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395 浏览:25356
论文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好这一基本理念,就必须真正明确它们的内涵。①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②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③探究。就是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同样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呢?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鼓励、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学源于思,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有疑问才有思考解决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从“敢问”到“善问”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更要认真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好问的习惯,同时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善于发现和捕捉好的提问和答案,带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时,“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我让学生读这段后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一位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奇妙的声音是什么?阿炳长大了真的听到奇妙的声音了吗?”我觉得这个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就和学生共同讨论,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讨论,积极回答,其中一学生答:奇妙的声音有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另一学生答:阿炳长大后能听到奇妙的声音,因为他经历了人生的坎坷。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创造的能力。

2.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正确的指导不仅不会限制学生的探究思路和自我发现,而且能保证学生明确目标,更加自信地进行探究,避免他们陷入任凭自己瞎闹的探究方式,教师正确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对探究的进程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同时可运用一些手段。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讨论学习时,可以对问题发表不成熟的看法,也可以从问题出发,追溯解决问题的各种先行步骤,从而解决问题;学生还是无法解决时,则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文中,其中“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一句,比较难处理。尤其是“高雅”一词二年级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教师可点拨:首先出示“芭蕾舞”、“悉尼歌剧院”等图片,让学生从形象上感受艺术、建筑作品的“高雅”。然后让学生观赏丹顶鹤“引吭高歌”和“展翅飞翔”的图片。通过比较让学生鲜活感受“高雅”就是这样的。

3.坚持放手原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探究既是学习方式,也是学习目的。探究是主动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老师思考好的现成结论。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必须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我个性和能力。首先,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摒弃传统教学的被动接受,强调学习的自觉性,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个空间,可以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大自然。让学生的思想插上奋飞的翅膀,让他们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上,畅游于苍茫大海之中。其次,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不同生命体验的个体,他们具备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论文导读:
习目标,给学生一个条件或环境,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去达成。比如,我在教授《雾凇》一文时,《雾凇》第二自然段阐述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是全文的重点,我摒弃了繁琐的讲解分析,提出学习主题“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之后,就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学习。在近二十分钟的自主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掘了潜能,调动了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有的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加批注,写下了自己读书的体会;有的同学三五个一组商量着画简图,直观地反映雾凇形成的条件和过程;有的小组拟订了一份研究表格,条分缕析地反映出雾凇形成的时间、地区、条件、过程。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既锻炼了探究的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意境的领悟。另外,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学习就是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个过程就是探究能力的形成过程。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因为学生对探究的掌握达到融会贯通,需要循序渐进。具体而言,要先形成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变传授为指导,变封闭为开放,变单一为丰富等。再就是养成探究习惯,让学生喜爱质疑,乐于钻研,积极勤奋,以探究为乐趣。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体验成功和失败,从而磨练意志品质,提高思想认识。学生在探究实践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矛盾和困难,其化解除了需要自身的知识经验,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探究性学习并不是无原则的放手让学生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游荡在书本或自然之中,而是在教师的引领和帮助下,目标明确、张弛有度地探讨学习。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会在学习探索的实践中循序渐进的形成,并逐步得到提高。
曾经有教育家说过:“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虽然我不是百分之百的赞成他的观点,但我们不得不因此而深思。我们要站在教育改革的高度,转变人才观,正所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要相信学生,人人都能成才。一根木头遇到巧木匠,就能量材而用,达到物尽其用。学生遇到高水平的老师,就能因材施教,达到人尽其材。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只要我们破除了“师道尊严”的观念,构建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把爱心献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才能真真正正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