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现代舞基训课程在中专舞蹈开设构想-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032 浏览:34508
论文导读:
现代舞基训课程的开设与普及,对于艺术类中专舞蹈专业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现代舞的训练,能够使他们更为深刻和丰富的去了解自己的肢体和舞蹈动作语汇,使他们的身体真正为自己的情感所服务,在舞蹈中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和关注自己的情感、情绪与心理状态,也有利于学生动作思维的发散以及肢体支配意识的开发与培养,能够使学生更多角度更多层面的去审视和理解舞蹈肢体语言和舞蹈艺术,对他们以后的舞蹈生涯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授课方式

本着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训练原则,采用由单一动作训练发展至单句动作训练直至形成组合的训练过程,运用“体能训练”与“风格训练”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体能训练主要是以增强学生身体肌肉素质的能力和肢体的韧性与伸缩性以及肢体动作的表现力与爆发力为主要目标。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阶段性训练步骤与方式方法——主要由地面的热身组合、中间的特定要求训练组合、跳跃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7ctime.com
组合和流动的综合性组合等四大环节构成,所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要求及其训练目的,对各个环节所包含的授课内容以及方式方法进行调整、变化与发展。
对于风格性训练方面,主要以启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抒发、情绪宣泄和心理状态的产生与把握为其培养目标。能够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情绪或心理状态去带动或处理动作,以增强肢体动作语汇的“感性色彩”和“性格色彩”。在风格训练中,肢体动作语汇的准确把握是需要用表现与传达的心态去处理和完成的③。
现代舞基训课程当中“体能训练”和“风格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即互为条件又相互作用。

二、授课对象

艺术类中专舞蹈专业高年级学生(14至20周岁)

三、授课时间

授课年限:四年级至六年级上半学期(五个学期阶段)
每学期阶段的课时要求:共需96至144节课时(周课时为6至8节,16周至18周)

四、阶段性的训练目的和训练方法

阶段一:(中专四年级上半学期)
训练目的:以挖掘肢体能动性和肌肉的伸缩性以及锻炼力量与肢体的释放力为主要训练目的。重点训练肢体的局部受力、发力与局部放松、收紧的素质能力,增强肢体动作的灵活性与放射性。
训练方法:借鉴玛莎·葛兰姆体系中的“收缩与延展”为其动作原理,吸取中国太极功法中 “气和”的原则概念和古典舞训练中“圆”的动作运行规律。注重气息与力量的调整与运用以及末梢部位(头、手、脚)的重量与释放(气体合一);同时强调中段部位(小腹、骨盆、尾椎)的受力与发力以及中段以上部位的放松、伸展和释放。关注于气息的贯穿、延续与凝聚以及力量的调整、运用与肢体动作的幅度、速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配合等能力的培养。注重整体动作的松与紧、放与收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强腹、背部肌肉能力素质的锻炼以及肢体动作和训练组合的流动性练习。
阶段二:(中专四年级下半学期)
训练目的:以锻炼肢体与肌肉的韧性与弹性以及针对肢体动作的流畅性训练为主要目的。强调力量、肌肉与肢体的瞬间收紧与放松以及动作速率与幅度的对比性训练。
训练方法:借鉴杜丽丝·韩福瑞体系中的“跌落与复原”为其动作原理,吸取中国武术训练中力量的释放与瞬间凝聚以及力量间的相互转换的方式方法。以加强肢体的支配意识以及气息、力量与肢体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主。注重气息与力量的转换、调节与运用以及动作速率与肌肉伸缩性的练习;关注于气息、力量与肢体之间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作用。在所编排的训练组合中要注重肢体动作和空间的对比性与流动性。强调气息的合理运用以及力量与力量间的相互借助和转换,使学生能够通过调节、控制和运用自己的气息及力量去准确的把握和处理肢体动作的幅度与速率。
阶段三:(中专五年级上半学期)
训练目的:以锻炼气息的贯穿与延伸性以及力量与肢体的爆发点为主要训练目的。注重气息的呼与吸之间以及力量的调整与运用对于肢体动作幅度和肌肉伸缩性的带动与控制能力。
训练方法:借鉴特丽莎·布郎的放松技术技巧训练中的“放松与借力”为其动作原理,吸取中国武术中力量的延续性和对抗性以及太极功法中气息的迂回和交叉点与“体松”的原则概念。强调动作间的衔接以及动作间“点与线”的关系,加大肢体动作和空间调度的幅度;加强丹田部位的受力、发力和小腹肌肉的瞬间凝聚力等训练。以空间的调度与动作间的幅度对比为主,着重训练中段部位的重心稳定性和带动性以及肢体各个部位的发力点和受力点的真实性。
阶段四:(中专五年级下半学期)
训练目的:以加强动作与动作间的流畅性以及气息、力量与肢体的“控制力”为主要训练目的。注重末梢部位的重量与带动性练习。能够让学生较为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情感抒发、情绪宣泄或心理状态的产生与把握来带动肢体动作的产生。
训练方法:借鉴约瑟·林蒙技术中的“圆滑顺畅”为其动作原理,吸取太极功法中气息的运转和力量的自然形成。以摆荡与重心转换时所产生的动力为主,关注于肢体动作以及空间调度的流畅性、贯穿性与延续性训练,强调气息的融合与贯穿以及气口间的衔接与配合要自然而顺畅。加强气息和力量的瞬间凝聚和延续释放以及肢体动作的自然协调能力的训练。此阶段可以进入一些较为基础的舞蹈即兴的训练(比如音乐即兴和节奏即兴),可以开发和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对于现代舞基训的理解去处理和组织动作。
阶段五:(中专六年级上半学期)
训练目的:以强化肢体的感受力与诠释力为主要训练目的。综合运用以上四个阶段的训练成果与方式方法,注重肢体动作语汇的“传达性”与“表现性”。关注于“动作为情感服务”的训练原则,强调肢体动作语汇的“感性色彩”和“性格色彩”。
训练方法:加大即兴训练的频率与时间,通过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情绪与心理状态的产生、发展与变化,这便要求所选音乐要带有一定的情感性或意向性及其风格性,节奏变化也要丰富。加强气息力量与肢体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致力于激发学生肢体动作语汇的感染力与诠释力以及情感的抒发、情绪的宣泄和心理状态的呈现等方面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