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语文浅探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意义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767 浏览:25119
论文导读:“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又不忘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动摇,并不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万能的,教师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等作用无论有多大,都需要通
不少教师都因在教学中花费了很大的气力而教学效果却不显著而烦恼。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忽略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目中无“人”,硬把学生当容器,只顾往里面装东西,不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范文www.7ctime.com
性而导致的。结果,教师心力交瘁,学生囫囵吞枣,真是“擀面杖吹火,费力不讨好”。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做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众所周知,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它需要打“持久战”。我在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视对知识面的拓展和对知识量的积累,比如背古诗、背成语、背名言警句。去年,我在八年级进行了一年的古诗背诵实验,要求学生每周背诵三首课外古诗。最初,学生感到枯燥,积极性不高,我想,应该想些办法让他们主动去背。于是,我组织开展了阶段性“赛诗”活动。我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多媒体开展了一次古诗文知识大赛。学生由原来的冷淡、不以为然,变得兴趣浓厚,有学生向文言文挑战,竟能一口气背下《三峡》。孔子说:“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学习的“好之者”。

二、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

教师往往在备课时设置许多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对于究竟要解决些什么问题感到很糊涂,教师在学生没有疑问的地方花费了大量时间,而学生真正的疑问却没有得以解决。所以,我认为教师不应该包揽学生的一切,应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我在教授新课前,总要问学生在预习时遇到哪些疑问,然后在把握框架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可由学生自行讨论解答。对于学生的独到见解一定要充分肯定,鼓励学生敢于向教材、老师、权威挑战,大胆设疑,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维,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三、善于举一反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观点,学习要经常复习,温习旧的知识能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新的见解、新的知识。“温故”之所以能够“知新”,是因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些已有的知识,主要是有关知识的概念、原理,构成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学生只有以这些知识作为迁移的基础,才能使自己在学习新知识时思维活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唐睢不辱使命》一文时,由于本课主要采用对话描写的形式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我就让学生也采用对话描写的形式写两个人(可以是教师、同学、父母等),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体现“双主”地位,引导学生“发现”

教育是人施之于人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边作用的过程,其核心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从教学的两个方面看:教师教,学生学,教与学相辅相成,缺少任何一方的参与就不成为教学。因此,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双主”调和,师生互动,才能实现教学相长。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课堂上应是“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又不忘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作用融为一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动摇,并不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万能的,教师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等作用无论有多大,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与运用,才能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站在学生中间,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阅读课文、独立思考、质疑解疑、分析讨论、限时写作、自评互评等,让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提高。凡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学生的发展。要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出发,设计教学,抓住教与学中的兴奋点来对话,帮助学生论文导读:
不断去“发现”,使课堂上有尽可能多的精彩生成,让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质疑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即主动读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主动读书,掌握读书的方法,养成读书而敢于质疑、有疑而乐于与人讨论的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所谓独立思考,是指学生能根据学习内容,确定思考的方向,并坚持不懈地用心读书,不人云亦云,不满足于同学、教师的释疑,能不断地于无疑处生疑。遇到问题能深入思考,寻找有关资料,解决问题。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求的能力,教师应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阅读、品味、思考、想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生一旦具备这些能力,定能在学习的天地里自由地遨翔。
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话:“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语文课堂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