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高中物理高中物理课堂上小实验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447 浏览:120367
论文导读:
物理的知识和概念,与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课堂上许多物理知识的引入和理解,都需要以大量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正因为物理学科这样的特点,决定了物理课堂教学手段的丰富化。若教师只是一味地依靠语言和板书来向学生描述抽象的物理概念,而对学生没有视觉上直观的信息传达,是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这就决定了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小实验具有取材方便、制造简单、少时省力、原理清晰、模仿性强、效果明显等特点,对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有着极大的帮助,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的机会。下面笔者结合实例浅谈一些看法。

一、运用小实验,澄清认识,感悟物理世界

在学习某些物理知识前,由于先入为主和生活经验等原因,学生会形成错误认识。为了纠正学生已形成的错误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教师应充分挖掘物理教学的丰富内涵,巧妙利用小实验所展示的新奇的实验现象,同时要抓住疑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中感悟物理世界,这样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了帮学生建立正确的自由落体模型,我设计了以下对比实验。先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一个铁球和一张纸片,结果铁球下落快。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就大胆认为,重物下落快。我追问,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接着做实验,取两张相同的纸片,将其中一张用剪刀剪去一半,剩下的一半揉成纸团,再次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纸团和纸片,结果观察到纸团下落快。学生仿照前一个实验的分析,得出结论:轻物下落快。教师进而提出:“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呢?”学生思考后回答,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轻重无关,纠正了“重物下落快”的错误认识。我引导:是什么共同的原因使纸片比铁球和纸团都下落得慢呢?学生想到:纸片受到空气的阻力作用比较大,从而得出阻力对物体的运动有影响,且阻力越大,对运动的影响越大。

二、运用小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引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力的分解”这节课时,教师可用下面的小实验引入,取两根长约25cm的硬木条,中间用铰链连接,成人字形支架,再取两块L型硬木,弯处钉上铁皮,下面装上大号的带钩螺丝钉,将一根铁丝的两端分别拴在两个小木块的铁钩上,并使压在两木块间的人字形支架张角在160度以上,用一只手指在人字形木条的铰链处用力往下一按,铁丝即被拉断。顿时,全班一片哗然。待学生议论片刻后,教师再引入正课进行教学,学生因对“力的分解”有了切身体会,因此整节课都会全神贯注的听讲,且能积极动脑思考,取得了良好的新课教学效果。
又如,在超重失重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取一个矿泉水瓶子,在底部打一小洞,灌满水,松开堵住小洞的手指,会看见水在重力作用下从开口处喷出。然后,松开手释放,让整个瓶子自由掉落入事先准备好的垫有海绵的小桶里,结果发现在瓶子下落的过程中并没有水从小洞中喷洒出来。这时,学生脸上普遍流露出了急切想知道原委的神情,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新课进行教学,效果极好。

三、运用小实验,突破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难点

比如,在学习功这一章的知识时,由于学生对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个关系印象深刻,所以在处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代数和为零或作用力对物体做正功,反作用力必对物体做负功等不正确的结论。如果单是用语言的描述去纠正这个错误是比较困难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简单的演示:将磁性较强的两根磁铁分别捆在两辆小车上,并使异名磁极相对,释放小车后,两车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下相互靠近,速度都增大了,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对小车做了正功而使两小车动能都增大。同理,还可使两磁体同名磁极相对,使小车隔开一段距离并给两小车相向速度,这时会看到两小车速度都在减小,这说明两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都做了负功。这样的小实验一做,不费口舌之力,即能使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做功情况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四、运用小实验,归纳总结,利于学生抓住易疏忽的有关内容

如高一物理在讲完滑动摩擦力的公式f =μN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动摩擦因数μ仅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这一特点的理解,教师可做下面的小实验:将一木盒放在一平直的木板上,适当垫高木板一端,使得木盒在获得一速度后恰好能沿木板匀速下滑,得论文导读:课本里还有相当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挖掘。作为新教材的使用者,我们要注意:我们是使用者不是简单的复述者,我们提倡创新式的教学而不是本本主义者。大力提倡多做演示实验,进行直观形象化的物理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小实验更因为其方便、真实、贴近学生而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总之,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和积极
出μmgcosθ= mgsinθ。然后在木盒中放入一较重的铁块,重给木盒一速度,摘自:本科论文www.7ctime.com
实验证明木盒仍能匀速滑下,则有μ(m+M)gcosθ= (m+M)gsinθ。虽然两次木盒对木板的压力变化了,但等式仍然成立,说明μ并没有发生变化,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μ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这一特点。
实际上,高中课本里还有相当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挖掘。作为新教材的使用者,我们要注意:我们是使用者不是简单的复述者,我们提倡创新式的教学而不是本本主义者。大力提倡多做演示实验,进行直观形象化的物理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小实验更因为其方便、真实、贴近学生而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总之,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和积极创新,我们才能开创物理教学的新境界。
(责编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