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月光下女巫-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348 浏览:31214
论文导读:
摘 要:20世纪是神话重生的时代,布尔加科夫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既沿用了基督教的神话结构,又融合了异教的魔鬼崇拜和女巫主题,它通过重述神话的方式来表达了作者对永恒的爱和理想的追求。
关键词:魔鬼崇拜 女巫 神话方法
一直以来,俄罗斯文学给我们的最深印象是其现实主义的文学特征,其反映和批判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令人惊叹。作为这其中异类的是布尔加科夫,他将俄罗斯文学的另一种虚幻、神秘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不仅创作了具有科幻性质的小说《狗心》《不祥的蛋》等,还有一部堪称20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奇幻风格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大师和玛格丽特》开始创作于1928年,布尔加科夫去世于1940年,然而又等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全世界的读者才有幸得以欣赏到这一杰作。这部小说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有社会现实,又充满了各种神奇的想象,因而其既是对苏联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批判,也是新的神话寓言。

一、神话重生的时代

从19世纪开始,虽然科学急速向前发展,但是西方文学的目光却开始投向了遥远的过去。从维科、谢林的神话哲学到弗雷泽、泰勒等人的人类学神话论,西方文学在这种思想氛围中吸取着精神的养料,他们不约而同地回到过去去找寻未来,梅列金斯基将其命名为“神话主义”:“‘神话主义’是20中引人注目的现象;它既是一种艺术手法,又是为这一手法所系的世界感知。”① 但是在苏联文学界,现代主义的神话方法并非文学主流。在小说的开始,作者借别尔利奥兹的口说道:“在敝国,没有人对无神论感到奇怪”,“敝国多数居民早已自觉地不再相信上帝神话了”②。尽管如此,苏联文学并没有完全脱离19世纪、20世纪西方的神话氛围,“20世纪俄罗斯的启示录思潮当属世界性的世纪末思潮之一脉,尼采的‘上帝已死’和施宾格勒的《欧洲的日暮》都曾在俄罗斯思想界和文学界引起过强烈震撼”③。同时,布尔加科夫还是神学家之子,他有着丰富的神学知识,因此,布尔加科夫在小说中复述了《圣经》中著名的福音书:彼拉多和耶稣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于19世纪末的两本非常重要的神学著作,法国作家欧内斯特?拉南出版于1863年的《耶稣生平》和英国作家F.W.法拉尔出版于1874年的《基督生平》。④ 这两位作家都曾是神学家或教堂教长,但是他们的创作却颠覆了《圣经》中的记载,他们认为耶稣并非历史人物,而整个基督教思想体系实际上都根源于神话。对基督教的重新评估无疑也影响到了布尔加科夫,这些思想成为了布尔加科夫的神话寓言所建构的基础。

二、基督和魔鬼

《大师和玛格丽特》中最直接的神话背景是属于基督教的。小说借鉴了中世纪的浮士德传说和歌德的《浮士德》。小说的引语是《浮士德》中靡菲斯特的自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白,第一章别尔利奥兹和沃兰德关于无神论和上帝的争论仿佛《浮士德》中上帝和靡菲斯特关于人性善恶争论的再现。但布尔加科夫在沿用基督教的整个神话结构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改编。比如说《新约》里的犹太最终是的,而在布尔加科夫的笔下他却是被彼拉多派人谋杀的。《浮士德》中上帝和靡菲斯特的赌赛结局是上帝获胜,人性终究战胜了魔性。而《大师和玛格丽特》的最后,大师和玛格丽特没有像《浮士德》中的浮士德一样,灵魂被天使接到了天堂。布尔加科夫似乎认为天堂不应该是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归宿,带走他们不应该是基督的信徒马太,而应该是魔鬼沃兰德。
《大师和玛格丽特》在沿用基督教的神话体系中同时又在表达着反基督的情绪。比如,在小说中不断出现异教的神 。就第一章的争论而言,别尔利奥兹就提到了古埃及的神、腓尼基人的神,还有马尔杜克神等众多异教神 ;而由沃兰德这个魔鬼来证明耶稣的存在本身是个悖论,他自称是魔法家,并说他来的目的是为了十世纪的魔法师赫伯特?阿夫里拉克斯基。弗拉基米尔?拉科什说:“门徒保罗宣称所有异教的神实际上都是基督教的魔鬼,所以教会从这一准则出发,就将所有异教崇拜的仪式都视为迷信的,它们产生的所有效应,即为魔法。”⑤而且,布尔加科夫似乎更偏爱基督教的魔鬼,即异教的神。从小说内容的安排来看,布尔加科夫尤其偏爱描写魔法的场景。而且1928年小说的初稿标题也不叫做“大师和玛格丽特”,实际上这两个人物都是后来才出现在小说中的,小说最初的名字包括:“长着马蹄的顾问”和“黑魔法师”等。沃兰德的恶作剧是小说最先完成的部分,1937年,小说的书名正式定为“大师和玛格丽特”,与此同时,作者也将沃兰德名字的首字母由最初的“V”改为了“W”,正好是一个倒写的“M”,对应了大师(Master)的首字母。⑥ 这么看来,作者似乎在暗示沃兰德也是标题中大师之一——那个反面的、颠倒的
大师。
实际上,如果我们不考虑作品的现实意指,而只分析作品中的神话时空——一个光怪陆离的魔法世界,我们会发现《大师和玛格丽特》与英国的奇幻文学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尤其是近来在全球都掀起了热潮的《哈利?波特》,它们的魔法世界非常相近。比如小说中的各种飞行方式:骑扫帚飞行,骑猪飞行,甚至开着飞车上天;还有神奇的动物们:会说话的猫、猫变人形、猫头鹰和美人鱼等;以及使用咒语、走不完的楼梯和密室、人物隐形、活的地球仪、下活棋等等这些奇幻细节都惊人的相似。布尔加科夫与英国奇幻文学的相似,一方面是它们的来源相近,都融合了基督教神话、希腊神话、凯尔特神话、北欧神话等欧洲神话体系。另一方面,他们的想象都主要是基于对循规蹈矩的现实世界和繁琐枯燥的日常生活的逃避,他们要创造一个依据他们内心深处的幻想要求而存在的世界。托尔金说:“最高级的、最纯粹的幻想是一个艺术、神话和人类最基本的互相交融的地方。”⑦ 布尔加科夫称《大师和玛格丽特》“为他的文学定论,是他‘最后的夕阳小说’”⑧。作为布尔加科夫一生之总结的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无疑代表了布尔加科夫所有的和理想。

三、月光下的女巫

如果说小说的第一部分主要以沃兰德的恶作剧为主,那么第二部分则主要以玛格丽特的活动为主。在小说中,玛格丽特的名字是Margarita,不过沃兰论文导读:
德称呼玛格丽特是马尔戈女王(Queen Margot),并说她有马尔戈女王的血统。《浮士德》中也有一个玛格丽特,她叫葛丽卿(Gretchen),实际上,Margarita/Margot/Gretchen都是玛格丽特这个名字的变体或昵称。而且小说中重要的女性角色也有三个:玛格丽特、沃兰德的助手格拉和玛格丽特的女仆娜塔莎。她们都充满了女巫的特质。比如说玛格丽特抹了阿扎泽洛的油膏后变得年轻美丽,然后她坐着扫帚飞上了天。接着她开始了对拉通斯基一家的报复。裸露的女飞人拿着大铁锤到处乱砸,“破坏带给了她强烈的快感”。玛格丽特与大师重逢后,高兴地叫喊着“我真幸福,我跟鬼打上了交道”。她自豪地说道:“我不否认,我是女巫,我为此心满意足!”⑨ 而格拉一开始就是女鬼,小说描写了她的胳膊上布满了尸绿,胸脯上都是烂斑。她总是在夜晚活动,但是最后被天亮的雄鸡打鸣声吓跑了。格拉还是魔鬼沃兰德的侍臣,玛格丽特见到她时,她正在一口锅里搅拌什么,弄得满屋都是硫磺味儿。娜塔莎虽然是个普通少女,但是她大胆豪放,当她见识到魔幻世界后,她情愿做一个女巫留下来。小说里的这三位“女巫”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赤身。她们的身体仿佛是最自然而然、最天经地义的。在前基督教时期的多神教,尤其是女神崇拜时期,我们所能看到的女神塑像几乎都是的。但是在基督教之后,女神们迅速堕落并成为了异教的象征——女巫。布尔加科夫所描写的油膏、磨药、骑扫帚飞行,以及玛格丽特做梦等情节,都是中世纪时所流传的女巫的基本特征。而且小说中的这些女性,她们比起男性,更加勇气十足,与彼拉多的“怯懦”刚好相反,玛格丽特的主要特征是“勇气”和“坚强”。玛格丽特和格拉、娜塔莎,畅快的报复那些迫害大师的人、报复那些无能的男子,她们仿佛大师的保护神,用突出的女巫气质肆意的反抗着权威。小说不仅是在为这些女巫翻案,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个异教的女巫来创建了一个新时代的女神。小说在表达玛格丽特的女神特征时,主要使用了两种方法,第一个是使用了无处不在的月光隐喻。第二个则是借鉴了中世纪时很多神话传说里都有的魔鬼们的“巫魔会”。很多评论家都注意到了小说中无处不在的月光。小说从头至尾不断出现或明或暗、或温暖或圣洁的月光。小说的最后,彼拉多和耶稣便踏着月光路,走向了月亮。布尔加科夫奇幻世界中的月亮还总是和女性联系在一起。留在现实世界中的尼古拉?伊万诺维奇,每到月圆之夜总要用一种憧憬的姿势仰望月亮,他总是喃喃自语:“维纳斯!维纳斯!”偷窥的伊万忍不住感慨:“啊,我愿不惜代价了解他的秘密,弄清楚他究竟失去了怎样一位维纳斯,如今在空中两手乱摸,徒然地想抓住她?”⑩ 而小说最后,伊万看到:“月光路沸腾起来。一条月光河流从中奔涌而出,并向四方漫溢……这时河流中出现了一个绝色女子,挽着一个胡子拉碴、惶然四顾的男人向伊万走来……伊万想仰起来凝视她的眼睛,她却退开了,她越退越远,和她的伴侣一同朝月亮走去了。”{11}
女巫崇拜在西方也被称为“戴安娜崇拜”(Dianic cult)。戴安娜即是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她是跟月亮、水、沼泽地有关的女神。中世纪时,贵族夫人和她的女仆一起参加巫魔会也是比较常见的女巫故事之一。《大师和玛格丽特》就描写了玛格丽特和她的侍女娜塔莎一起参加巫魔会的情形。在撒旦的舞会上,玛格丽特成为了那些谋杀犯、吸血鬼、一切鬼鬼怪怪的角色的“黑色女王”。然而布尔加科夫笔下的“黑色女王”虽然和魔鬼们站在一起,她同时却又是温柔善良的爱神。玛格丽特刚毁掉一栋楼,就立马温柔地安慰一个哭泣的小男孩;刚让几千个绞刑犯和杀人凶手吻了膝盖,又马上哀哭着为杀死自己私生子的弗里达求情。历史学家米歇莱曾为女巫翻案,认为她们是遭受教会迫害而奋起反抗的妇女原型,她们既是魔术师、占星家、预言家,又是通灵师和医生。虽然中世纪时,女巫被教会恶毒的处死,她们失去了作为“医生、安慰者和有治愈功能的仙女”的权利,但有朝一日,女巫会重生,“她会回到科学的路径上来,在那里,就像大自然的笑容一样,温柔和人性会跟随在她周围一同回归”{12}。《大师和玛格丽特》将治疗的权利还给了女性。玛格丽特是大师的支持者、灵魂的共同者,是她让大师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也是她让大师获得了最后的平静。她既是反抗外界的女巫,也是保护他的女神。所以,大师欣然地接受了玛格丽特的女巫身份,他说:“女巫就女巫吧,太好了,美极了……”{13}
在《大师和玛格丽塔》出版之后,西方评论家喜欢将作品和现实一一对应起来,因为这样能够更好地表达布尔加科夫在苏联体制下所受到的压制,以及他以创作的方式来进行的“报复”。但巴瑞特认为如果我们只是将小说看做苏联三四十年代大事件的年代志,实际上我们是削弱了作品更深的意义,这种方法并不能帮助我们理解这部著作的最终目的。{14} 对于《大师和玛格丽特》,我们不能完全用政治的、历史的和现实的视角来审视,它更高明的地方在于它的超越现实、超越历史和超越政治的部分,在于那些浪漫的、奇幻的、和神话的部分。小说的结尾莫斯科的居民们为所有的神奇事件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侦查部门、文化人、精神病学家和普通市民齐齐上阵,为每件事情都找到了科学的解释。作者用嘲讽的语气把自己和那些用催眠术、腹语、精神疾病来解释魔法的唯物主义者区别开来,悲叹一切神奇最终都回归了现实。现实世界总是鄙陋的,布尔加科夫从此间出发,以一个奇幻绚丽的想象空间来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超越的现实,它创造一个精神上永无穷尽的理想世界。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学作品,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意识到,除了环绕着我们现实以外的,我们的生命还拥有别的、更好的。
① 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M].魏庆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334,335.
②⑨⑩{11}{13} 布尔加科夫.大师和玛加丽塔[M].高惠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8,460,438,439,406.
③ 梁坤.末世与救赎——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主题的宗教文化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47.
④⑥⑧ 莱斯莉?米尔恩.布尔加科夫评传[M].论文导读:L.J.Trotter.London:Simpkin,Marshall,andCo,Staioners’HallCourt,1863:399.{14} Barratt,Andrew.BetweenTwoWorlds:ACriticalIntroductionto“TheMasterandMargarita”.Oxford:Clarendon,1987:9

5.作 者:熊晓霜,博士,绵阳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欧美文学。编辑:魏思

杜文娟,李越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50,263,1.
⑤ Lakshin, Valdimir. “M. Bulgakov’s Novel ‘The Master and Margarita’” [J].Soviet Studies in Literature: (winter
1968-69) vol. (No.7):3-65.
⑦ Bruner, Kurt and Ware, Jim. Finding God in “Lord of the Rings” [M]源于:7彩论文网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 Wheaton: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2001:110.
{12} Michelet, J. La Sorcière: The Witch of Middle Ages[M].
Trans. L.J.Trotter. London: Simpkin, Marshall, and Co, Staioners’ Hall Court, 1863:399.
{14} Barratt, Andrew. Between Two Worlds: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Master and Margarita” [M]. Oxford: Clarendon, 1987:95.
作  者:熊晓霜,博士,绵阳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欧美文学。
编辑:魏思思 E-mail:sisi123_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