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学术研究让学术研究乘上“时尚”快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395 浏览:133340
论文导读:
随着电脑、互联网,尤其是近些年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包括医学研究在内的诸多行业,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诸多医学界的有识之士,也在充分拓展着这一现代科技在本学术领域内的“时尚空间”。比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唐安丽教授在自己出任大会主席的“羊城心律论坛2013”上,就建立了目前正在让诸多人“发烧”的公众微信群平台;又比如,她在室上速射频消融的临床研究中,就充分结合了“3D”技术,并与单纯传统消融方法比较之后,得出了这一领域“3D时代即将来临”的结论……
金秋10月,趁着唐安丽教授赴京参加第23届“长城会”的契机,本刊记者就上述话题及其他问题,对唐安丽教授做了深入采访。
微信平台,让学术更便捷地普及
此前据记者了解,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协办的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羊城心律论坛2013”于7月19至21日在广东省广州市隆重举行,唐安丽教授出任大会主席。
记者注意到,这次学术会议上,一个“与众不同”的亮点,是这届论坛首次在国内同类会议中建立了“羊城心律”公众微信平台。谈及这一话题时,唐安丽教授首先回忆了这次会议的背景:“我们去年已经举办了第一期羊城心律论坛,会后各方反应良好,不少学员向我们索要会议资料并希望再次参加这类学习,也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在此之前,近5年我们也定期组织过省内电生理射频专题讨论会,一直受到与会者欢迎,从中我们相互之间也得到了提高与发展。因此,这促使我们今年举办了第二期羊城心律论坛,并准备作为一个项目长期举办下去。我们这个论坛聚焦的是心律失常的诊治,强调基础与前沿并举,既有心电生理和射频消融基础理论的讨论课程,又直击前沿,紧跟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今天,我们借助移动互联网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带来的便捷条件,与会议相对应,建立了‘羊城心律’公众微信平台。这是作为会议的‘会摘自:论文查重站www.7ctime.com
场延伸’举措之一推出来的,以便通过微信这个日益普及的渠道,让论坛内容以多种形式更快捷地传播出去、显示出来,为心电生理工作者提供更广泛的交流平台……”
开宗明义地阐释了微信平台走入羊城心律论坛的初衷之后,唐安丽教授继续介绍说:“在此之前,我确实没有意识到微信平台的开通,能够为会议内容的及时传播带来多大的益处,既然大家都认为这是这次会议的特色之一,那我也就接受了。实际上,目前国内和国际的心血管会议众多,各有各的特色,而广东省有自身的特殊性,许多市县级、甚至镇级医院由于当地经济发达,居住人口众多,医院的医疗环境、硬件设施都很先进,完全有条件进行诸如射频消融之类相对复杂的心律失常诊疗活动;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医院的医生在这方面受到的培训相对较少。因此,我们这个论坛目前主要是立足于广东及周边地区,一方面给电生理医生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以期共同进步;另一方面,给即将或有意向成为电生理医生的心内科大夫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场所。从去年的尝试来看,其效果是明显的。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国内外电生理界诸多领军人物对我们这个论坛的支持,正是有了他们的鼎力相助,我们才能办起、办好这个论坛……”
谈及专业问题,唐安丽教授进一步介绍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为了让更广大的电生理医师了解并掌握室上速的电生理机制、射频消融技术及其进展,促进电生理医师间的学术交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3羊城心律论坛”举办期间,还诚邀国内外多位著名电生理专家撰写了相关文章,并汇编成《室上性心动过速》电生理特刊,希望藉此搭建一个有利于电生理医生学术交流的互动平台,其内容基础与前沿并举,既有心电生理和射频消融基础理论的讨论课程,又直击前沿,紧跟PSVT诊断和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在各位专家、同道的帮助下,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学习,使广大的电生理医师的专业水平更上一层楼。
唐安丽教授认为:“时至今日,对PSVT电生理机制大部分已经明确,根据不同PSVT的电生理特点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及复发率低的效果。虽然各型PSVT电生理机制明确,但在临床上表现变化多端,而且常常需要与多种心律失常鉴别,其中不乏复杂疑难的病例,因此,本刊的出版希望对提高临床医师在P论文导读:比为1∶2,这可能是性激素增加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并且缩短房室结慢径路的有效不应期,因而在女性心动过速发生的频度较男性高,且不同的生理周期时频度不同。充分认识到女性心脏电生理的特殊性和心律失常的特征,有助于提高女性患者心律失常的防治水平。”从个人的职业生涯出发,唐安丽教授还谈及了电生理男
SVT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认识,更好开展PSVT射频消融方面提供一个有价值的交流途径……”
男女有别,电生理职业的“女性视角”
此前据记者了解,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已于2012年9月14日在南京召开的学术双年会上成立了“电生理女医师联盟”。作为电生理介入领域的著名女性医师,唐安丽教授坦率地认为,联盟的成立,对从事介入工作的女性医师的成长、权益保护等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女性医师的坚强后盾,“不但可以为女电生理医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提供关注和促进电生理女医师成长的平台,也为展现女电生理医师在电生理介入领域的风采与价值提供机会;从而更好地保护电生理女医师的权益,为女性在电生理介入领域地位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实际上,唐安丽教授近年来一直非常关注心律失常的性别差异,因此,由性别界定的学术组织转到由性别带来的电生理特性差异话题上之后,唐安丽教授认为:“女性与男性具有不同的心脏电生理特点,产生不同类型程度的心律失常。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和绝经等不同时期,具有各自不同心律失常特点。比如在流出道——尤其是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中,女性病人明显多于男性;另外,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女性也较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2,这可能是性激素增加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并且缩短房室结慢径路的有效不应期,因而在女性心动过速发生的频度较男性高,且不同的生理周期时频度不同。充分认识到女性心脏电生理的特殊性和心律失常的特征,有助于提高女性患者心律失常的防治水平。”
从个人的职业生涯出发,唐安丽教授还谈及了电生理男性医师和女性医师各自的优势,以及如何更大化地发挥女性医师的自身优势等问题。她认为:“电生理男性和女性医师各有各的优势。这首先表现在心电生理和起搏工作既有外科工作的性质方面,如导管操作、起搏器植入、电生理介入手术良好的治疗效果等,也有内科工作的性质,如对心内电生理图形的判断,各种心律失常的鉴别,以及细致的病情分析和到位的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表达等。其次,电生理男医师动手能力强,喜欢富有挑战性质的工作,体力较好,能耐受较长时间穿铅衣手术,故在导管操作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从事电生理女医师大多数也具有部分男性性格特点,有较强的事业心、好胜心,性格直率,同时女医师工作时较男医师细腻、认真和执着,工作中合作、协调性较好,可以更好地在导管手术中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这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促进作用。第三,由于电生理工作相对较细,女性医师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能更细致、更认真地鉴别各类心律失常,能更好地预防潜在的各种手术风险,同时能更细致地做好患者的术前术后沟通和管理,提高患者和家属对介入治疗的依从性。如病人对导管手术有顾虑时,女医师较易发现及解释沟通……”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RT)的RFCA,血管通路的建立和诊断性导管电极放置入与NRT则基本相同。电生理检查证实为RT后则进行建模及激动标测。根据旁路有无前传功能,可分为显性旁路和隐匿性旁路,激动标测时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我们以一例B型预激综合征患者的RFCA为例,构建右房模型后在窦律下沿三尖瓣环处标测心室顺传最早激动电位的位置,此为旁路顺向传导在心房的插入点,可作为消融靶点。隐匿性旁道激动标测主要是寻找心房逆传最早激动点,一般在固定频率的心室起搏下进行,标测原理与显性旁道类似。三维标测系统在左侧旁道的消融步骤相对简单。由于冠状窦电极能提示二尖瓣环位置,且左侧旁道心房插入点远离三尖瓣环的发生率低,一般沿冠状窦电极附近标测找到靶点后即可进行消融,甚至不需要建立左房模型。三维系统下进行房间隔穿刺的安全性尚没有大型临床研究能证实,现在多为个别病例报道,一些中心利用超声等方法进行定位有一定帮助,无疑令手术步骤更加繁琐,因此,多数论文导读:
中心采用动脉入路的“逆行法”进行消融。“逆行法”可以实现RT消融X线的“零”,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所以术中应注意采取适当的抗凝措施。
谈完这些专业性很强的话题,唐安丽教授归结说:“总之,三维标测系统应用于室上速的RFCA中是可行、安全及有效的,虽然手术步骤和成本略有增加,但可以提高室上速尤其是复杂病例的诊治水平并显著减少术中X线的量,甚至实现‘零’,降低了患者及手术人员X射线相关损害风险。因此我们相信,室上速RFCA的三维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室上速RFCA的3D时代已经来临!”
专家简介
唐安丽,女,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硕士生导师,全国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导师。中山一院心内科副主任,心血管内科心电生理射频负责人。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学组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女医师联盟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心律失常学组成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擅长心律失常、心脏起搏、临床电生理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982年中山大学本科毕业后,在医学院校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熟悉各类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术。负责并参与多项国内多中心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研究及起搏新技术(ICD、CRT、CRT-D)的开展与应用研究。发表心电生理与起搏相关论著30余篇。主持多项省级相关课题研究。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