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勤工助学关于勤工助学形式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36 浏览:16040
论文导读:工助学有助于贫困家庭学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缓解经济困难,帮助他们自立自强,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研究生论文www.7ctime.com,是关心和服务贫困家庭学生的有效途径,对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和谐校园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现状1.勤工助学岗位的供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贫困生不断增多。各高校原有的勤工助学机制已经落后于新的形势,勤工助学的岗位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出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勤工助学的管理,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及发挥其育人功能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勤工助学;思考;内涵;意义;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高等学校收费制度的实施,高校贫困生问题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教育公平,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当前全国各高校基本形成了以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助学贷款、减免学费、绿色通道及企业捐助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勤工助学作为非直接性的资助形式,不但能使经济困难学生缓解生活压力,而且还能增强贫困生的责任心、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勤工助学在高校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现状的分析,探讨建立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管理体制显得格外重要。

一、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内涵及意义

1.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内涵

《大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勤工助学是指大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广义范围来说,是指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在校内或校外参加的各种有偿实践活动。它是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大学生将从事的活动与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有偿实践活动。从狭义范围来说,是指高校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2.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意义

共青团、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意见》指出,倡导和组织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获取合法报酬,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参与勤工助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培养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锻炼品格毅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勤工助学有助于贫困家庭学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缓解经济困难,帮助他们自立自强,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研究生论文www.7ctime.com
,是关心和服务贫困家庭学生的有效途径,对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和谐校园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现状

1.勤工助学岗位的供需矛盾且层次较低

一般高校中的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以上,而学校提供的岗位是有限的,远不能满足学生勤工助学的需要,因此造成了勤工助学岗位的供需矛盾。一般而言,学校提供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有搞清洁卫生、收发报纸信件、宿舍安全、图书馆、办公室助理和一些临时性岗位等。这些岗位多为劳务性岗位且层次较低。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在勤工助学方面投入不足,导致高校无法充分挖掘层次较高的岗位。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位大多由学生自己联系,工作内容一般为家教或临时性的岗位。

2.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体现不足

勤工助学活动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由于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层次较低且缺乏专职指导教师,经费投入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只能为贫困生提供工作岗位,使他们获取劳动报酬,并没有深层次开发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没有把勤工助学与培养开拓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有机结合,无法充分体现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三、解决勤工助学存在问题的思考

正确把握高校勤工助学活动的定位,《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第五条明确指出:勤工助学活动必须坚持“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宗旨。做到校内和校外并重,使活动内容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化,岗位类型由普通型向专业型、知识型、技术型发展。

1.拓展校内勤工助学岗位

积极拓展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使传统型的勤工助学岗位焕发新活力。提供更具针对性、个性化、高品质的勤工助学服务,如吸纳学生参加校内实验室、校办产业、后勤服务、公益活动等方面的有关工作,有条件的学院,可创建新型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室,帮助更多学生参与科研型勤工助学工作。

2.充分发挥勤工助学活动的育人功能

当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已不能单纯看给论文导读:指导教师,配足人员,统一组织、管理、协调勤工俭学的项目联系、岗位设置、培训、考核、奖惩、学生需求调查等工作,必要时也可以吸纳学生干部参与,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社团等在勤工助学活动组织与开展中的作用,形成高校勤工助学的有效组织体系,建立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勤工助学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和指导勤工助学工
学生提供了多少岗位,资助了多少贫困学生,解决了多少生活费用,而应兼顾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实施教育。大一学生以劳务性、服务性、事务性等工作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社会意识、劳动观念和纪律观念;大二及以上学生应主要从事专业性、技术性、管理性等工作,侧重对学生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做好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准备。

3.进一步完善勤工助学制度,加强管理

为完善勤工助学工作,高校应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各岗位提出合格标准,采取定期考勤和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勤工助学管理制度,使勤工助学管理有章可循。整合校内外勤工助学资源,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配足人员,统一组织、管理、协调勤工俭学的项目联系、岗位设置、培训、考核、奖惩、学生需求调查等工作,必要时也可以吸纳学生干部参与,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社团等在勤工助学活动组织与开展中的作用,形成高校勤工助学的有效组织体系,建立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勤工助学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和指导勤工助学工作的展开。
总之,多年来的勤工助学实践证明,勤工助学是高等教育解决贫困学生学习生活有效的资助措施之一。实现高校勤工助学的健康发展,必定能够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潘菊莲.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思考[J].大众科技,2005(9):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