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协调进展主要理由及对策学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015 浏览:60257
论文导读:
摘 要:地区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主要问题 对策

1.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1.1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度发展,东部沿海已进入工业化的起飞阶段,走在全国前列,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并与国际接轨。这一地区形成三个中国经济发展最发达的经济圈,即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它们占全国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

1.2西部大开发战略情况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几年里,五大标志性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东部资本和外资加快了西进步伐。产业结构正在调整。基础设施推进很快。

1.3东北老工业基地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的出台,给东北带来了新的机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用市场化的先进管理取代传统管理模式,所需资金采取多渠道筹集方式,包括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
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大量地向东部地区流动。尽管国家在前几年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西部地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发展仍较缓慢。西部、中部、东部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东部地区已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充分。产业结构升级迅速,西部经济增长主要靠基础建设投资拉动,国有资本仍占主要地位,外资、民间资本不足,投资效益不高,因此东西部之间发展速度,人均收入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2.中国区域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

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开始重视资源配置效益,投资重点放在经济效益高、见效快的沿海地区,迅速造就了一个繁荣的沿海工业增长地带,进而拉动了全国的工业化过程。这些实践活动调动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成了我国区域经济的空前发展,增强了区域经济组织性和发展能力,大大提高了宏观经济效益。但这种倾斜式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空间比例的失调,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2.2区域结构趋同严重

放权让利一方面调动了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助长了地方政府追求和保护地方利益的冲动,纷纷在附加值高、利润大、周期较短的加工工业领域内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出现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盲目引进、盲目搞配套、区际间无法形成分工、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

2.3地方保护主义仍比较严重

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本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它集中表现出的是对外的排他性,既要向外争利,又要防止肥水外流。为此,地方政府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筑起各种壁垒,设置屏障,对外来产品的进入进行制裁,对区域、人力、技术、商品的进和出,实行封锁或者垄断。这种结果导致区际间的争夺原材料的“资源大战”,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2.4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

“资源换增长”模式普遍存在,很多地方政府用土地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作为促使本地经济发展增长的最优选择。长期以来、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是以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7ctime.com
污染为代价的。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和经济社会等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极大地制约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应采取的措施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这是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3.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转变政府职能是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主导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行为、则是制约区域利益关系格局的主要方面。长期以来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和冲突、实际上就是行政区和经济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消除这些矛盾和冲突、最重要的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需要市场的有效调节、更需要政府这一“有形的手”通过宏观调控加以有效解决。政府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论文导读:政区划界限各地区都要适当调整经济结构,要选择适合本地区条件的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促进各地经济在更高的起点上向前发展,积极推动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合理交换和经济联合。对“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复建设给全国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有清醒认识,要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使整个经济结构合理化。实现经济增长
调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2突破行政区划界限

各地区都要适当调整经济结构,要选择适合本地区条件的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促进各地经济在更高的起点上向前发展,积极推动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合理交换和经济联合。对“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复建设给全国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有清醒认识,要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使整个经济结构合理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以进一步增强各地区自身的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3.3实现全国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在东部地区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努力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要加大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力度,努力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要处理好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关系。必须要发挥沿海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分工合作,互补互利,形成若干具有自己特色的区域经济,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区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地域单元、其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着快速增长、但同时地区差异日益明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缩小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利于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