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和提高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220 浏览:60753
论文导读:
人是自然创造的奇迹,人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类的发展更离不开自然的庇护。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逐渐与自然疏离,环境污染加剧,生态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公民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已成为各国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所倡导并遵循的原则;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环境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学科,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影响极大的学科,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同时,有机地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环保教育?

一、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描绘、歌颂自然的篇目,这些篇目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同时,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如:朱自清的《春》、梁衡的《夏感》、何其芳的《秋》、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王鼎钧的《那树》、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等课文,这些文章或赞扬自然四季之美,或就某一自然现象获得灵感和启示,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之景的多姿多彩,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如: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文章生动地表达了严冬逝去、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生机和美丽和作者由此产生的欣喜。学生读着这些优美的句子,想象着春天的美景,热爱自然的情感悄然而生。

二、巧借古诗文进行“天人合一”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

现行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约四分之一是古诗文篇目。中国古代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师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一哲学思想很自然地融入许多文学作品中,许多古诗文就是歌颂自然、描绘自然美景的佳篇。语文八年级(上)册就有不少这样的文章,如:《爱莲说》《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等。这些文章,或描绘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新高洁;或赞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神奇雄伟;或赞叹钱塘江潮水“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的雄奇壮观;或描摹雪后西湖“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空阔秀美……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这些自然景观,既创设了与文章内容相符的学习情境,又能引导学生通过画面结合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秀美。
在教学的同时,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而好的文章常常少不了自然山水这一主角呢?进而启发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其实,在这些写景状物的诗文中,自然之物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成为诗人情感外化的物象,缺少了自然之景、自然之物,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就显得单一而直白,缺少意蕴;而丰富多彩的自然情境,也有效地激发了作者的创作和灵感,“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的自然景象,让作者联想到人生年华早逝,进而发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应珍惜光阴的感慨和告诫;因为有了“枯藤老树,古道西风”的苍凉寂寥,天涯游子的羁旅孤独之苦才得以自然抒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如此密切,或优美或壮阔的自然环境触发了作者的灵感,而一篇篇生动优美的文章又赋予自然环境蓬勃的生命。
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意识到,生动优美的自然景观除了能表意抒情外,对培养健康的人格,缓和心绪、养成豁达的性格还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古诗文中,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常常寄托在自然景观的描写中,如: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借松柏后凋赞坚贞不屈的品格;杜甫登临泰山,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叹,这其实也是他的人生誓言;陆游借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达了他胸怀坦荡,不争名夺利,乐观面对生活挫折和磨难的坚强信念。

三、、从科学角度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定热爱自然、让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的信念

关于自然,除了从文学的角度进行描绘的篇目外,现行教材还有一些从科学的角度阐述自然与人类发展关系的文章,如:论文导读:一页12
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吴岗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严春友的《敬畏自然》等。其中,《大自然的语言》开篇用生动的语言介绍物候知识,文章写道:“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芽,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作者用生动而凝练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自然四季的变化,及各季节变化和农业生产的联系,学生通过学习文章,既了解了物候变化,清楚了自然现象与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源于:毕业生论文www.7ctime.com
系,也激发了探索自然的热情,而爱护自然、让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的信念也更加坚定。

四、利用作文训练的契机进行环保教育

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多元的,既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逐步磨砺和提高。教师可以通过作文训练的途径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认知和分析能力。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以保护自然为主题的单元,在课文教学完成后,可让学生以“环境”为话题进行写作训练。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带学生亲临江边、湖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也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资料,丰富这方面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五、通过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语文学习的空间不限于课堂和课文学习,环保教育也一样,可组织“绿色校园”为专题的手抄报评比活动,或举办环境知识专题讲,或引导学生积累环境素材,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并把材料用于写日记、周记等。如:上个学期,我校曾组织师生们到南宁市埌东污水处理厂参观,学生在那里了解到了污水处理的方法和目前南宁市的污水处理现状,参观结束后,趁热打铁,让学生以此次活动为内容写作文,谈谈对这次活动收获和感受,许多同学不但了解了污水处理的方法,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
其实,上述每一个语文教学环节对环境教育的渗透,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在语文学科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以一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去引导学生体验自然、关注自然万物的变化,培养与自然万物悲喜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光荣使命,我将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新兴民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