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武术巴渝武术代表拳种中国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208 浏览:120395
论文导读:煊赫,桃李遍及蜀中。该拳在市中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永川县、铜梁县等地流传较广,传人有胡洪图、刘梓明、杨方策、万人杰、李清明(女)、杨少秉等。现在巴渝地区余家拳已经传到第六代,主要由第五代传人在传播发展,代表人物有杨少秉的传人吴文龙、钟祥驎、林永发,胡新德的传人郑润奎等。

(三)传承发展中出现的

1009-9328(2013)09-000-01
摘 要 余家拳是巴渝武术的最具代表性的拳种,然而现在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少之又少,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余家拳技术体系、传承体系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余家拳有着独特的技术风格,技术体系完整、系统;传承方面以师徒传承为主,这种传承关系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潮流下出现许多问题。
关键词 巴渝武术 余家拳 传承
一、前言
中华武术是在博大宏厚、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里孕育出来的一支奇葩。20世纪80年代后,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我国武术界掀起了热潮,这无疑对千疮百孔的中华武术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然而,中国幅员辽阔,拳种众多,据1983-1986年挖掘整理的材料,在清代武坛上“源流有序、拳理明、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逾百个。单一研究纷繁复杂,因此对在同一地域和相同文化氛围里孕育出来的地域武术或拳种进行研究就变成了重要的研究途径。

二、巴渝武术

(一)巴渝武术

巴渝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巴人“武勇善战”,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后期,已经有了巴蜀剑、钺、矛、戈、斧等器械兵器。《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秦汉时称这种具有战斗风格的舞蹈为“巴渝舞”。古代巴人还创造了导引行气术,华佗“五禽戏”于东汉末年传入川东一带。
《重庆府志》对唐代以来“武科”、“武举”、“武学”的记载,仅明永乐四年至清光绪二十年近500年时间,重庆地区有武探花、武榜眼、武解元等共200多人。
(二)余家拳
巴蜀武术的拳种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川西以成都为中心,其拳种风格接近南方拳种,以灵巧技法为主,代表拳种如火龙拳。川东则以重庆(原为四川境内,1997划分成直辖市)为代表,拳势大而重,进退奔驰,其风格趋向北方,代表拳种如余家拳。
“余家拳”又名余家南拳,据《重庆武术志》介绍,余家拳突出攻防连法,以攻为主、快速多变、滚捆擒拿、迅猛力整。余家拳本是湖广余氏家传武功。清初,遁隐四川简阳的余氏一脉,后余发斋得到“二师父”一远游到此的高僧指点把儒、道、释三家思想融入其中,拳术的到升华,洗练出一种介乎内外两家、南北两派的独特拳技。

三、余家拳技术体系

(一)风格特点

余家拳突出攻防连法、以攻为主、快速多变、滚捆擒拿、迅猛力整。技术要求:内重心精神凝,导气归元,目测心算,威肃无畏。外重头正身直,窝身仄扁,含机束骸,疾合快张。讲究头、肩、肘、手、髋、膝、脚齐施,刚、柔、弹、脆、明、暗、断、化八劲齐用。

(二)技术内容

拳路:五官拳、霸王拳、洪拳、七星拳、拐子、攀花、得胜、四水归池和扣拳等9种拳术套路。器械:布衣柳叶单刀、霹雳双锏、寒士剑、流水棍、左、春秋大刀、海王叉和六棱蒜叶镖等8种长、短兵器和暗器套路。练劲功法有鹰爪抓拿功和内养功法两种。
余家拳最基本套源于:期刊论文www.7ctime.com
路是五官拳,讲究身、手、眼、心、脚五官合一,故名五官拳。其特点是手法多,变换快,直进疾退,以攻为主,攻防结合,架势低矮,劲发刚脆。主要手型有瓦愣掌、螺丝捶、箭手;手法包括冲、挑、搂、抱、刁、钻、穿、劈以及宰肘、挂肘、叠肘、坐肘等打击性很强的独特肘法。

四、余家拳传承体系

(一)余家拳历史渊源

“余家拳”又名余家南拳,据《重庆武术志》介绍,余家拳突出攻防连法,以攻为主、快速多变、滚捆擒拿、迅猛力整。余家拳本是湖广余氏家传武功。清初,遁隐四川简阳的余氏一脉,后余发斋得到一高僧指点把儒、道、释三家思想融入其中,拳术的到升华,洗练出一种介乎内外两家、南北两派的独特拳技。

(二)巴渝地区余家拳传承

1918年,嫡裔传人余发斋偕子余鼎山来渝,屡经擂台较技和多年教学经验,使余家拳日益完善,声名煊赫,桃李遍及蜀中。该拳在市中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永川县、铜梁县等地流传较广,传人有胡洪图、刘梓明、杨方策、万人杰、李清明(女)、杨少秉等。
现在巴渝地区余家拳已经传到第六代,主要由第五代传人在传播发展,代表人物有杨少秉的传人吴文龙、钟祥驎、林永发,胡新德的传人郑润奎等。

(三)传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师父招收合格的徒弟来完成技能的传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也是时代的产物,徒弟对待师父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师父也视徒弟如亲生子女,这样才能将技艺毫无保留倾力传授。因此师父若要收徒是要通过慎重选择的,这种传统传承模式极大的保护了家传技艺在小范围内的传递,而且所学技能比较全而扎实[3]。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受到多元因素的影响,,单一的师徒传承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师徒一对一单线的传播严重阻碍的余家拳传播的广度,如果主要传承人因各种原因失去的传播的能力,那么技随人亡,优秀的武术技艺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五、结论
余家拳是优秀的地域武术拳种,有着完善的技术体系和训练体系,由地域文化孕育而生。曾经的师徒传承方式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武术技艺的完整传递,然而在现代高速变化的信息时代里,这种传承方式阻碍了余家拳在更广的空间里传播。
参考资料: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10.
重庆市体育运动委员会编.重庆武术志[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2).
[3]宋伟.山西形意拳的现代传承方式分析[D].山西:山西大学体育学院.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