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归属傅毅《舞赋》和宋玉《舞赋》归属之辨经典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353 浏览:86359
论文导读:
摘要 《文选》所录傅毅《舞赋》,《古文苑》节选题名为宋玉。《舞赋》的归属有“删节说”和“增衍说”,近年还出现了“傅毅根本没有作《舞赋》,《文选》中的《舞赋》为宋玉所作,流传过程误题”的第三种说法。而从舞蹈审美观发展和《舞赋》行文格式及语言风格分析,否认傅毅作《舞赋》的说法不足为信。
关键词:傅毅 宋玉 《舞赋》 归属
:A
傅毅《舞赋》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共933字。唐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节录傅毅《舞赋》263字,观察文字基本为《文选》、《舞赋》的节录之本。
以宋玉题名的《舞赋》仅见于《古文苑》,且和《艺文类聚》所录《舞赋》文字基本相同。南宋章樵在注《古文苑》时说:
傅毅《舞赋》,《文选》已载全文,唐人欧阳询简节其词编之《艺文类聚》,即此篇是也。后之好事者以前有楚襄宋玉相唯诺之词,遂指为玉所作,其实非也。
明确提出《古文苑》中所录的宋玉《舞赋》是《文选》中所录东汉傅毅《舞赋》的删节之词,《舞赋》作者应是傅毅而非宋玉。此后“删节说”为历代多数研究者沿袭。
另一观点认为《古文苑》收录的宋玉《舞赋》当是原作,傅毅在其基础上增敷文字,据为已作被收入《文选》,这一说法为“增衍说”。明人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
傅武仲有《舞赋》,皆托宋玉为襄王问对。及阅《古文苑》宋玉《舞赋》,所少十分之七,而中间精语,如‘华袿飞髾而杂纤罗’,大是丽语……岂武仲衍玉赋以为己作耶?抑後人节约武仲之赋,因序语而误以为玉作也?
将两种观点同时摆出,提出疑问没有进行深入探究。

一、近年来“删节说”与“增衍说”的争论

近代百年来,学者对《文选》、《古文苑》收录的宋玉作品真实性不断进行探讨,《古文苑》属名宋玉的《舞赋》多数学者认为是从傅毅《舞赋》摘录而来。
2002年起鞍山师范学院刘刚先生先后发表了《关于宋玉〈舞赋〉的问题》、《宋玉〈舞赋〉的语境及其语境下的意蕴》、《宋玉、傅毅同名〈舞赋〉舞蹈描写的图像研究》以及专著《宋玉辞赋考论》,从作品形式、创作方式、收录典籍可信度、舞蹈描写图像等进行研究,强调宋玉《舞赋》并非伪托,傅毅《舞赋》为增衍之作。针对刘刚先生的提法,山西师范大学范春义先生发表《〈舞赋〉为傅毅所作申证》、《傅毅〈舞赋〉“增衍说”驳证》,指出刘刚先生论证傅毅《舞赋》“增衍说”在论证逻辑、证据使用、文本解读上存在疏漏,认为其“增衍说”不能成立。以上两种观点各有支持声音。更有研究者提出“第三种说法”:即傅毅根本没有作《舞赋》,《文选》中的《舞赋》为宋玉所作,流传过程误题。理由是傅毅持儒家审美观,否定和排斥“郑卫之音”。而《舞赋》极力赞美“郑舞”,因此傅毅不是作者。且认为傅毅才情平庸,不可能创作《舞赋》。同时提出《文选》之《舞赋》在行文格式及语言风格上与宋玉的其他作品相同,因此认为《文选》中《舞赋》为宋玉所作。

二、本人对“第三种说法”的驳论

对以上三种说法,笔者赞同范春义先生的观点,即《舞赋》是东汉傅毅假托宋玉口吻的模拟之作,“增衍说”不能成立。同时,笔者也以为彻底否认傅毅作《舞赋》的“第三种说法”更不足为信,并试提出以下看法:
一是,从才情角度来分析,傅毅博学文雅,创作《舞赋》力所能当。
傅毅在东汉初期是和班固齐名的文采大家,史籍中多有记载。例如,《后汉书》记载章帝时傅毅“作《显宗颂》十篇,由是文雅显于朝廷”。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更具体的说: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从以上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傅毅和班固相比各有所长,傅毅以文采见长,在文学地位和文学才华上两人不相上下。由以上资料推断,以傅毅之文学才情作《舞赋》当不足为奇。只可惜其作品大多散佚,供后人研究的资料相对较少。但仅从现存残篇来看,其作文之章法气度、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舞赋》一脉而出。如《洛都赋》中:“千乘雷骇,万骑星铺。络绎相属,挥沫扬镳”和《舞赋》中:“龙骧横举,扬镳飞沫。马材不同,各相倾夺。或有逾埃赴辙,霆骇电灭,蹠地远群,闇跳独绝……车音若雷,骛骤相及。”可以说是异曲同工。《雅琴赋》之“尽声变之奥妙,抒心志之郁滞”和《舞赋》歌辞中的“摅予意以弘观兮,绎精灵之所束”显然表达的是同一种思想。再论文导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后世以儒自居的知识分子阶层对舞蹈的审美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孟子,虽不赞同诸侯们沉迷于郑卫俗乐,但也不完全予以否定
看《七激》,一是在创作方式上和《舞赋》极为相似,都是傅毅模仿前人但又有所创新之作;二是在语言表达上同样显示出节奏铿锵流畅、辞旨层次分明、语辞清丽准确的特点,尤其是对动态的描写更是生动入微。《七激》写田猎一段:
陈众车于广隰,散列骑乎平原,属罘网以弥野,连罻罗以营山,部曲周匝,风动云旋,合团促阵,禽兽骇殚,仆不暇起,穷不及旋,击不待刃,骨解肉离,摧牙碎首,分其文皮,流血丹野,羽毛翳日。
车马喧腾,在山野中布下天罗地网,风云变色,鸟兽在惊惧中被扑倒解骨分肉,血流成河,毛羽满天的景象如在目前。同样《舞赋》对舞蹈动态的描写更是为后世称道。写曼妙的独舞是“若 若行,若竦若倾,兀动赴度,指顾应声,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写喧腾的群舞是“浮腾累跪,跗蹋摩跌。纡形赴远,漼似摧折……委蛇姌袅,云转飘曶。体如游龙,袖如素霓”。
语言节奏激切、富有韵律,利用各种修辞手法把舞蹈者的动态呈现在世人面前,说明作者在驾驭动态描写语言上有深厚的功底。因此,从才情角度否认傅毅《舞赋》著作权不能令人信服。
二是,从舞蹈审美观发展角度来看,傅毅提出“郑雅异宜”观念合时合理。
任何思想理论和观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三种说法”认为傅毅持儒家审美观,否定和排斥“郑卫之音”,因此不会创作赞扬“郑卫之音”的《舞赋》的看法忽视了舞蹈审美观发展变化的过程,因而得出了偏颇的论点。首先从儒家对乐舞的审美观来看,孔子开启的儒家学派一直很重视乐教。儒家相信乐舞表达人心,同时乐舞反过来也会对人心起到教化作用。为了实现儒家仁而有礼的理想国家形态,他们突出强调乐舞的政治教化作用,因此非常赞同西周的雅乐舞,认为雅乐舞可以陶冶情操,强健身体,庄严容貌,养成进退有度的行为举止。国人在乐舞的修炼下正直宽厚都有君子之风,那“仁政”之道得施。《论语·八佾》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尽善尽美是孔子对乐舞的最高要求,也就是要求乐舞不但要形式上音乐动听、舞姿优美,在反映的内容上更要合乎善的道德标准。对于如何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理想标准,《诗经·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透露出的中和之论,可以代表儒家的乐舞审美观念。因此,面对各诸候国不尊礼制,用郑卫民间俗乐舞代替雅乐舞的状况,孔子认为“郑声淫”,要“放郑声”,并斥责“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后世以儒自居的知识分子阶层对舞蹈的审美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孟子,虽不赞同诸侯们沉迷于郑卫俗乐,但也不完全予以否定。《孟子·梁惠王下》载: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孟子将先王之乐即雅乐和今之乐即郑卫俗乐作用等同起来,提出不管是什么乐只要能够“与民乐乐”就是行仁政,就可称王道,比之孔子的“放郑声”可谓改变颇大。至汉代,虽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此儒已非彼儒,思想内核已非春秋战国儒家原义,成为儒、道、法、阴阳五行等混融的新思想。西汉和东汉专设乐府机关民间采风,而采诗以观民风的治国功用已退居其次,王公贵族将民间歌舞引入宫廷,欣赏郑卫这样的俗乐舞已是常事。这时知识阶层对舞蹈的理论认识也与时俱进,像傅毅这样的儒学士大夫赞颂而不是排斥“郑卫”俗乐舞,并明确提出“郑雅异宜”这样崭新的舞蹈审美理论应该说是时势使然。
三是,比较傅毅《舞赋》与宋玉的其他作品,其行文格式和语言风格不是相似而是有显明差异。
观察宋玉现存作品,其代表作《九辩》为模仿《离骚》之骚体作品,抒情为主,与叙事的《舞赋》相去甚远。《风赋》等7篇为问对体赋,也和《舞赋》无可比性。只有《神女赋》和《高唐赋》粗浅看来比较相似。然细读文本,《舞赋》与二文有明显区别。首先是序言部分,《神女赋》、《高唐赋》都有一个长长的序言,序言和正文描述了基本相同的内容,且楚王与宋玉之间的对论文导读:盛行,傅毅不仅模仿《神女赋》、《高唐赋》做《舞赋》,其《七激》也是模仿枚乘之《七发》。《舞赋》虽说为模仿之作,但其分为序言、正文、尾声的结构方法更是汉时才盛行的。因此,以行文格式和语言风格相似而论傅毅《舞赋》为宋玉作品的说法也应站不住脚。参考文献:(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版
话层次很多。如《神女赋》序言叙述了楚王梦神女之事,描写之细仅序都可成文,叙述内容和下面正文内容基本对应。《高唐赋》序言不仅描述了高唐之貌,宋玉还讲了巫山神女之事,因此和《神女赋》两篇成为互有关联的姊妹篇,结构也基本一致。再来分析《舞赋》文本,其序言仅189字,主旨明了,问对层次简单。只是提出宴饮以乐舞娱客理由,不述宴饮乐舞过程。而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从宴饮环境写起,描写宾客情态,舞者外貌,歌者歌辞,一直到生动传神的独舞、群舞,乃至宴归。场景生动而具体,所述内容和序言完全不同。且从叙述角度而言,《神女赋》、《高唐赋》序言中楚王、宋玉人物叙述口吻,在其正文中表现是相一致的,即在正文中可以时时感觉到楚王、宋玉的音容、情感。例如,《神女赋》序言讲述了楚王梦神女之事,在正文中就有“骨法多奇,应君之相”“他人莫睹,王览其状”与之对应。《高唐赋》序言讲楚王望高唐欲登临,正文中就有“王乃乘玉舆,驷仓螭”,“王将欲往见,必先斋戒,差时择日,简舆玄服”相对应。两篇赋正文中时刻体现出主角“楚王”。而《舞赋》序言中楚襄王和宋玉作为一问一答的两个主要人物,在正文中除了最后提到“天王燕胥,乐而不泆”外,没有出现叙述楚王与宋玉参与其中的语句,这个“天王”和序言中的“楚王”感觉不出有什么联系。
此外,《神女赋》、《高唐赋》语言抒彩浓厚,例如其中的情感描写:
徊肠伤气,颠倒失据,黯然而暝,忽不知处。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凄婉神伤之情的描写与宋玉《九辩》风格极类似。而《舞赋》则长于对人物动态的描写,如写文人武士醉后之态、舞者表演的动态都生动形象,如在目前。同时,从铺排体物角度来看,《神女赋》、《高唐赋》更语侈辞丽,铺排尽意。而《舞赋》更注重对事物动态过程的描绘,语言风格也向清丽明朗方向发展。同时,考察傅毅所处东汉初期文学发展状况,当时模仿之风盛行,傅毅不仅模仿《神女赋》、《高唐赋》做《舞赋》,其《七激》也是模仿枚乘之《七发》。《舞赋》虽说为模仿之作,但其分为序言、正文、尾声的结构方法更是汉时才盛行的。因此,以行文格式和语言风格相似而论傅毅《舞赋》为宋玉作品的说法也应站不住脚。
参考文献:
(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版。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65年版。
[3] 罗仲鼎:《艺苑卮言校注》,齐鲁书社,1992年版。
[4] 刘刚:《关于宋玉〈舞赋〉的问题》,《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5] 刘刚:《宋玉〈舞赋〉的语境及其语境下的意蕴》,《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6] 刘刚:《宋玉、傅毅同名〈舞赋〉舞蹈描写的图像研究》,《文艺研究》,2009年第12期。
[7] 刘刚:《宋玉辞赋考论》,辽海出版社,2006年版。
[8] 范春义:《〈舞赋〉为傅毅所作申证》,《文学遗产》,2010年第2期。
[9] 范春义:《傅毅〈舞赋〉“增衍说”驳证》,《文艺研究》,2010年第9期。
[10] 江柳:《〈文选〉所录〈舞赋〉系宋玉所作考论》,《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11] (南朝)范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7ctime.com
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
[12] (东汉)王充:《论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13] 王云

五、朱经农:《礼记·乐记》,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14] 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954年版。
作者简介:李继红,女,1971—,河南浚县人,硕士,研究方向:汉魏六朝文学与艺术关联,工作单位: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