构建与之对应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即构建错位式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同类型农村金融机构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目标,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规模实施市场补缺竞争策略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的格式要求www.7ctime.com
,选择某一层次的金融需求作为目标市场,有效发挥比较优势,提供差别化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对河南省17个地市的问卷调查,从供求视角解决农村金融排斥的构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明确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发挥农行人力、资金、机构网络等资源优势,增强其经营机制弹性,注重产品创新;调整农业发展银行发展方向和职能定位,发挥其政策导向作用、市场补缺作用、示范引导作用、信用建设作用,并从内涵(政策性业务)和外延(商业性业务)两个维度拓展其经营范围;开辟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渠道,大力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并利用其遍布城乡的机构网络开展汇款、等中间业务。第二,充分利用政策优势,逐步充实农村金融机构。河南省应充分利用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机构准入政策的契机,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成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织试点,逐步缓解农村金融供求矛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边缘化”局面。第三,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经营体制,加大农村信用社支农力度。严格界定省级联社对辖内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责,同时县级联社公司治理结构构造要体现对经营管理层的有效制衡。在转换经营机制方面,农村信用社应通过信贷管理组织结构的改革、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制度的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加强信贷管理制度的创新。
区际金融协调发展
实现中部崛起及中原经济区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河南省与相邻省份的经济协作程度,建立有效的金融合作机制,以求区域内经济的协调发展。
实融联动协调发展,必须构建完善的金融合作机制,加强合作意向,突破行政壁垒,促进金融资源自由流动,降低区域之间的信息成本,发挥金融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等。具体来讲,包括如下层面:第一,整合金融机构体系。鼓励各省市地方商业银行跨省市设立分支机构,从而扩大银行本身的业务范围和规模。第二,完善合作机制,构建完善的信息流动机制及资金流动机制。第三,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强资信评级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个人、企业联合征信系统,打造中部地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第四,塑造地方服务型政府,尊重金融的自组织规律,维护金融经营自主权,加强市场监管,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五,实行差异化货币政策,根据各区域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信贷结构等特点,在坚持货币政策总体统一和区域独特性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各地区的金融政策。
综上所述,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包括三个维度,是区域金融发展质和量的动态统一,是金融与经济力、文化力、劳动力、科技力、设施力、开放力、聚集力与环境力的交互作用与动态适应过程,是城乡金融地域系统的联动与耦合,是各个区域之间的金融共生。河南省应将其作为一个复合系统工程,从不同方面入手,优化金融地域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全面促进区域的包容性增长。
参考文献:
1.田霖.区域协调发展的金融地理学探析与现实运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5)

2.尹优平.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孔祥毅.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金融协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1)

4.孔祥毅.百年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协调[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 Hannig,A.,Jansen.S..Financial Inclusion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Current Policy Issues, ADBI Working Paper No. 259, December 21,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