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教学方法浅析哲学知识教学办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903 浏览:58775
论文导读:四个图形来说明:先让学生找出这四个图形的共性即对边平行且相等,再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个性)——矩形有四个直角,正方形不仅有四个直角并且四条边相等,菱形四条边相等,然后,学生就非常直观的回答出平行四边形是矛盾的普遍性,矩形、正方形、菱形是矛盾的特殊性。最后,又进一步指出二者的辩证关系:平行四边形(矛盾的普
【摘 要】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存在许多困难,为了帮助学生走出这一困境,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哲学教学;困境;教学方法
哲学部分在整个高中政治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存在许多困难。学生普遍反映哲学太抽象,太难学:要么,不能理解原理;要么,不会运用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本人认为关键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表面上是个形式问题,实质是教学观念的变革问题。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而陈旧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方法则会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变得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内容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要提高教学效果,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以及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时效性。当前,有很多很好的关于马克思哲学原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最为生动活泼和让学生感兴趣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
一“典故激活”教学法
“典故激活”教学法是指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成语典故,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教材中抽象哲理教学方法。如在讲“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时”,学生对系统的三个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从字面上容易理解,而至于为什么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1+12。对于这些学生是既不感兴趣又难理解,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先提出“田忌”的故事,学生一听,非常活跃,因为非常切合自己的体育专业。于是,有的回答第一种阵势,用上等、中等、下等马对阵齐王的上等、中等、下等马,结果是田忌三局皆负,输掉比赛;有的回答第二种阵势,用下等、中等、上等马对阵齐王的上等、中等、下等马,结果是田忌一胜二负,输掉比赛;有的还回答出孙膑给田忌出谋划策的第三种阵势,用下等、上等、中等马对阵齐王的上等、中等、下等马,结果是田忌二胜一负,赢得比赛。学生经过激烈讨论、积极回答后,本人水到渠成总结道:整个比赛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只有孙膑的策略才能反败为胜。这是因为它既立足于整体——立足于整个比赛的胜负,而不是去争每一局(要素)的胜负。同时在放弃第一局后,继续关注比赛秩序,二、三局依次让上等马、中等马对阵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如果二、三局的出场秩序出现上述第二种情况,其结果是二负一胜,最终还是输。由此可见,要实现系统优化还要讲究秩序,乱是优化不了的,达不到取胜目的的。比较一、二、三中阵势可以看出不是任意结构都可以达成取胜的结果,但它的内部结构确实存在取胜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最大化的趋向源于:免费论文网www.7ctime.com

以往教学中习惯用三个事例分别说明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三个要求,这容易造成学生在认知上分裂系统的三个基本特征,而对“田忌”事例的认真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系统同时具备三个特征。
可见,“典故激活”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变抽象的理论观点为形象生动,变深奥的道理为浅显易懂,变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为活泼有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直观图示法

在高中哲学教学中有不少概念和原理非常抽象,教师单凭言语讲解,学生既不好理解,也不易记忆,而运用直观图示法来分析哲学原理,是其中症结的有效对策。
所谓直观图示法就是根据学科逻辑,运用图画、图表或简单的内容,辅之以必要的文字,来类比、区别、图示所要教学的内容。例如,在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时,本人通过下面四个图形来说明:
先让学生找出这四个图形的共性即对边平行且相等,再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个性)——矩形有四个直角,正方形不仅有四个直角并且四条边相等,菱形四条边相等,然后,学生就非常直观的回答出平行四边形是矛盾的普遍性,矩形、正方形、菱形是矛盾的特殊性。最后,又进一步指出二者的辩证关系:平行四边形(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矩形、正方形、菱形(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矩形、正方形、菱形(矛盾特殊性)离不开论文导读:
平行四边形(矛盾普遍性),并且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
可见,无论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定义还是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用直观图形比文字叙述更有利于信息的编码和提取,尤其在面对较为复杂的信息受到记忆容量的限制,师生很难用语言清晰准确表述时,图示表征作为一种形象图征,有效的减少了文字叙述,能减轻学生对记忆负荷,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案例教学法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指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环节包括:第一,选择典型案例材料;第二,介绍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第三,对案例进行总结。在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教学,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例如,本人碰到这样一个案例:学生在上课前都在积极地打扫卫生,结果没有打扫完,上课铃响了,班主任为了不耽误学生们的学习就接过学生手中的拖把,继续打扫剩余的卫生,结果被领导发现,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学生批评了一番。上课后本人就因势诱导提出了一个问题:“领导这种做法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不符合。”既然不符合违背了什么哲学原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本人顺势鼓励他们回答的非常正确,同学们受到表扬后,刚才那种委屈的表情已烟消云散,此刻,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
可见,案例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虚构的。真实非感人的东西是最好的老师。真实感人的事例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容易被学生接受。让事实说话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名言诗句诱导”法

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认为哲学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学习效果不佳,要解决这个问题,本人认为在哲学课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精练优美、蕴含智慧、发人深省的名言诗句来说明和揭示哲学概念和原理,既能把深奥的道理说的浅显易懂,又能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既可以使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和谐动听,又能陶冶学生情操,产生共鸣,可谓一箭双雕。
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往往潜藏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感知方式和审美趣味,期间还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荡漾着激越的情感,体现着闪光人格。本人在哲学课的教学中时常采用名言诗句来解决课堂上的一些疑难杂症。
比如,在政治课上,发现学生玩手机等不专心听讲时,就引用《登飞来峰》中的两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所蕴含的哲理——“站得高,看的远”诱导他们说:“今天老师更能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了,你们有什么风吹草动我都能尽收眼底,所以你们要专心听讲。”学生们听后都会心地笑了,开始认真听讲,我相信学生们对这首诗的哲理会记得很牢。可见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知识和教益。
又如,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本着这个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引用《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蕴含的哲理——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来说教,启发学生不要死读书,要活读书,要多读好书,接受各种不同的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同时说明了实践和认识是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
总之,在哲学教学中,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