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消极“四言”“二拍”巧破课堂消极沉默学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728 浏览:98696
论文导读:
课堂消极沉默是很多一线教师不断研究的疑难问题,据资料统计:现在的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学生发言不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在课堂上,学生普遍保持沉默。其中经常发言的占学生8%,偶尔发言的学生占60%,几乎不发言的学生占16%,从不发言的学生占15%。其实根据笔者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看来,无论城镇还是农村,由于师生双方的多种原因,都普遍存在课堂消极沉默现象,且学段越高情况越严重。怎样解决这个难题呢?笔者拟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粗浅的看法。
笔者以为,只要注意了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四言”“二拍”就能化解课堂消极沉默。所谓“四言”指的学生在教师设计引导下肯言乐言、敢言能言、,“二拍”指的是教师要注意课堂生成的演进节拍和学生心理情绪的共鸣节拍。

一、和谐氛围、积极评价,让学生肯言乐言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首先要让他们感觉轻松,没有顾虑,心情舒畅。所以,课堂需要和谐的氛围。怎样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做好“宽容、理解、耐心、提点、信任、平等、尊重、激励”这十六字是关键。比如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时,有粗心大意的学生在答问时把所记人物梁启超和作者梁实秋给混淆了,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当即有学生在下面起哄嘲笑,该生立即羞红了脸,很受打击,问题一时也不知怎么答下去了。我没有埋怨、批评甚至怒叱,而是给予尊重,肯定他敢于发表己见努力参与的行为,鼓励他要么自己努力解决问题,要么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求助”。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以语言和表情鼓励犯错学生,还要引导大家学会尊重、信任、理解、耐心、宽容,从而积累课堂氛围的正能量。正因为如此,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其次,打破课堂消极沉默,还要让学生积极学习、士气昂扬。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要做到对学生不讽刺、不应付、不刁难,学生才会乐于发言,享受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强化训练、降低难度,让学生敢言能言

敢言,是有有想象力创造力,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善言是有方法有技巧有逻辑,善于表达会表达。让学生敢言能言的途径很多,基本环节有: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和点评的长期性轮流训练,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选用、课后的多元拓展延伸训练。比如在教《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恰逢莫言先生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在课前给学生提供了一则消息和相关评论,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时交流。然后由莫言获奖给中国的读书人争了一口气引出课文所描写的人物——一个典型的读书人梁启超,然后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我今天太高兴了!”引导学生通过速读、朗读感知梁启超的书生本色、名士风采,由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出段落大意和人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旁批训练,小组展示后教师明确梁启超的特点,从而完成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然后我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另一个重点的学习——合作探究文章的艺术特点、鉴赏精彩语段。针对开头铺垫部分文字较多,中间部分“片段式白描”的写法,先让学生观察其形式特点,接着以“这样写恰当吗?有什么好处?”为辩题发起小组间的辩论活动,并提醒学生注意“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标准、“文无定法”的写作观念、提醒学生使用“我方认为、对方辩友”等辩论时表明观点、尊重对手的词语。难点突破环节,我把“鉴赏第3段的外貌描写”任务分解成“篇幅、层次、写法、效果、句式”等几个方面让所有的学习小组合作,各承担其中的一项任务,各组展示后教师总结明确。这样既降低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又节省时间。总结拓展部分,用学生自主、教师协助的方式总结本堂课的收获,然后布置课外拓展训练任务: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故事,全面了解梁启超其人其事,训练学生养成搜集材料的好习惯,最后让学生在悠扬的古筝曲《高山流水》中欣赏梁启超先生“十分秀丽”的书法,涵养学生书生之气,让学生得到放松的同时又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根据到外校给从未合作的学生授课的课堂生成情况来看,学生基本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发言,而且气氛相当活跃。由此可见,只要方法得当,引导有力,学生是能够有话可说、敢于发言、说得精彩的,课堂消极沉默自然不复存在。论文导读:上一页12

简化头绪,动静快慢结合,随时调控课堂结构生成的演进节拍,积极关注学生心理情绪的共鸣节拍。
语文教学的头绪是很多的,一堂课的容量和时间都有限。怎样既做到有限时间内的大容量,还要具备活跃的气氛,教师就需要根据课型、学情和课堂生成随时调控课堂节拍和学生心理节拍。因此,有些头绪如字词读写可安排学生课外完成、全篇朗读可变为快速默读提炼信息(概括大意),课堂检测变为课文延伸阅读,由课内向课外辐射。特别是自读课文都可以这样处理。有的难度大的教师可迅速点拨,不必苛责学生费时完成。而对于重点环节,则要训练到位,给够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共享的时间。比如我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就是这样做的,对人物特点的分析练习做旁批、探究文章艺术特色掌握写作方法,都给足时间让学生作充分展示,口头书面都训练到位。
课堂并不总是“动”和“慢”的,应该有“静”有“慢”,速读、思考、领悟是静,朗读、讨论、展示是动。速读、快速概括大意是“快”,分析、鉴赏人物特点、精彩语段品读是慢。只有把动静快慢合理穿插,学生在心理上才会与教师的引导节奏产生共鸣,从而高效完成学习的三维摘自:本科论文www.7ctime.com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