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赏析以哲学视角赏析《体育之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786 浏览:121038
论文导读:
摘 要:的《体育之研究》是中国体育作品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如今看来,仍是体育经典之作。作品体现出对加强国民体育教育的强烈要求,同时也隐含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和进行革命的伟大思想。基于哲学视角,本文从强与弱、知与行、生与死、养与育、体育与意志六个方面分析其隐含的体育思想,对于我们辩证地认识体育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养的好教材。
关键词: 爱国主义 意志品质 哲学
1917年4月,在《新青年》第三卷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该文是学生时代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全文六千多字,包括释体育、体育在吾人之位置、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体育之效、不好运动之原因、运动之方法贵少、运动应注意之项、运动一得之商榷,共计8个部分。
一、强与弱
文章一开头写道:“国力■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提倡之者,不得其本,久而无效。长是不改,弱且加甚。”该句表明国家力量薄弱,练武风气不景气,民族体质在日趋减弱。从字里行间我们深刻领会到在年轻时代就把体育作为强国强种、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力量之源。“现今文明诸国,德为最盛,其斗剑之风,播于全国;日本则有武士道,近且因吾国之绪余,造成柔术,觥觥乎可观已。”该句寓意了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国人民生活在苦难之中。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亚病夫”的帽子有损国家的尊严和国格,是外国人对中华儿女的蔑称;“五七国耻”,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了二十一条,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慨,此时的心情更为复杂,难以平静,于是他大力倡导“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的哲学思想,认为通过体育不仅能够强身,更重要的是能够捍卫国家——抵抗侵略、挽救危亡,把体育作为卫国强民的坚强手段,使之为中国革命的希望和胜利作出贡献,这在当时对全国人民来说有一定的精神震撼和鼓舞作用。
二、知与行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政府腐败、军阀混战,无力抵制外辱,人民生活极为贫困。身在学校而胸怀天下大事,把知行合一应用于体育理论研究和体育实践当中。他认为应该从普及到提高的哲学思想入手来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这也是追求中国强大和复兴的一种新型思维方式,文中写道:“今若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容有不富强幸福者乎?”认为,应从根本上转变全体国民的思想,并提出两大基本要素:在思想方面,要树立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思想,在行动方面,要具有尚武精神。
“本源”意识注定了挽救中国危亡的强烈心愿,也注定了他要把强身健体和卫国纳入体育研究的轨道。面对旧的教育制度和育人方法,他用身体是装载知识和存放道德的通俗道理告诉人们,没有身体,就没有道德和知识,没有体育锻炼就不可能有好的身体。有了好的身体,知识的获得以及道德的提高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这种效果往往是久远而深刻的。他提倡儿童少年应注重身体的发育,当以养护为主,其次才是知识的增进和道德的养成。中学及以上,应当三育并重,这是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规律出发的,同时,他还阐述了教育改革的观点。在实践当中,强调“身体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要使体育锻炼收到一定的效果,必须打动人们的主观思想,引起人们对体育的自觉主动,方可收效”。这些体育思想对于今天的体育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养与育
在《体育之研究》中,养与育的教育思想体现得较为清晰。周世钊书中谈到青少年时期锻炼身体的故事,其中有“小学生和小老头”章节,是这样描述的:“要活动,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只要不伤人,不流血,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强调在小学时期,宜侧重于身体的发育成长,而知识的学习和增加、道德的养成应放在次要位置。对身体要倍加养护,以训练为辅助性手段。在文章中对当时的小学教育思想还给与批驳,痛斥忽视儿童身体发育,一味死灌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他认为体育的理念是运动。从个体角度来说,目的是为了自身健康,从大的方面看,运动是为了保卫国家。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都不是运动的根本之意,运动是为了保养我们自身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快乐、更加充实。延安时期,为了增论文导读:
强人们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给当地的延安保育院小学的同学们题词:“又学习、又玩耍”,充分表达了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怀。
四、动与静
的《体育之研究》从较高的角度来撰写,当时在哲学方面的知识并不很渊博,但他还是尝试从哲学的层面来审视体育。可以说,“是融体育与哲学为一体的体育家。”其体育思想的哲学根基,我们把它概括为“动”。从美学的角度看,“动”体现的是风光的一面。从“天地盖惟有动而已”的哲学观点出发,对人体必须进行运动给予肯定,“人者,动物也,动则尚矣。”“动也者,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他对朱熹、陆九渊等人“主静”的理论给予了否定。对体育的功能,他认为:“天地间一切都是运动的。”“人是动物,那么运动是特别重要的,又因为人是有理性的高级动物,那么在运动时必须遵循正确的运动法则。”他不仿效朱熹、陆九渊等人的“主静”养生法,而是大力倡导要增强筋骨、扩大知识、调节感情、增强意志的教育,提倡“体育实占吾人第一位置”的观念,主张“以动养生、强身健体”,把“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经常”的哲学道理告诫给人们,要通过日积月累的体育锻炼,使我们的身体由弱到强,实现身体与精神的全面发展。
五、生与死
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其生死观不仅包括自然主义、浪漫主义方面,也包括理性主义,三方面相结合,是他的独特之处。他认为:“人有生有死,是谁也无法逃脱的自然规律;人应该理性地对待生死,保持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博大的胸怀。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谁也无法遏制死神的脚步,但我们可以用“只争朝夕”的奋发有为的精神,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内涵。如何通过理性的方法来强健身体、延缓衰老、延长生命?怎样使我们短暂的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呢?这是反复思量的问题。他认为,人在延长生命方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们左右不了几年,但我们摘自: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有信心和能力可以扩大个体完整生命的容量和密度。如果我们时刻具有生命的紧迫感以及强烈的时间观念,争分夺秒,使生命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减少虚度的时间,也就相当于延长了我们的生命,扩大了生命的容量和密度。 长生不老我们无能为力,但健身之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通过科学的健身方法,进行一些体育锻炼项目,如水浴、游泳、爬上、野游、六段锦等,中晚年则是游泳、打乒乓球、散步和按摩等,持续锻炼,日积月累,来增强体质,达到延缓衰老和延年益寿之功效。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强调必须以动为主,认为“动”是养生的根本所在。这一点与中国古代养生之道所崇尚的“法”恰恰相反,他认为人类通过不间断的运动,才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机能,使我们的身体质量由弱变强。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才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在战争年代,爬雪山、过草地,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又夜以继日担负繁重的领导工作,且活到83岁的高龄,这些都与他坚持锻炼有密切的关系。

六、体育与意志

体育活动具有休闲放松、娱乐身心的功效,在早期时代,有时我们也把体育活动称为玩耍和游戏。在文中认为体育活动可以锻炼人的坚强意志和磨炼人的吃苦精神,所以,他倡导一种主动找苦吃、主动磨炼自己的体育观。他认为,体育也可以调节我们的精神,丰富人的感情,尤其强调可以增强人的意志力,意源于:免费论文网www.7ctime.com
志在人的事业的成功取得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具备强健的体魄,才有能力追求知识和道德上的高层次,具有顽强的意志力,才能克服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早年,他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他还积极锻炼身体,把强健体魄、增强意志上升为人格重塑的前提,持之以恒地进行游泳、爬上、跑步、冷水浴等多项锻炼,用“劳其筋骨,论文导读:在其经典故事《愚公移山》中又写道:“长江又宽、又深,是游泳的好地方”,“长江水深流急。可以锻炼身体,可以锻炼意志”,表现了“以体育强意志、以意志促体育”的体育哲学观。参考文献:申伟华,尹华丁等.体育思想概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黄德春.我国体育发展的哲学思考.体育文化导刊,200
苦其心志”培养“猛烈与不畏”的精神。后来,在其经典故事《愚公移山》中又写道:“长江又宽、又深,是游泳的好地方”,“长江水深流急。可以锻炼身体,可以锻炼意志”,表现了“以体育强意志、以意志促体育”的体育哲学观。
参考文献:
申伟华,尹华丁等.体育思想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黄德春.我国体育发展的哲学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

5.(6).

[3] 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 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5] 孙娟,孔庆波.论体育思想与中国人体育观念的变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7(5).
[6] 姚绪忠,秦正为.体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J].体育文化导刊,2013.5.
作 者:张晓春,硕士,菏泽学院体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文学和体育社会学。
编 辑: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