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对于票友清末民国票友票戏模式谫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14 浏览:12058
论文导读:
摘要:清末民国是我国戏曲史上票友票戏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本文结合史的描述,主要针对当时票友的票戏方式展开分析,从中了解到清末民国的票友票戏方式以由票房/社组织的彩排和堂会戏最为常见,其次为包括会串在内的义务戏。通过对票友票戏方式的梳理分析,不仅可以看出票友与艺人演剧性质的不同,同时也可以从中管窥到清末民国票友的独特性所在。多种票戏方式的并存,既反映出了清末民国戏曲演出市场的繁荣,也折射出了当时票友文化的高度发达。
关键词:戏曲艺术;清末民国;戏曲演出;票友;彩排;堂会戏;义务戏
:A
Amateur Performance Way of Peking Opera in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an Period
WU Cui-juan1, ZHAO Tian-wei2
(1. School of TV Art, Zhejiang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2. School of Arts,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6)
我国戏曲界,对于不以演戏为职业的业余票友所进行的戏曲演出实践有一个专门的称谓,曰“票戏”。清末民国是我国戏曲史上票友票戏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其时,以京、津、沪三地为首的票戏浪潮几乎袭卷全国各地。不过,仔细管窥这一时期的演剧史料,又不难发现,当时的票友不仅极度热衷粉墨登场,而且有其独特的票戏方式。本文即在与职业艺人演剧的对比中,主要就清末民国时期票友的票戏方式展开深层次的梳理与分析,以期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这一时段的戏曲演出实况以及票友这一特殊业余演剧群体。总的来讲,清末民国时期的票友票戏以由票房/社组织的彩排和堂会戏最为常见,其次为包括会串在内的义务戏。

一、票房/社组织之彩排

“彩排”即化妆性演出,又叫“彩串”、“彩唱”。彩排是清末民国时期票友最常参与的一种票戏方式,因为当时的票房/社大都会为票友专门组织这类性质的演出,并且很多票房/社都有固定的彩排时间,如同治年间由清朝皇室后裔载雁宾创办起来的翠峰庵票房,即“每年春夏秋彩串三次,每次二、三日,……每月六排内,总有一天扮

一、论文导读:

二出彩串”①;建于民国十年(1911)的上海久记社票房,自成立后的十二年间也一直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要求www.7ctime.com
保持着定期彩排的传统,按1923年3月4日的《申报》记载:“该社之剧部则每月彩排一次,将社友能唱之戏会演一次,今日为第十三次,已定之戏码有张四非、桃隐子民之《桑园会》……徐唔飞、晋阳子之《武家坡》,魏三孙、魏二孙、陈培根之《李陵碑》,庐江慵谯之《三进士》……张四非、李剑侯、裘剑飞、戎伯铭之《珠帘寨》等十出。”②当然,也有一些票房/社的彩排时间并不固定,如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7月的上海赓春曲社(“曲社”系昆曲界对票房的称谓),因其初无定所,首次彩排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月元宵节才借社员杨定甫的寓所举行,成员李翥冈、张石如、凌芝舫、邱梓琴、周紫垣、张萍甫等共主演了《絮阁》《惊梦》《三醉》《三闯》《乐驿》《出猎》《惊丑》等折子戏10余出。相对于赓春曲社,南通振古曲社的彩串则更显滞后,该社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9月21日由徐朗屏发起成立,但是首次彩串却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元旦的事,借韶春茶园,演出了《问探》《刀会》《训子》《出猎》《山门》《劝农》《思凡》《痴梦》《琴挑》等。由票房组织的票友彩串一般都允许社会上的观众入内观看,如翠峰庵票房每逢彩排时,就“于庵后空地上搭台支棚,月逢三六九日,辄扮演之始,而邻佑自携座具,结队往观,继且倾动一时。五城人士纷来聚观矣。”③“五四”时期在《新青年》上与胡适、刘半农等展开过激烈的“新旧剧争论”的张厚载,对于当时活跃在北京的票友彩排也颇为关注,且多次前往观赏。据彼《听歌想影录》一书中记,“民国五年,故都药王庙,有名票多人组织一票房,曰嘉乐集,文武彩唱,颇有可观。一日,余以赵君子仪之介,得入会参观”。7月间,他又在同一地点观看了雅乐集的彩排:“民国五年,津门名票王君直,与旧京名票章小山、恩禹之等,在故都合组一票房,曰药王庙雅乐会。每星期过排,不收票资,犹存票友耗财买脸之遗意。是年七月间,举行第二次过排,余曾前往参观”。其实,像这类借用或租赁会馆、剧院专门供票友彩排演出的情形,在清末民国期间是十分常见的。现据张厚载《听歌想影录》的相关记载统计,自民国七年(1918)9月至12月,仅江西会馆就先后有袁寒云组织之消夏社、饯秋社、温白社、延云社及袁寒云与红豆馆主合办之言乐会在此演剧9次,共36论文导读:
位票友登台,演出剧目64出。④虽然当时很多票房的彩排是对外免费的,但是收费的现象也存在,这其中又分两种情况:一种只是象征性地收一些茶资,票价较低廉。如1927年10月14日《申报》(增刊)刊登的上海青年会京剧社:“该社定章每二月彩排一次,以资练习,本月又值彩排之期,已定于十五日(星期六)晚六时举行。门票仍售二角四角,剧目已定……”⑤;翌年3月24日(增刊)又载:“四川路青年会京剧社自成立以来,举行彩排二十余次,颇受观众欢迎,今晚六时为二十七次彩排,售座券分会员四角,非会员六角,闻已售去四百余张,剧目如下……” ⑥。由上述两则消息可以见出,青年会京剧社的彩排不仅对外出售门票,而且后来门票还涨价了,此或与该社的彩排“颇受观众欢迎”不无一定关系。另一种则是把彩排作为商业性公演。成立于光绪年间的上海市隐轩票房,就曾于宣统元年(1908)前后在宝善街大观茶园(原址在今上海广东路)有过一次赢利极为丰厚的商业性彩排,据作于民国初年《上海票房二十年记》文中记,此次共“串戏三夜,得资三千余元”⑦。不过,当时很多由票房/社或票友组织的商业性彩排都与赈灾义演、慈善募捐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之,下文的义务戏部分中将会做相关论述。综合以上,不难看出,由票房/社组织的彩排,不仅是检验和展示票友学戏排戏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更有助于锻炼和提高票友的舞台表演水平,同时对于扩大其在业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这种票戏方式也只有在票友文化高度发达的清末民国才有可能得以繁荣发展。 源于:论文格式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