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文库基于发卡DNA自组装金胶比色检测DNA及分子识别文库构建封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23 浏览:18041
论文导读:抗性基因序列并进行结构域浅析,根据二级结构设计基因片段进行基因重组。此策略的创建必将对难以找到识别分子的检测目标,如新的靶点受体的筛选,预防和治疗新发现的病毒等发挥积极的作用。关键词:纳米金论文信号放大论文DNA分子识别文库论文重聚PCR论文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
摘要:1、基于发卡DNA自组装金胶比色检测DNA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分子,DNA的检测通常与各种疾病的诊断相关,由此DNA检测具有重要的探讨作用。目前由于DNA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其他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小分子物质的检测也可以转化为对DNA的检测。DNA检测的策略很多,比如纳米金比色检测、荧光浅析检测、化学发光检测、比色检测、电化学检测和荧光定量PCR等。鉴于纳米金比色检测的简单、肉眼可见等优点,本课题提出了基于发卡DNA催化自组装及目标循环放大的策略比色检测DNA。实验中设计两条发卡DNA探针H1、H2,当目标DNA不有着时,发卡DNA形成稳定的茎环结构。当加入目标DNA之后,目标DNA将H1链的茎环结构打开,H1链又会将打开H2链的茎环结构,两者形成互补结构,同时目标DNA被置换下来并引发下一轮的链置换反应以而实现信号放大,末端修饰金纳米颗粒的H1、H2链互补后使金胶颗粒间距减小,金胶发生聚沉并产生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该策略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费用低,不需要借助大型仪器便可直接用肉眼观察实验结果。实验条件下,检测到目标DNA的最低浓度为2.2nM,而且该实验策略对于目标DNA的检测信号远大于发生碱基错配的DNA的检测信号,由此选择性良好。2、蛋白质分子识别文库的构建生物分子识别元件是生物传感器主要组成部分。寻找多样的生物分子识别元件是生物传感器的重要进展方向之一。在此部分,我们主要利用组合基因模块的定向进化策略来构建多样性的基因文库,寻找新型的蛋白质识别分子。为便于筛选,本实验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作为识别分子来验证识别文库构建策略的有效性。首先以GeneBank中查询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序列并进行结构域浅析,根据二级结构设计基因片段进行基因重组。此策略的创建必将对难以找到识别分子的检测目标,如新的靶点受体的筛选,预防和治疗新发现的病毒等发挥积极的作用。关键词:纳米金论文信号放大论文DNA分子识别文库论文重聚PCR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4-6
ABSTRACT6-11
第一章 基于发卡 DNA 自组装金胶比色检测 DNA11-53

1. 前言11-36

1.1 DNA 检测11-15

1.1 DNA 检测的作用11

1.2 DNA 检测的策略11-15

1.2 信号放大的方式15-22

1.2.1 基于工具酶的信号放大技术15-18

1.2.2 纳米金信号放大技术18-20

1.2.3 熵驱动催化反应信号放大技术20-22

1.3 纳米金22-35

1.3.1 纳米金的合成24-25

1.3.2 纳米金的运用25-35

1.4 本课题探讨的目的及作用35-36

2. 实验部分36-42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36-37

2.

1.1 实验仪器36

2.

1.2 实验试剂及溶液的配置36-37

2.2 实验策略37-40

2.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37-39

2.2 金纳米颗粒(金胶)的制备39-40

2.3 金纳米颗粒与 Helper DNA 的连接40

2.3 实验步骤40-42

2.3.1 金胶的制备40

2.3.2 金纳米颗粒与 Helper DNA 的连接40

2.3.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DNA 自催化反应40-41

2.3.4 金纳米颗粒与发卡 DNA 的结合41

2.3.5 纳米金比色检测 DNA41

2.3.6 选择性检测41-42

3. 结果与讨论42-53

3.1 链的设计42-47

3.2 实验原理47-49

3.3 DNA 自催化反应的电泳表征结果49-50

3.4 发卡 DNA 最佳浓度及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50-51

3.5 金胶比色检测目标 DNA 检测限的确定51-52

3.6 选择性检测52

3.7 结论52-53

第二章 蛋白质识别分子基因文库的构建53-79

1. 前言53-63

1.1 定向进化53-63

1.1 基因文库的构建53-59

1.2 基因文库的筛选59-63

2. 实验部分63-73

2.1 实验仪器、试剂及溶液的配置63-65

2.

1.1 实验仪器63

2.

1.2 实验试剂63-64

2.

1.3 溶液配制64-65

2.2 实验原理65-66
2.3论文导读:.3.1实验流程662.3.2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序列的查找及浅析66-692.3.3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序列结构域重组的基因序列设计69-712.3.4重聚条件的初步优化71-722.3.5重聚产物的扩增72-733.结果与讨论73-793.1重聚PCR条件的探讨73-773.1.1重聚PCR退火时间及模板浓度的优化73-753.1.2重聚PCR退火温度的优化75-773.2结论7
实验步骤66-73

2.3.1 实验流程66

2.3.2 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序列的查找及浅析66-69

2.3.3 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序列结构域重组的基因序列设计69-71

2.3.4 重聚条件的初步优化71-72

2.3.5 重聚产物的扩增72-73

3. 结果与讨论73-79

3.1 重聚 PCR 条件的探讨73-77

3.

1.1 重聚 PCR 退火时间及模板浓度的优化73-75

3.

1.2 重聚 PCR 退火温度的优化75-77

3.2 结论77-79
参考文献79-86
致谢86-8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