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民营民营企业融资不足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113 浏览:45903
论文导读:公司良好资信的形象,因此要取得投资者的信任,必须有足够的自有资金。(2)股权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民营上市公司的外源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占据的比例很大。从上表中可知,在2003至2011年之间,外源融资结构中的股权融资比重为66.56%,而债权融资的比重仅3

3.44%,前者大约是后者的2倍。而在总体融资结构中,股权融

1009-4202(2013)10-000-02
摘 要 融资一直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融资困难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国内外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学术界都已经着手探讨了一些化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方法和思路,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对策、建议。本文则从民营企业现状出发,探讨民营企业面对的问题,及出现此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希望能从理论上,得到政策的支持。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融资
一、导论
在国外,有的学者针对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结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Modigliani & Mille,1958);而学者(Jith Jayaratne & John Wolken,1999)提出了广大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发挥着积极作用;(Richard L.Florida & Martin kenney,1988)对企业融资模式创新进行了研究,指出了风险投资对于缓解科技型、成长型民营企业资金困难的现实意义等。在国内,(杨思群,2002)认为,国家要为民营企业培育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加以政策和法律上的优惠和保护;(吴敬琏,2001)指出,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与其薄弱的信用基础息息相关。因此,要获得银行的信任度,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张玉明,2003)指出要正确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纠正其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歧视”等。
对于融资结构理论表明,在内外部环境都运行良好的情况下,最佳的融资方式选择应是:内部融资,债务融资,最后为股权融资。许多的经验与实证分析也表明了此种融资顺序的优越性。其不但有利于降低公司的经营和成本、减少破产风险,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与经营绩效,而且更有利于公司拥有长期稳定的资本来源,从而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促进公司更好、更快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很大,再加上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制度不发达、融资意识等原因,使得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出现诸多问题。

二、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用数据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文章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上市民营企业,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可信性,选取的数据均来源于上交所、广交所。截止2011年4月,中国的民营上市公司数量达到 1003家,根据文章需要,截取沪深两市2003年至2011年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在样本进行分析选取时剔除了影响文章研究结果的各类因素,主要有:①剔除金融类上市民营企业,这是由于金融类公司自身的营运资金的特殊性对本文研究没有普遍意义。②剔除ST(公司两年亏损,特别处理)、*ST(公司三年亏损,退市预警)、STT(连续两年亏损,特别处理外加没有完成股改)、S*ST(公司连续三年亏损,退市预警外加没有完成股改)、SST(公司连续两年亏损,特别处理外加没有完成股改)、S(没有完成股改)和PT(暂停上市的股票)类上市民营企业。③剔除了部分数据缺失或者指标不全的上市公司以及连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同时为了保证数据分析的稳定及有效性,以总融资额为权重,计算加权平均值能够更好的反映各种融资方式的重要性。
现将相关统计数据描述如下表1: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
(1)外源融资占据重要位置。西方学者很早就有人曾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在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采取内源融资方式,占资金来源的50%-97%;其次是债权融资,约占资金来源的11%-57%;最后才是股权融资。而中国却恰恰相反,上市公司的外源融资比重为81.68%,内源融资为18.32%,这种局面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不易建立公司良好资信的形象,因此要取得投资者的信任,必须有足够的自有资金。
(2)股权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民营上市公司的外源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占据的比例很大。从上表中可知,在2003至2011年之间,外源融资结构中的股权融资比重为66.56%,而债权融资的比重仅33.44%,前者大约是后者的2倍。而在总体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比重达到了54.34%,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的股权融资比重,表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实现规模扩张的主要途径是外部融资,并以股权融资论文导读:
为主。

三、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分析中可知,民营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选择时,明显表现出“轻债务重股权”的融资偏好,原因有:

(一)中国民营资本市场发展缓慢

资本市场的成熟表现为在债券市场上融资规模往往是股票市场融资总额的数十倍,企业的债券融资总额常常达到股票融资总额的3至10倍以上。相比之下,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发展的却极不平衡。政策性金融债券发行的数额快速增长,成为中国债券市场中发行规模仅次于国债券种。但同时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却显得萧条,很多的企业公司债券不能够上市进行买卖。这种情况的存在,形成了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轻债权重股权的局面,使得上市公司融资成本的上升。

(二)民营企业内源融资受到限制

由于国家政策的导向,在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前,国有企业占据上市公司数量的绝大多数。虽然进行股份制改革,会使得产权明晰、提高所有者积极性,但不能够解决民营上市公司存在的所有问题,以平均每股收益为指标,几乎上市公司的年平均每股收益是在0. 2元上下,且净资产收益率也在1998年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据统计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仅为9. 55%左右,而美国、英国上市公司的分别为17.9%、17%,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指标数值,并引起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较低,又因为公司的内源性融资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内部盈余积累,故而较低的获利水平限制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融资比例。

(三)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成本低

股权与债权作为外源融资的主要方式,从理论上来说股权融资成本应该更高。但在我国,股权融资成本实际上却远低于债券融资的成本。对于公司的经营者来说,大多数认为债务融资在到期时必须偿还本金与利息,如果一旦公司经营出现问题,就会有还款压力,并且出现信用危机。相对而言,采用股权进行融资,不用偿还本金却可以获得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只是每年根据公司的税后利润进行派发股利或分红,还款压力小。所以上市公司将目光转向股票市场融资看似是不可避免的。从民营上市公司的角度看,似乎股票融资简直就是无本买卖,在加上上市公司管理的还不够规范,很多上市公司很少或从来就没有对股东进行过分红,低的股利支付率使得股票的融资成本变低了。

四、对策分析

(一)合理分析民营企业所处内外环境

要正确分析自身所处的行业地位、生命周期、宏观条件等,环境不同,融资结构的选择就会不同。如利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生产的公司;而相比流动资产比例较大的公司,如超市这种存货较多的物流公司,就要多考虑短期的负债融资方式;另外还要考虑的是,公司的规模大,资产多,其负债比例也会较大,公司的规模小,其负债比例也会相对较低。从公司自身来讲,注重将来的发展机会,也会影响到融资形式,根据负债到期理论,一个更看重未来成长的公司,应该选择占比例较大的长期负债和占比较少的短期负债结构。

(二)建设民营企业高管人员治理机制

要用科学的方法治理公司,就必须聘任优秀的管理人员,来保证高管团队的效率、以及公司经营目标的达成。在这样的方式下,能够降低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但因此产生的成本却不可忽视。相比之下,在相对运行良好的经理人市场中,因为公司的经理人是经过竞争上岗任用的,存在很多潜在的其他竞争者一旦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其在人力资本市场上的名誉,其自身价值就会受创,这样经理人当然会努力的把公司经营好。此时经理人市场就成为了外部监督的一个运行机制。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以达到降低公司的成本、控制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

(三)国家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外部环境

首先,要从立法上,确立企业债券的合理地位,一方面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提高企业债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摘自: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养出新的投资主体。另外一方面,也会使得公司能论文导读:,Miller,M.H.CorporateIncomeTaxesandthecostofcapital:Acorrection.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3.53:433-443.Stohs,M.H.,andMauer,D.C..Thedeterminantsofcorporatedebtmaturitystructure.JournalofBusiness.1996.69:279-312.万解秋.企业融资结构研究.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

1.方晓霞.中国

够降低融资成本,并拓宽流的进入,合理做好投资项目的建设,获取收益。其次,国家也要减少行政干预,逐步减少对企业债券发行量的限制,并增加发行种类,降低企业债券的流动性风险。 最后,国家要加强对机构的培育,在信用评定以及偿债措施中保护企业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Modigliani,F.,Miller,M.H.Corporate Income Taxes and the cost of capital:A correc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

3.53:433-44

Stohs,M.H.,and Mauer,D.C..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debt maturity structure.Journal of Business.199

6.69:279-312.

[3]万解秋.企业融资结构研究.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方晓霞.中国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行为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陈晓红,熊维平.重组与再生-中国企业优化资本结构理论与实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6]张宗新.中国融资制度创新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