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海外华文教育中文化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131 浏览:32710
论文导读:侨华人对中华文化了解的减少及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淡化更加凸显了文化教学及传承的必要性。本文对海外华文教育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关教学的想法与建议,以期为华文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关键词:华文教育文化认同文化教学华文教育指的是华人在入籍国对华侨、华人子女以及其他要求学习
摘 要:华文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其目的是培养具有中华文化气质的所在国公民,因此教授与传承中华文化在华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了解的减少及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淡化更加凸显了文化教学及传承的必要性。本文对海外华文教育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关教学的想法与建议,以期为华文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华文教育文化认同文化教学
华文教育指的是华人在入籍国对华侨、华人子女以及其他要求学习中文的人士施以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教育(林蒲田,1995:8),它由华侨教育演变而来。自1690年巴达维亚(现印尼雅加达)华侨创办了明诚书院以来,海外华文教育已走过了300多个春秋,其地域遍布世界五大洲,尤以东南亚最为突出。随着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汉语热”的升温,海外华文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无论哪一种语言的教学,都离不开文化教学。海外华文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与目的,文化传承更是华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华文教育已经开始转向华语教育(蔡振翔,1996),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也逐渐淡化,海外华文教育中的文化传承面临着严重问题与挑战,文化教学的地位与重要性愈显突出。

一、文化教学与传承的必要性

(一)华文教育的性质与目的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切相关。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1921)曾说过“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具有的是一种文化功能而不是生物遗传功能”;邢福义(1990)认为“语言是一种制度文化,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制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有赖于语言,语言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但是语言不等同于文化,它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掌握了语言并不意味着掌握了文化,而不了解文化内涵也就不能真正地学好一门语言。
海外华文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华人和华侨子女,华文教育的目的是教授和传播中华语言文化,从而培养具有中华文化气质的所在国公民。很多华侨华人在语言方面还保留着自己的方言,对学习汉语有重要的帮助,但是他们身处异国他乡,深受当地文化的影响,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会逐渐减少。华文教育的内容包括语言及文化两个部分,但是更应该注重文化传承部分。因此,无论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还是从华文教育的性质角度来看,华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学与传承都是极其必要的。

(二)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淡化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在政策上不支持双重国籍,很多华侨加入了所在国国籍成为了外籍华人。而国外很多国家对中国持有排斥倾向,对华侨华人及华文教育均采取了很多限制政策。为了生存发展,海外华侨华人在政治身份与内心情感上都逐渐倾向于所在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逐渐减少,对其认同也逐渐淡化。第一、二代的华侨华人在文化认同方面情况源于:7彩论文网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较为良好,但是由于受所在国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影响,新一代移民及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情况实在堪忧。
不少学者对华侨华人的文化了解与认同问题做了相关的调查与分析。1991年,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与日本大学东洋史大学院合作,在大岷区华校中进行了“菲律宾华文学校学生的文化背景与认同意识的调查”,其结果表明“菲华年轻一代,不仅在理智上,而且在情感上也明显地倾向于自己的国家菲律宾;他们在语言习惯上也认同于当地。另一方面,他们大多希望接受华文教育,保留中华文化的精华,对于祖籍国的中国,仍抱有传统的好感”(廖赤阳、黄端铭、杨美美,1996)。2005年,厦门大学社会学系部分研究生对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学习的“菲律宾华裔青少年汉语进修团”150多名学生进行了学习背景及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他们的祖辈、父辈在努力地营造和传递着其中国情和中华文化,事实上,这些华裔青少年大多是在被动地学习汉语”(刘朝晖、余云平、陈奕容,2000)。章石芳、卢飞斌(2009)也对菲律宾华裔中学生族群文化认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菲华青少年对祖籍国认知日益忽视、情感日益淡漠、中国主流宗教信仰也渐行渐远,其身上华族气息已日趋微弱”,但他们同时“对中华民族特色习俗表现出很高的认同感,对中文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评价颇高”(章石芳、卢飞斌,2009)。陈之权(2008)对新加坡中学生华族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是“参与调查的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呈现出知识不平衡的现象,学生对传统习俗最为熟悉,对传统道德及价值观也有相当的认识,但在中华文学方面的认识则相对不足,对于中国历史的认识极为不足”。(陈之权,2008)
以上均是针对东南亚地区的华裔学生进行的调查。庄国土(2002)对东南亚华人族群认同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东南亚华人国家的认同,从认同中国逐渐转为认同当地,其族群认同也从认同中华民族转为认同华人族群”“华人融合于当地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也渐行渐远”(庄国土,2002)。这些都表明,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尤其是新一代华侨华人正逐渐转向认同于所在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十分肤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较薄弱;但他们也希望接受华文教育,对祖籍国抱有好感,这其中有个人的内在认同因素,但更多的都是由于接受了父母及长辈的希望与要求,或者是看到了汉语的实用性及工具性才愿意接受华文教育的。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仅局限于东南亚地区,世界其他地方的华侨华人在当地文化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其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文化认同也都逐渐倾向于所在国,“不少华裔新生代产生出一种‘民族认同疲惫’的心态,‘不愿做华人’的思想在一些人身上还相当严重”(陈荣岚,2007:124)。这种趋势也显示了海外华文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承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文化教学与文化传承的作用

文化教学与文化传承具有必要性,同时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文化教学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培养华侨华人的民族认同感及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华侨华人多年在外,虽容易受到异地文化的影响,但从祖辈、父辈那里也或多或少地接触论文导读:
了有关中华文化的知识,对祖籍国及其文化产生了好奇与一定程度上的认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华文教育中进行文化教学与传播,有助于帮助华侨华人了解与掌握中华文化,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也有利于增进彼此的团结,提高族群认同感及民族认同感。摘自:7彩论文网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7ctime.com
四、结语
文化教学与传承在华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而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了解的减少及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淡化更是凸显了文化教学与传承的必要性。目前,华文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本土化华文教材缺乏等,这些都影响着华文教育的发展,从而影响了文化教学及传承。因此,海内外人士应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华文教育沿着成熟的轨迹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蔡振翔.从华文教育到华语教育[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
(2).
陈荣岚.全球化与本土化: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策略研究[M].厦
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3]陈之权.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谈当前新加坡华文课程的文化成效
[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4]董于雯.菲律宾华文教育的文化导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
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1,(2).
[5]金宁.关于华裔学生文化教学的若干探讨[J].华侨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1994,(3).
[6]廖赤阳,黄端铭,杨美美.菲律宾华人学生文化背景与认同意识
的调查[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2).
[7]林蒲田.华侨教育与华文教育概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5.
[8]刘朝晖,俞云平,陈奕容.菲律宾华裔青少年汉语进修团学习评
估报告[J].海外华文教育,2000,(2).
[9]吕必松.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
究,1源于:7彩论文网大专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990,(2).
[10]萨丕尔.语言论[M].陆卓元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21.
[11]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12]章石芳,卢飞斌.菲律宾华裔中学生族群文化认同调查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13]张占

一、谈谈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A].黎天睦.现代外语教学

法[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
[14]朱晓文.华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学[J].理论界,2006,(1).
[15]庄国土.略论东南亚华族的族群认同及其发展趋势[J].厦门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张文英福建厦门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3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