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输液骨内输液在危重症院前急救中运用研究任务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37 浏览:20586
论文导读:0月我院院前急救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困难(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困难指外周静脉塌陷预计不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而又急需输注抢救药物的危重症患者47例,男28例,女19例,平均年龄(42.3±10.9)岁。其中上消化道大出血8例,创伤性休克1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脑挫裂伤致呼吸循环衰竭10例,脑血管意外致呼吸循环衰竭7例。本组病例急救时均处于
[摘要] 目的 研究骨内输液在危重症院前急救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讨危重症院前急救输液的新方法。 方法 选择危重症院前急救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困难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4例以骨髓穿剌针建立骨内通道输液给药和对照组(B组)23例以头皮针建立外周静脉通道输液给药,其他救治措施两组均不受限制。观察比较两组建立输液通道耗时、输液速度、输液后血压恢复时间。 结果 建立输液通道耗时A组(2.4±0.9)min,B组(8.6±2.1)min,A组明显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 0.01)。输液速度A组(12.7±3.6)mL/min,B组(4.5±2.3)mL/min,A组明显快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输液后血压恢复时间A组(13.5±3.8)min,B组(23.3±3.9)min,A组明显快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 0.01)。 结论 在危重症院前急救中,骨内输液是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替代方法,迅速、安全、有效、输液速度快符合急救要求,值得推广。
[关键词] 骨内输液;危重症;院前急救;骨内通道;外周静脉通道
[]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8-0140-02
在院前急救中,能否及时、有效地建立输液通道直接关系到救治的成败。建立输液通道的方法通常为外周静脉,但对于危重症患者,外周静脉常收缩塌陷,穿刺困难。院前急救受环境、场地所限,实施中心静脉穿剌、静脉切开耗时长、难度大,并影响抢救的实施。实施骨内输液较少受环境、场地制约,可迅速建立输液通道。骨内输液在欧美等国家已较为普及,但国内有关骨内输液研究开展得较晚,尤其在危重症院前急救领域应用并不多见,为此,我们从2010年开始在危重症院前急救中,采用骨内输液进行救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10月我院院前急救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困难(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困难指外周静脉塌陷预计不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而又急需输注抢救药物的危重症患者47例,男28例,女19例,平均年龄(42.3±10.9)岁。其中上消化道大出血8例,创伤性休克1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脑挫裂伤致呼吸循环衰竭10例,脑血管意外致呼吸循环衰竭7例。本组病例急救时均处于休克状态,初始血压(初次测量值)均≤90/60 mm Hg。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24例和对照组(B组)23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情(初始血压)、发病至抢救时间、参加急救人员技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参加急救人员对两组患者进行积极救治,均给予开放气道、高流量输氧、部分病例给予气管插管或喉罩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者予以阿托品及解磷定,创伤性休克者予以局部伤口处理等急救措施。所有病例均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留置尿管记录尿量。以随机数字表作为随机分组依据,将47例病例随机分两组。A组以左右髂前上棘为穿刺部位。消毒穿刺部位,戴无菌手套,以利多卡因局部侵润麻醉。根据患者肥瘦体形选用相应型号的骨髓穿刺针,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骨面穿刺,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拔出针芯,以注射器缓慢抽吸,见骨髓后,由助手固定牢固。连接输液器,输液及输注急救药物。待休克纠正、血压恢复、静脉充盈后再行静脉置管,静脉通道建立稳妥后尽快撤销骨内输液。B组立即以头皮针建立外周静脉通道,成功后输液及输注急救药物。
1.2.2 评价指标 ①建立输液通道耗时;②输液速度;③输液后血压恢复时间(指通道建立开始输液至血压回升≥90/60 mm Hg的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分析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建立输液通道耗时、血压恢复的时间、输液速度均用t检验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准α=0.05,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与B组比较,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建立输液通道耗时A组(2.4±0.9)min,B组(8.6±2.1)min,A组明显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 0.01)。输液速度A组(12.7±3.6)mL/min,B组(4.5±2.3)mL/min,A组明显快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 0.01)。输液后血压恢复时间A组(13.5±3.8)min,B组(23.3±3.9)min,A组明显快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 0.01)。见表1。
3 讨论
1941年Tocantis将骨内输液首先用于儿童及新生儿的临床救治,此后骨内输液主要在婴幼儿、儿童中应用[3],上世纪90 年代后又推广用于成年人[4]。《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提出经骨髓途径给药等同于经中心静脉给药,病情危重反复静脉穿刺失败者,应立即进行骨内输液[5]。目前,在我国危重症院前急救中经骨内通道给药偶见报道,尚未见有较大规模临床应用研究报道,究其原论文导读: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7ctime.com上一页12
因可能是对骨内输液理论及可行性、安全性等未有足够的认识。人体骨髓内分布着1~2条较大的静脉窦及血运丰富的静脉血管丛,血窦中的血液经过血运丰富的静脉血管丛流入静脉窦,然后汇入腔静脉系统。在周围静脉塌陷时,骨髓内静脉血管丛仍然处于一定程度的开放状态,髓内血窦还具有相当高通透性,这为骨内输液抢救给药奠定了解剖基础[6]。骨内输液可替代静脉途径给药并作为特殊情况下的紧急输液方式,已被列为美国心脏病学会生命支持(ACTS)和儿科生命支持(PALS)的训练课程,成为欧美国家多数医疗机构培训急救医护人员的基本内容之一。国外已有批量生产的骨内输液器、骨内输液,昂贵,国内未能推广应用。但急救时使用普通骨穿针进行骨内输液是安全可行的。骨内输液尤其适用于院前急救。由于受急救现场的条件如光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7ctime.com
线等所限,救护车空间狭小,患者病情急重,外周静脉常常处于塌陷状态,建立外周静脉通道相当困难;而采用骨内输液时骨性标志定位容易,即使较暗的光线也能顺利操作,建立输液通道耗时短、成功率高、急救效果好[7],这在本研究中也得到很好的佐证。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