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成因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调查分析流程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25 浏览:22209
论文导读:
摘要: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因为对社会现象和社会意识形态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辨别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加之自身及家庭的一些因素,渐渐形成的。本文从自身、家庭、教师等方面来尝试剖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学困生的现状特征等,希望能揭示一些规律,以更好的对学困生进行转化。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调查;分析
我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起步较晚,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钟启泉经过研究,总结出目前关于“学业不良”的界定大体有三种:第一种界定,把未达基本标准者谓之“学业不良”。第二种界定,把“低学力”谓之“学业不良”。这是以相对评价为依据的观点。第三种界定,系指未能充分发挥其自身拥有的潜能,因身心障碍而导致学业迟滞。若使用常态分布模型,常常位于下位的7%内。

一、教师原因分析

作为教师,起初也是耐心地教育每一位学生,然而在经过一番无望的守候以后,教师也就逐渐放弃了一些蹒跚的丑小鸭,忙着去培养那些振翅欲飞的天鹅去了。那些折翅丑小鸭就逐渐失了宠爱,甚至被遗忘了。
有的状况下,教师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或是生怕学生学不好,增加相关教学内容,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拉着学生跑,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渐渐地掉了队,成了学困生。班上提问也是优生抢答,其他的当听众就过了,调查显示只有大约19%的学困生被经常提问。
有的教师缺乏耐心,弃下学困生,部分学生本身条件不错,但教师不愿花精力为学困生补课,放弃了这些可能有所发展的学生。如六年级的殷××只要上课不闹事,教师便不会“麻烦”他做作业。他落得个清闲,只是学习落下了。调查显示只有大约24%的学困生经常被单独辅导。

二、学困生自身原因分析

1、智力因素造成的学困生。

人的智商有高低,能力有强弱。人与人智力、能力不仅有差异,而且差异很大。学困生学习困难是相对一般学生来说的。一般学生能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极少数学生则不能,他们因智商低,能力弱,反应迟钝而跟不上学习的节奏。
案例一:六年级学生王强(化名),年满十三岁,他不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日,不知道自己多少岁,不能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上课完全不能参与学习,是重度学习困难的学生(即智障生)。

2、其他因素导致的学困生。

学困生中有很多并非有智力问题,身体问题,而是由不良习惯不良心理导致的学困生。我们称之为由动力因素导致的学困生。
高年级学生表现在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只图安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7ctime.com
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上课懒思考,交流当“哑巴”,作业乱画交差。低年级学困生是糊里糊涂的懒,老师不盯着,他就不开口读书;老师不逼着,他就不动笔写字,更不用说独立思考。时间一长,学习掉队就走进了学困生队伍。调查显示只有48%的学困生上课能坚持听讲,有将近一半的学困生上课会走神。
厌学的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觉得学习是苦差事,课堂上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抛锚,要么发呆,要么做小动作,老师提醒,也保持不了几分钟,老师提问,很少举手发言,老师点他回答,则往往措手不及,答非所问。家庭作业,家长不督促,他绝不会做。调查说明至少有42%的学困生放学后回到家的第一件事不是做作业。学习完全不在状态中,必然成为学困生。
3、自卑心理造成的学困生。他们的自卑可能源于家庭,可能来自于学校。在学校如果因犯错受到批评,埋怨、训斥,常处于“气”的环境和氛围中,他们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消极地对待学习失败后自我评价低,信心不足,自甘落后,破罐子破摔。调查说明61%的学困生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一般,并不强烈。

三、家庭原因分析

1、家庭变故

家庭,本应是幸福的港湾,本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需求和人际关系都随之产生了变化,有的家庭发生裂变,走向解体。“对于学生(孩子)来说,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心理学家李·索克语)另外,由于家庭成员的突然去世等重大变故,导致孩子心理受到创伤,这些心理创伤甚至影响其一生。心理阴影很难抹去。这种家庭的论文导读:
孩子成为学困生也就不足为奇。调查显示学困生中,有约7%是有这类家庭变故的。

2、留守儿童家庭

调查显示学困生中,有约12%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母关爱,心态失去平衡,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想念父母,学习不专心,学习效率低下,是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形成有其社会原因,也有源于家庭、学校的客观原因,还有其自身的主观原因。要想对他们进行转化,必须找准成因,对症下药,同时还要呼吁社会、家长对教育、对孩子、对下一代的重视。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取得较大的成绩,同时也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美]Cecil D.Mercer, Ann R. Mercer著 胡晓毅 谭明华 译《学习问题学生的教学》
[美]Susan Winebrenner著 刘颂 刘巧云译《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
[3] 何如栋 朱敏 著《小学数学教育科研》
[4] 陈琦 刘儒德 著《当代教育心理学》
[5] 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