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网络舆论系统构成与运行机制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765 浏览:58215
论文导读:解者和规制者借助信息的传递、消耗和管制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同时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最终形成具有自我组织、调节和修复功能的复合体。在网络舆论生态内,如果信息的产生、流动和消解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舆论主体因子都能进行信息、能量和资源的交换、交流与共享,那么这个生态系统就是健康安全的;否则,就需
摘要 网络舆论的本质是公众诉求与意见在互联网中的全方位映射与多角度重组。网络舆论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生态学理论的视阈下,网络舆论系统实质上是一个由舆论信息资源、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信息消费者、信息分解者和信息规制者,以及物质技术硬环境、社会人文软环境等因素构成的生态整体。这些对舆论信息传播、发展、扩张与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态因子,在系统的发展与运行中形成了信息汇集与传播、协调与优化、调节平衡等三大机制。
关键词 网络舆论 生态系统 运行机制
A
作者简介 中国计量学院艺术与传播学院讲师,杭州310018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逐渐成为民意传达的一块沃土。与传统媒体信息的强势性单向流动不同,网络赋予了受众相对平等的话语权。作为赛博空间的传播范式,网络以其独有的传播生态衍生出带有似真性特征的网络人际关系,满足着人们多方面的心理需求,成为现代舆论形成的重要阵地。
网络舆论的兴起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Dholakia、Bagozzi和Pearo(2004)是较早关注网络舆论的学者,他们认为,web 2.0赋予用户进行内容的创作(如博客,播客)、编辑和筛选可能所引发相关“社会变革”;希尔(Hiller,2003)也指出网络增加了公民参与政治和公众议题的新热情和可能性。这种公众对时政和社会话题的参与和关注,典型地体现在西方新闻学者所谓的“公民新闻学”、“草根新闻学”的实践上,以及网民通过内容上的贡献对公众日常话题和媒介议程设置的参与。国内学者对网络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着重分析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应对能力与建设能力;从媒体的角度,分析网络等新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宣泄功能,在舆论引导中所扮演的媒介功能与角色;从网民心理的角度分析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及特点。
总而言之,网络舆论主要研究网络与舆论之间的关系,包括互联网对舆论的影响以及网络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事实上,对网络舆论的研究并不能仅局限于网络本身,因为网络只是从技术层面使得每一个舆论主体能更为自由地进行自我诉求,也使得主体能够快速聚集,形成共鸣。网络舆论的本质是公众诉求与意见在互联网中的全方位映射与多角度重组。网络舆论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网络舆论系统的各个要素,如舆论信息的资源、信息生产加工者、信息传播者和消解者,与其生存的环境因素构成了一个整体,各要素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最早运用生态学来研究传播现象的学者是尼尔·波兹曼,他在1970年提出“媒介生态学就是摘自:7彩论文网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它试图使媒介环境中隐蔽的具体规范清晰起来”,“它试图发现媒介究竟迫使我们扮演着什么角色,媒介如何构建着我们的所见、所言、所行”。随后,国内学者开始将生态学引入传播学与媒介研究,如林文刚(2000)认为,媒介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应集中在各种传播媒介的符号和信息本质及传送特性,从人类传播的结构和过程来了解文化的形成、延伸和变迁。支庭荣(2004)则认为传播生态的内涵广于媒介生态,他将传播生态做了三个层次的划分,传播原生态、传播内生态与传播外生态。还有学者提出网络生态的概念,张庆峰(2000)指出,“所有的影响网络发展的其它社会系统构成了网络发展的生态环境,当我们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分析网络与网络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时,便形成了网络生态……”。
以上研究都是借用生态学的方法,参照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种群、生态集群等概念,以生态学的角度来探寻媒介和大众传播领域中的生态学规律和原理,为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拓展了视野和思路,但都集中在传播学和新闻学等领域,关于舆论生态方面的研究较少,目前尚无学者提出一个完整的舆论生态模型,至于网络舆论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更是空白。鉴于此,本文认为由于网络已经成为民意宣泄的重要平台,网络舆论的分散性在反映民情、民意,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固然体现出其自身的优越性,但网络意见表达的分散性与低成本,也使得舆论的形成及传播非常迅速、复杂并且难以控制。因此,本文将从生态学的视角探讨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其运行机制,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可行的框架。

二、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由于生态学的一些基本规律存在普遍的适应性,因此本文借用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来探讨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含义和构成要素,同时强调和突出系统中的互动性。

(一)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含义

网络舆论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信息资源为核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信息主体因素与环境因素构成的一个整体。信息资源与信息主体因素构成舆论微观生态;环境因素构成舆论宏观生态,是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等生态因子与舆论信息的相互制约与相互影响。这个整体具有相对稳定的大小和结构,信息生产者利用信息资源生产信息,传播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规制者借助信息的传递、消耗和管制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同时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最终形成具有自我组织、调节和修复功能的复合体。
在网络舆论生态内,如果信息的产生、流动和消解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舆论主体因子都能进行信息、能量和资源的交换、交流与共享,那么这个生态系统就是健康安全的;否则,就需要对系统构成的各个子要素进行调节,促使其微观系统、宏观生态保持协调和连通。

(二)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由“信息资源”、“信息主体因素”和“信息环境因素”三部分构成。其中,信息资源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是网络内人与人之间传递的“能量”。环境因素是网络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舆论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其中信息流动与交换的丰富度;主体因素则在系统中既适应环境,也改变环境,各种基础信息与物质将主体因素与环境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舆论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

1.信息资源。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构成了舆论的客论文导读:

体,它包括社会现实以及各种社会现象、问题。信息资源通常是在变动中成为公众注意对象的。宏观的如社会变动,微观的如社会活动家的活动、新近突发的公共事件、流行的现象和观念、社会热点问题等,它们都不同程度的具有争议性、敏感性。学者喻国明曾经将容易引发网络舆论的话题归纳为八个方面:一是政府官员违法乱纪行为;二是涉及代表强制国家机器的政法系统、队伍;三是涉及代表特权和垄断的政府部门、央企;四是衣食住行等全国性的民生问题;五是社会分配不合理、贫富分化;六是涉及国家利益、民族自豪感;七是重要或敏感国家、地区的突发性事件;八是影响力较大的热点明星的火爆事件。
从以上分析来看,网络舆论的客体与传统媒介舆论的客体基本相同。但由于网络自身的兼容性与传统媒体的独立性,几乎所有能够成为传统媒介舆论客体的事态都能够成为网络舆论的客体,但是能够成为网路舆论客体的却不一定能够成为大众媒介舆论的客体。
2.信息主体因素。信息主体实际上就是网络舆论的主体,他们在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信息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规制者的角色。考虑到网络的互动性,在网络舆论生态圈中,信息生产者、传播者与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但信息传播者对信息的主动性和敏感性更高,它们包括普通网民、网络炒家、意见领袖、无线互联与手机用户和传统媒体。信息消费者专指对信息进行消费的公众和接受信息的人群。
而信息生产者意指网络舆论生态圈中的对信息进行加工生产的个人、群体、组织的混合体,他们包括政府网站、传统媒体及门户网站、网络社区、个人空间(博客、微博等)。信息生产者是舆论信息传播活动的发起人,他们不仅决定着舆论传播活动的存在和发展,也决定着舆论信息内容信息分解者(主要指对信息进行管理与分化、化解舆论压力的人)。如删除无用信息等的网络管理员,分化信息、消解信息的网络名人等。信息分解者位于信息消费与信息接受的末端,它们将舆论信息进行分化,将其归还到网络大环境中去,要么使其逐渐消亡、湮灭,要么重新被生产者再次加工或利用。
信息规制者指相关的权力组织,一般以“电子政府”的形式出现,其核心在于“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来改进政府部门的效率、效力、透明度和受托责任。”他们对网络舆论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规制力,他们所指定的政策和意见也会极大的影响到网络舆论生态圈中的信息资源。当网络舆论信息传播开来后,如果信息规制者不能及时有效应对,那么信息传递就有可能失真,从而导致舆论生态系统的失衡,甚至会触发实体社会中的大规模群体事件。
3.信息环境因素。信息环境因素是指存在于信息传播活动周围所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传播活动与环境表现为互助互动、相辅相成、共进共荣的互制关系。信息环境因素由以下两部分构成:(1)物质技术硬环境,包括各种信息基础设施硬件和相关的技术因素,它们是保证网络舆论信息传播的物理基础;(2)社会人文软环境,包括影响网络舆论信息传播的各种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如相关的道德法规、教育条件、经济条件、各种监管等。社会人文软环境通过模仿、感染、暗示与遵从四种机制影响信息主体因素的活动方式、规模与过程,同时也影响舆论信息内容的性质与特点、明确系统内各要素的行动规则。

三、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模型架构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在对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构建了这些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配置与变化的基本架构(图1)。
从模型架构图来看,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内外两大系统,内系统包括六个子群:信息资源群、信息生产者群、信息传播者群、信息消费者群、信息分解者群和信息规制者群;外系统包括两个子群:物质技术群和社会人文群。这些对舆论信息传播、发展、扩张与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构成因素或生态因子,既具有紧密联系、协调运作的结构和机制,也具有一系列互动互助、共进共演的特点。
作为网络舆论信息主体因素的网民,他们在不同的情境和条件下扮演着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消费、信息消解等各种角色,不断地生产、传播各种舆论信息,而传统媒体和手机用户的介入,使得网络舆论信息更为复杂和难以控制。为了达到网络舆论生态的平衡,除了要有良好的社会人文软环境从源头上为舆论信息提供土壤外,还要依靠信息的规制者即政府通过信息公开、完善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来对网民、媒体和手机用户进行引导与管理。

四、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信息资源系统、信息主体因素系统和环境因素系统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网络舆论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即各子系统围绕着信息资源展开信息流动与交换,彼此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保证系统各项目标与任务实现而形成的生态运行机制。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系统的运行规律,有必要对其存在和发展的机制进行考察分析。

(一)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信息汇集与传播机制

网络舆论信息的生产动力来自于内外部资源所提供的各类信息,网络舆论生态系统所特有的信息汇集与传播机制使得各个子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能够充分融合、汇集,并发酵为一种民意与舆论。从系统的信息生产机制来看,门户网站、个人空间和虚拟社区是系统内的主要信息生产者,除了门户网站还需要编辑标题、撰写文章内容、进行版式排列外,个人空间和虚拟社区由于其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摘要范文www.7ctime.com
信息内容简短、写作和发布门槛低,均已趋向于信息产生的零时间。大量的信息汇集在一起,可以通过Web网页、客户端、手机短信、手机上网、绑定IM工具、电子邮件插件等方式来实时发布,成为舆论的起点。
从信息传播机制来看,普通网民、网络炒家、意见领袖、手机用户、传统媒体及网站基本上可以实现信息传播的零时间。这些系统内的信息传播者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渠道如客户端、手机等多样化的信息接收渠道保证了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消息,缩短了从信息源发布到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时间。特别是传统媒体及其网站,在整个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能够传播信息,还能形成某种“互抬”效应。传统媒体的及时跟进一方面能扩大网络论文导读:是利用网络及时传递信息,引起了传统媒体的关注,传统媒体也利用微博、网站等传播工具及时更新事情的进展。正是他们对强拆官员“阻截采访”、“医院抢尸”等野蛮行径的现场直播,引发了网民们的哗然,最终在上级政府部门的介入下,事态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与处理,相关官员被免职,房主利益得到了维护。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的标准
舆论的影响力,同时网络舆论热点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信息源;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也会凭借自身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过滤掉网络舆论中存在的群体非理性因素,从而更好地唤起信息规制者的关注,形成现实的执行力。如2010年的江苏宜黄“强拆”导致的事件中,钟家姐妹先是利用网络及时传递信息,引起了传统媒体的关注,传统媒体也利用微博、网站等传播工具及时更新事情的进展。正是他们对强拆官员“阻截采访”、“医院抢尸”等野蛮行径的现场直播,引发了网民们的哗然,最终在上级政府部门的介入下,事态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与处理,相关官员被免职,房主利益得到了维护。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的标准格式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