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783 浏览:47602
论文导读:
摘 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的需要,是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大纲www.7ctime.com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起点。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我们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但不会主动发现问题,只会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地在原有的问题上去研究探索,缺乏真正有创新的东西。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

根据本校学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归纳得出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有如下三种情况:有5﹪的学生不想问。因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不强;有75﹪的学生不敢问。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受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害怕、胆小、自卑。一是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重知识轻问题,重双基轻创新和实践,迷信书本迷信教师;有20﹪的学生不会问。一是不懂提问的方法。一是不会表述存在的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教师树立起了新的教学观念

教师必须勇于革除一切旧观念,建立起敢于超越学科自身价值,追求教学本真价值,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整个人生发展的学科价值观;把学生推向前台,以学生为本位,教师诱导学生问题,组织、引导、参与、帮助学生探究问题的课堂教学角色观:教学不完全是为追求某个知识的最终结果,在探索、体验中获得生命价值的不断升华是过程的最高追求的教学过程观。

(二)创设心理安全环境,让学生敢问。

1、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为问题意识培养提供条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和焦虑感,,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
2、,鼓励标新立异。上课时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由且安全的。对于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于有创造性的问题,要给予高度评价,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喜悦;对提错问题的学生,教师也决不能批评,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思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让每一个提出问题的学生都能体面地坐下来,消除顾虑,获得质疑的安全感,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创设情景,培养兴趣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
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兴趣绝不是架空地强调语文重要,空道理要少讲,因为空道理是苍白无力的。重要的在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知识本身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由于认识了以前未知的东西而感到高兴与满足。由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在备课时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质疑、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此外,我也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差异精心安排、科学设计问题,让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学到质疑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问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诱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应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合适的情境。学生独立地确认问题情境以及良好的问题意识,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文中的词句表达和理解,还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从整体把握,教会学生从句、段、篇去质疑。要让学生了解各类文章手法,注意段落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引导学生的思维。根据具体的课文,把要提出的问题写出来,避免学生质疑的盲目性。质疑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独立钻研课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质疑。

2、设置有争论性的问题。

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设置有争论性的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互动合作式学习,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目的性,避免学生因知识和经验的缺乏,提出偏执性和肤浅性的问题,从而使之形成良好的自我判断,进一步思考问题。

(五)适时点拨,使学生善问

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好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地乱问。从爱问到善问是一个飞跃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训练,适时点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设疑、布疑、激疑,让学生质疑。学生有了一定的质疑能力,他们提出的问题就比较深刻,即"善问"。
(1)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质疑,因为优秀的课文所要揭示的主题往往以比较含蓄的方式表现,一般都是通过某些关键字词让读者去品味。
(2)逐步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对情节的概括以及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有的学生认为是于勒,还有的学生认为是"我"。敏锐地察觉这一观念矛盾,把学生们的理解困惑和"错误"准确地披露在班级集体之中,引发研究、讨论和争辩,这样就可以及时地把集体性思维引向深入。
(3)引导学生反思,促进问题策略的生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仅是问题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学习策略,特别是问题策略的生成过程。促进初中生问题策略形成的方法有:言语化训练法(学生陈述自己解决问题的理由,叙述自己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评价自己思维过程的优缺点,发现并诉说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或思路等)、他人提问训练法、自我提问训练法等。通过训练,初中生能生成元认知策略,形成学习策略,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诱导学生自我提问为手段,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孙春成. 中学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7.4
[2]文海山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