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课程体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系统开发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64 浏览:24619
论文导读:
【摘 要】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在开发过程中缺乏校企合作,存在合作意识淡薄、合作机制缺失、合作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脱节。因此,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遵循科学的开发流程,增强校企合作意识、强化校企合作机制、扩展校企合作资源、丰富校企合作形式,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校企合作 课程体系
1674-4810(2013)18-0003-02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也越来越多,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有226所。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随着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日趋复杂,企业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高。在各高职院校都竞相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该专业的毕业生却面临工作难找、就业困难的困境,形成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是应聘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要求。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根本途径,是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的突破口,是校企合作的最大利益结合点。因此,为了适应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能力需求,在课程体系开发的信息来源方面,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即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收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职业标准,作为课程体系开发的重要参照。

一、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本身重理论轻实践,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脱节;课程体系在开发过程中缺乏校企合作,存在合作意识淡薄、合作机制缺失、合作力度不够等问题。

1.课程体系本身的问题

第一,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没有区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即使有实践操作课程的设计,其所占比例也非常小,日常的实践操作,主要融入每门课程中,没有硬性规定实践操作的比例要求,每个教师对于实践课程设计的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甚至没有设计实践操作的内容,这都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笔者通过进行多家企业走访,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岗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六大模块操作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确实有待提高。
第二,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脱节。目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人事专员、人事助理、招聘专业、培训专员、绩效专员、薪酬福利专员、劳动关系专员等岗位,除了要掌握上述岗位所需技能外,企业较多需要以下技能:劳动关系法律法规的掌握和运用、劳务派遣怎样写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内容和操作,尤其是员工社保、公积金的,如各社会保险的缴费比例确定、缴费手续、工伤等级鉴定等;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如公文写作、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操作、人际交往、口才、扎实肯干、吃苦耐劳精神等都有要求。对以上学生素质的要求,目前课程体系要么没有进行相应的设置,要么课程内容没有涉及,因此,需要调整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紧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需要。

2.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校企合作的问题

第一,合作意识淡薄。校企双方主动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不强,合作效果差。(1)院校方面。大部分院校对与企业合作课程开发不够重视,学校高层没有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体系的意识,缺乏与企业的主动合作,课程体系的设计从理论到理论,没有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更新;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按照目前的课程上好课、做好自己的科研、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就行了,根本没有与企业合作的意识,即使有很多教师进行了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的却很少。(2)企业方面。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将参与职业教育视为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损失,或认为是否参
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投入和收益均不能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合作意识淡薄,没有把与院校合作纳入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不予关注。

二、合作机制缺失。学校教师单方面论文导读:

很难与企业合作,需要学校创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以激励教师与企业进行合作。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规章制度,无法调节和推动校企合作深入、持久开展。主要表现在:(1)没有设置有效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开发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不明确,教师缺乏足够的约束;(2)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课程开发所需投入的人、财、物无法保障,教师与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动力,利益得不到保证;(3)缺乏校企合作成果检验机制和评价机制,由谁来对每一个环节的开发成果进行把关?如何进行把关?教师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等问题都没有相应的规定。
第三,合作力度不够。由于合作意识、激励机制、利益问题等原因,目前愿意和学校合作的企业很少,大部分学校仅仅由于人情关系才和少数的几家企业保持合作;同时校企合作层次较低、形式单一,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领导或若干人员之间,没能深入到广大教师和学生中去,多数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来维系的低层次合作,尚未形成统一协调、自愿的整体行动,合作形式仅包括企业专家咨询或教师挂职锻炼等,校企双方不能就合作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课程体系设计效果不佳。

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体系的思路

1.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第一,课程调研。(1)企业市场调查。通过市场职业调查与鉴定,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设置、人才的需求、职业资格标准等信息,提炼学生所需职业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接轨,符合行业企业的需要。(2)课程评价。课程开发并不是对现有课程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充分了解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完善和扩展。因此,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中,要全面调查课程现状和已经毕业学生的岗位适应情况,在此基础上评价现有课程体系。 第二,工作任务的归纳。(1)典型工作任务的整合。以市场调研为主要信息来源,在分析职业岗位信息的基础上,归纳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将相互关联的工作任务整合为各个行动领域。(2)工作任务的转换。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岗位需求为依托,结合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对各行动领域进行能力提炼,将一个或多个行动领域转换成各门课程,并将各门课程进行分类和排序,形成课程体系。
第三,学习情境的设计。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讨论,将各门课程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学习情境,建设各课程标准、教材体系、实习实训资源、职业资格认证等配套资源。尤其要注意的是要根据每门课程的性质和企业需求设计实践操作内容,保持实践操作课时不低于一定比例,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2.校企合作的要求

第一,增强校企合作意识,强化校企合作机制。高职院校高层应加强校企合作意识,重视校企合作机制,对教师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教师真正认识到校企合作的意义之所在,把教师的阻力变为动力,并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增强学校教师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包括以下内容:(1)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校企合作进程中应科学地协调好时间,多考虑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时间分配和精力投入问题;确定校企合作细节,制订校企合作计划,明确校企合作职责,促使他们按要求进行课程开发的工作。(2)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校企双方的利益问题是合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7ctime.com
应考虑学校和企业两者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对于学校教师,应给予丰厚的物质报酬或精神报酬,对在课程开发工作中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补偿;对于企业,学校应考虑满足企业某种利益,如为企业提供理论或技术支持、解决难题,为企业创造利益。(3)校企合作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在校企合作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评价机制的缺失或不合理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整个课程开发工作也会深受影响。合理的评价机制应当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将教师校企合作的工作量、工作绩效与评先选优、论文导读: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长效机制,实现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周文洁.湖南省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现状调研报告.职业技术教研,2011(2):10~12罗国莲.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构建.合作经济与科技,20
职称评定、奖金发放等紧密结合起来,应突出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扩展校企合作资源,丰富校企合作形式。高职教育要实现其教育培养目标,必须立足于社会需求,保持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联系,必然要在社会与行业、企业的支持下才能实现其教育目标。因此,校企合作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等的积极参与,而不是个别人员的随意行为。政府要制订相应的校企合作法律规范,确保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合作企业,在确保双方利益的前提下扩展校企合作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其拥有的外部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挂职锻炼、双方互相授课、例会研讨、专家讲座与交流等形式,长期或短期聘用企业专家,成立包括企业管理和技术专家在内的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提供专业人才需求、人才技能要求等信息,明确培养方向,审核论证专业课程开发计划,使得课程体系尽量贴近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并保持与行业的同步发展。同时学校应继续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以保证课程体系的开发质量。
三 结论
课程体系建设,是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走“校企合作”之路,需要企业、行业与学校之间相互合作、融合,相互渗透,学校、企业在其中应扮演主体角色。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的单向行为,更应该是一种学校——行业、企业的双向双赢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要求学校、行业企业、政府共同搭建校企合作机制,激发行业企业的主体性和参与性,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颈”,加大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投入力度,对于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长效机制,实现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周文洁.湖南省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现状调研报告[J].职业技术教研,2011(2):10~12
罗国莲.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8):108~110
[3]李闽.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0(30):9~13
[4]杨俊莲、张涛.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体系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0(35):167~168
[5]吴堂林、李加林、马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中德比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77~81
〔责任编辑: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