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创设创设有效不足,培养学生不足意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45 浏览:17474
论文导读:教学。在有效教学过程中设置的有效问题应该是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觉得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有成就感的问题,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主动探索、思考,这样的课堂才是引导学生主动求学的课堂。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教师设置的问题质量比较差,或是可有可无的,或是随意性的,甚至是多余的。产生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
摘 要: 新课程“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政治课堂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思考得出结果的能力。但是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有效问题 政治课堂教学 问题意识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人们强调较多的是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而对同样会影响教学质量的课堂管理问题却鲜有关注。近年来,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但其现代有效教学观念的淡薄仍较为明显,并严重妨碍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根据认知理论,政治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提出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开始。问题情境是教学中的非常关键的环节,问题情境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政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影响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与动机。教师不仅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在课堂的每个环节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我就这两个方面谈谈体会。

(一)值得探究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

凡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在有效教学过程中设置的有效问题应该是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觉得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有成就感的问题,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主动探索、思考,这样的课堂才是引导学生主动求学的课堂。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教师设置的问题质量比较差,或是可有可无的,或是随意性的,甚至是多余的。产生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其一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置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中“灵机一动”随意提问。其二是教师设置的其实不能算是问题,并不需要学生思考与回答,只是教师希望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走的一种策略,类似于填空题或判断题的形式。这类问题毫无难度与价值,根本不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其三是与教师对学生的不放心密切相关,教师担心学生因为回答不出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所以便自问自答。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因此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是“放羊”,是放弃教学的责任。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时对问题进行周密考虑,提高有效性。
2013年3月17日,第12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新当选的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中9次提及“中国梦”,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针对这一热点时政,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中国梦”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政治意义是什么?(2)为实现中国梦,政府又该做些什么?请从《政治生活》角度为政府出谋划策。学生对这些问题比较感兴趣,自然会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积极展开探讨,主动寻求答案。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领会了国家的方针政策,并将自己和国家联系在一起,树立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二)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

多项研究分析发现,与生活密切结合的知识比当前的国家大事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共鸣,更能让学生产生探究愿望,也最容易使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在政治课本上的探究课例中,就有许多是可以从生活中寻找实例的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学习动机和情感需要。例如《经济生活》中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中有一个专题是“正确对待金钱”。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飞跃。现在的学生大都是“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可以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长对于他们的要求无不依从。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对于金钱大多是没有深刻体会的,只知道想要什么家长就会给他们买,甚至认为金钱能买到一切。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最教师张丽莉为了救学生,失去了双腿;捐献肝肾的12岁女孩何玥论文导读:能的,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洗涤,境界也得到了提升。(三)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才是有效问题。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政治课的重要方式。而创设开放性的问题能够使课堂教学更立体化,学生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
……请问:金钱能买回张丽莉的腿吗?能换回小女孩的生命吗?他们为什么仍然这样做?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钱买不到的东西呢?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刻思考,进而明白“金钱是财富的象征,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洗涤,境界也得到了提升。

(三)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才是有效问题。

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政治课的重要方式。而创设开放性的问题能够使课堂教学更立体化,学生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能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自由拓展的空间,能够使学生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使政治课的学习变得多姿多彩,而对学生的答案却并不要求唯一,教师也要对于学生的不同答案加以适当鼓励和引导,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针对当前生活中出现在上涨的情形,如“蒜你狠”、“将你军”、“牛魔王”、“羊贵妃”……请学生思考:你认为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这些商品的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动?影响变动的因素有哪些?面对物价飞涨,作为公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政府可以做些什么?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课堂中问题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而且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有研究表明:课堂上并非所有老师设置的问题都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其中大部分的问题只是简单回忆知识点,只有小部分才源于:论文网站www.7ctime.com
要求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个别教师在课堂上不敢让学生及时提出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即使对于课堂上已经生成的问题也是一带而过。不仅怕学生提出不在老师预设以内的问题,更怕自己回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丢了面子,失了学生的信任、教师的权威。而有效的问题教学是教师以问题为纽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合作过程,通过问题的发现、思考、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具体培养方法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新颖奇特而有趣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学起来就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因此,在政治的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出发,创设一些让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情境,以趣味性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建立有机联系的整体认知结构。例如,在《经济生活》的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的教学过程中,关于股票这类投资方式,学生正处于知道但不理解的状态,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探索新知识。如,教师可以事先了解班上某位学生的家庭投资状况,并针对学生家庭投资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设置问题,请其他同学一起帮着解答。学生的兴趣必定能被激发出来,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了解几种不同投资方式的特点和区别,并能根据这些特点选择合理的理财方式。学生不仅不会感觉政治课枯燥无味,反而会觉得有很大收获。

(二)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探索问题的体验和渴望。

高中政治课涵盖的内容面很广,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国家和国际组织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7ctime.com
常识等。这些知识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对这些并不注意,只是单纯地强调课本上的理论,要求学生按照考点要求能记住、会做题目,导致许多学生对政治课产生误解,甚至认为政治课无用,造成了一种矛盾的局面:一方面学生不愿意上政治课,觉得无聊沉闷,不自觉地开小差。另一方面,学生对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无法理解,对于书本上的内容又难以领会活用,以至于遇到现实问题束手无策。为了化解这种矛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注重论文导读:OL11(5).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应用研究.青年报,2006-4-2

5.上一页123

搜集各方面的资料,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觉得有用的资料,构建师生合作的平台。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得到培养,各种创新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就会层出不穷。对于学生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分析,合理的要肯定,不合理的要找出原因。学生总是渴望成功,渴望被肯定的,这种做法能够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政治课的魅力。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盖兹所说:“没有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①

(三)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发散性,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

良好的问题情境不能仅仅是“标准的”,即具有典型的模式,吸收或同化其他学习材料后的理想的框架,有利于学生对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的问题情境,还应当具有“变式”性,即问题可以不断变化,还可以层层递进,逐步发散。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敢于大胆假设、猜想,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综合概括,提出有见地的问题。这使学生不再局限于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期望进一步探索,更深入理解,更进一步打开思维。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教师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注释:
①高志明.运用新课程理念实现政治课堂的全面和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05(5).
参考文献:
周成平主编.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
闫好云.活化政治课堂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J].教育革新,2007(6).
[3]吴晓义.国外积极课堂气氛形成理论——和谐沟通理论[J].教育情报参考,2008(2).
[4]张建桥.政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0,VOL11(5).
[5]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应用研究[J].青年报,2006-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