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河南省义寺山糜棱岩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127 浏览:110798
论文导读:桐洼一带,沿断裂分布有硅化、褐铁矿化、糜棱岩化。该组断裂含矿性较差。(4)近南北向断裂:断裂长度一般20~120米,宽0.5~3米,走向0°~20°。六硐沟西山梁此组断裂斜切S401脉,错断约20米。2矿床地质特征2.1主要矿脉义寺山糜棱岩金矿脉成群出现,均受韧性、脆-韧性剪切带及次级构造破碎带的控制。已发现矿脉较多,多
摘 要:义寺山糜棱岩金矿大地构造背景属昆仑——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北亚带东段小秦岭复背斜与太行山新华夏系的反接部位。位于小秦岭东端,介于小河和太要两大围限断裂交汇部位,娘娘山主背斜东端倾伏部位,由韧性剪切作用和构造活动叠加形成了金属矿床,通过对糜棱岩带金矿带赋存的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并从宏观及微观方面进行成矿条件分析,发的富集与多金属硫化物,尤其是与黄铜矿关系密切;主要特征是黄铜矿沿早期黄铁矿或脉石矿物的裂纹、裂隙交代充填,局部富含方铅矿,金的分布极不均匀;剪切作用多次叠加及强烈糜棱岩化,形成糜棱岩型金矿床。
关键词:韧性剪切带 矿床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 义寺山
义寺山糜棱岩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属天大地构造背景属昆仑—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北亚带东段小秦岭复背斜与太行山新华夏系的反接部位。近期野外工作研究认为小河和太要两大围限断裂之间的狭长地带为一含Au韧性剪切带,义寺山灰色糜棱岩金矿带位于该韧性剪切带东段交汇部位。而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糜棱岩金矿带赋存的糜棱岩型金矿床研究则起步较晚。笔者希望通过对义寺山糜棱岩带发现的金矿床由点到面,从金矿带到具体矿床的研究,提出一些初步的认识,抛砖引玉,在寻找大而富的糜棱岩金矿带赋存的金矿床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1 地质背景
1.1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如图1所示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闾家峪组(Ar2l)、观音堂组(Ar2g)及新生界第四系(Q4)。太华群的基性火山岩建造属深海拉斑玄武岩,该类建造与金的成矿物质来源多有密切关系。
闾家峪组(Ar2l)依据岩石组合,自下而上分为三段。闾家峪组一段(Ar2l1)主要为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闾家峪组二段(Ar2l2)主要为斜长片麻岩与花岗质混合岩互层,夹有斜长角闪片麻岩、糜棱岩等,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闾家峪组二段在矿区内大面积出露。
观音堂组(Ar2g)主要为斜长角闪片麻岩,呈带状分布于矿区中部。
第四系(Q):主要为黄土,少量冲积、残坡积物分布在沟谷及凹地中。通过1:2000地质填图,依据黄土层岩性特征,从下至上划分为午城黄土和离石黄土。
午城黄土:呈棕红色,质地粗糙,厚2~3m,含零星分布钙质结核,结核分布杂乱,大小2~15cm不等。
离石黄土:呈黄灰色,含少量粉砂质,土质纯而细腻,垂直节理发育,地表易形成陡壁、陡坎地貌,厚3~5m。

1.2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岩浆活动频繁,自太古代、元古代到中生代皆有表现,具多旋回,多期次特点。五台期表现为花岗伟晶岩脉(γρ)侵入;加里东期表现为辉绿岩脉(νβ)侵入;印支期表现为正长斑岩脉(ξπ)侵入;燕山期表现为娘娘山花岗岩序列(JNηγ)及含金石英脉的侵入。而燕山期娘娘山花岗岩紧邻矿区西南部,与本区金矿的形成具有密切的生成关系。
1.3断裂
受山前太要断裂和小河断裂的控制和影响,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并控制着矿体的分布。矿区位于秦岭构造带内,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
矿区内的褶皱构造主要为娘娘山背斜,背斜构造在武家山矿段表现明显,以西表现不明显。背斜在矿区东部向东倾,倾伏角45°左右,向西撒开翘起。背斜北翼总体走向280°转310°左右,北倾,倾角40°~70°,走向延长700余米;南翼总体走向230°左右,南倾,倾角30°~70°,走向延长千余米。背形转折端及倾伏端的虚脱裂隙为矿区控矿构造之

一、控制了矿脉的展布形态。

区内断裂构造主要为早期的糜棱岩带及晚期的脆性断裂。糜棱岩带宽1~100米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网www.7ctime.com
不等,长200~2000米,呈带状或透镜束状分布。主要沿区域性大断裂周边分布,方向一致。矿区内主要分布有北东向六硐沟——黄天墓糜棱岩带和近东西向的李家山——武家山糜棱岩带。
在后期变形中,一些脆性断裂往往叠加在早期的糜棱岩带上,并对早期构造具改造作用。这些后期的脆性断裂是金矿的导矿和储矿构造,控制着矿体的产状与分布。断裂主要为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断裂。各主要断裂组的特征如下:
(1)北东向断裂:该组断裂十分发育,且相互平行,断裂长数百米至数千米不等,构造结构面平直光滑,沿走向和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具平移逆断层性质。断裂走向变化为25°~50°,倾向南东,倾角为35°~50°。不仅在在采矿区的六硐沟一带发育,在高山沟、底石峪等地均有此断裂存在,常常赋存有矿脉,沿断裂均有硅化蚀变和含金石英细脉注入,普遍有金矿化显示,为矿区主要控矿构造。
(2)北西向断裂:此组断裂长度一般100~200米,宽0.5~7米,一般为2~3米,呈舒缓波状,走向310°~340°,倾向北东,倾角40°~80°。沿断裂发育有糜棱岩化,间断填充有石英脉。在张家山—武家山均有小规模分布。此种断裂中多分布有含金矿化体,为矿区的次要控矿构造。该组断裂与北东向断裂往往共轭相交,在断裂交汇处常形成富矿段。
(3)近东西向断裂:断面光滑,沿走向和倾向呈舒缓波状,早期具正断层性质,断裂长度20~200米,宽1~5米,走向70°~100°。主要分布在矿区西部橘桐洼一带,沿断裂分布有硅化、褐铁矿化、糜棱岩化。该组断裂含矿性较差。
(4)近南北向断裂:断裂长度一般20~120米,宽0.5~3米,走向0°~20°。六硐沟西山梁此组断裂斜切S401脉,错断约20米。
2 矿床地质特征

2.1主要矿脉

义寺山糜棱岩金矿脉成群出现,均受韧性、脆-韧性剪切带及次级构造破碎带的控制。已发现矿脉较多,多数含金性差;其中S402、S403号脉,具有较大规模,并与围岩一起发生了强烈的糜棱岩化,自然金、黄铁矿及少量闪锌矿多沿糜棱面理分布(照片1-2),并富集成矿。
2.

1.1 S402号矿脉

S402脉分布在六硐沟—豆芽洼,地表出露标高676~865米,走向北翼长500余米;南翼长900余米,中段第四系覆盖500余米。南翼总体走向北东40°,倾向南东,倾角30°~50°。
2.1.2 S403号论文导读:10-6;表明金与糜棱岩化,与多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与黄铜矿关系尤为密切。2.2.2金矿物分布特征金的分布与多金属硫化物密切相关,尤其与黄铜矿的含量有关。在S403号脉中有的样品可见明金,镜下可见数百粒的自然金群(照片4),金品位70.8×10-6;而有的则不见金或仅见几粒,金品位为0.1×10-6,甚至为零。S402号脉金的分布同样是
矿脉
S403脉分布在六硐沟—豆芽洼,地表出露标高691~861米,属S402下盘平行脉。矿脉由含金硅化黄铁矿化糜棱岩组成,矿脉不连续,沿走向,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北翼总体走向近东西,倾向350°,倾角40°~50°。南翼总体走向北东40°,倾向南东,倾角35°~60°。

2.2金矿物特征

2.1金的嵌布赋存状态

金矿物以独立自然金为主,多呈不规则粒状,乳滴状、蠕虫状、浑圆状,角粒状(照片1-2),粒径一般为0.01-0.016mm,部分为0.05-0.08mm;次为粒间金占15%;少量裂隙金5%。金矿物的形成分为两期:早期为粒间金,分布于糜棱面理及黄铁矿中,晚期为包裹体金,被黄铜矿包裹(照片1-4)。
其主要载体矿物为石英,次为黄铜矿及少量黄铁矿。另在S403号脉中黄铜矿富集地段常见明金,对单矿物的黄铜矿进行化学分析,金品位达170.8×10-6;表明金与糜棱岩化,与多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与黄铜矿关系尤为密切。

2.2金矿物分布特征

金的分布与多金属硫化物密切相关,尤其与黄铜矿的含量有关。在S403号脉中有的样品可见明金,镜下可见数百粒的自然金群(照片4),金品位70.8×10-6;而有的则不见金或仅见几粒,金品位为0.1×10-6,甚至为零。S402号脉金的分布同样是极不均匀的,有的光片在镜下见金达110粒,品位达68.4×10-6;而有的则仅见1~2粒,甚至不见金。金的分布不均匀性在所有金矿床中是客观存在的,但义寺山糜棱岩金矿带金分布也是不均匀性。
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翻译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