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丝织品文言文教学中丝织品名称辨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88 浏览:16034
论文导读:
上古无棉花,衣服除皮毛外只有丝、麻。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善于生产美丽的丝绸,除了自我供给、满足自用之外,剩余的就源源不断地运往波斯、罗马等地。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让全世界都认可了我国在丝织品领域的领袖地位,丝绸与瓷器一样在古代中国被经常人们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的象征。因此,在中学的文言文中出现了繁多的丝织品名称。根据教学经验,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所遭遇的阅读障碍并不完全是由古今语言风格与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隔膜。很多时候,教师在对文中的词句做了翻译后,学生还是不能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究其原因,很可能是现在的学生只对当代的东西感兴趣,而对古人的生活缺少了解。特别是在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种类繁多、叫法迥异的丝织品名称时,对于知识面相对较窄、生活中又缺乏观察与思考的中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更是难上加难。
在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时,文中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荔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书中解释说:“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的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而对于“绡”,字典上的解释是:“生丝。又指用生丝织的东西。”有的同学对此颇有疑惑,想象不出它的样子。又如在学习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提到“同舍生皆被(同‘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绮绣”被翻译成“锦绣的衣服”,取其华贵之意,但因为学生不知锦绣到底是何物,所以还是不容易理解它为什么能表示衣服的华贵。因此,对于古代种类繁多的丝织品的名称,若能正确理解其丰富的含义,对学生学好文言文中涉及到丝织品服饰的地方大有裨益。
在古代,社会等级的划分是很森严的。不同等级的人的服装,不仅形制不同,佩饰不同,连质料的差别也很大。富贵者才可以穿丝织品,而平民只能穿“布衣”。在现今社会里,人们也常用 “绫罗绸缎”作为华贵的丝织品的代称,其实它们是四种不同种类的丝织品。丝织品刚出现时统称为“帛(bó)”,汉代以后又称为“缯(zēng)”,这是古代丝织品的总称,其中又分为多种。除了上面提到的“绫罗绸缎”外,在古文中经常见到的还有绢、缣、缟、素、练、绡、纨、縠、纱、绨、绣、绮、锦等。
绢(juàn)是生丝织的,即缫出的丝未经煮练漂洗而织成的帛。绢是丝织品中的基本产品,历代王朝在向人们征税时,绢与谷同是赋租的内容,是农民的沉重负担,而统治者征收来的绢则主要用来发放官员的俸禄或赏赐他人。
缣(jiān)比绢细,但它与绢是同类。是一种双丝的细绢。也是生丝织成的。
缟(gǎo),一种白色的绢,比普通的绢稍微细些。缟与素相类,书中常把它们用在一起称“缟素”,指白色的衣服,多指丧服。
素(sù),即白色的生绢。它既未经煮练,也未染色,更没有任何绘绣。《释名》上说:“素,朴素也,已织则供用,不复加巧饰也。又物不加饰皆自谓也,此色然也。”因其白色,所以一般不作为富贵人家的衣料,而作为“凶服”。后代孝服以本色白布来做,应该就是古代素服的遗风。
练(liàn),一种白色的熟绢(生丝煮熟),质地柔软,与“素”相对。因其也是白色,所以也作为丧服的一种。《汉书·王莽传》:“莽帅(率)群臣奏言,陛下(指太后)春秋尊(年岁大),久衣重练,减御膳,诚非所以辅精气、育皇帝、安宗庙也……” 由此可见,练也可以做为平时穿衣的衣料。因其没有什么花纹,平时若穿练做的衣服就是很俭朴的了。
绡(xiāo)和纨(wǎn)相近,也都是生丝织成的,但比普通的绢更细。因其细,所以在操作上要求就更高些。它们都是丝织品中的精细者。[3]绡是带有花纹的丝织品,质地轻薄。曹植《洛神赋》:“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可见其美,非常适于做成女子的裙子。纨也是一种细绢,颜师古注:“纨,素也,绮,今细绫也,并贵戚子弟之服。”后多与“绔”一起,专指富贵人家中不务正业的子弟。“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就将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与书生相比。
纱(shā),指有方形孔眼的丝织品。縠(hú)与纱是同类。现在的绉纱就是古代的縠。縠比绡和纨还要细薄。因为它轻而薄,古人多用雾来形容它。宋玉《神女赋》:“动雾縠以徐步兮,指墀声之姗姗。”而纱比縠更轻。《汉书·江充传论文导读:缯与帛。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注:“绫,为唐代一种名贵丝织品。唐代官员所穿的官服就是以不同级别的绫作为衣料的,从其所穿的官服质地可知其官职大小。缭绫,是唐绫中较费时费工的一种织品。”)缭绫用来做宫廷舞衣的,所以它需要的丝特别细,丝特别细,缲和织就特别费工和艰难。白居
》:“充衣纱縠禅衣。”(注:“轻者为纱,绉者为縠。”)
现在,“绫罗绸缎”之所以可以作为丝织品的代称,是因为它们在丝织品中的用途最广,人们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它们的身影。其中,绸(chóu)是丝织品中最重要的一类,是应用平纹或变化组织,经纬交错紧密的织品,其特征是绸面平挺细腻,手感滑挺,用途广泛。缎(duàn)是经线和纬线不连续相交而形成所谓浮线的丝织品,应该是绸的织法变化所得。因两者关系密切,所以绸缎经常用在一起。
绫(líng):应用斜纹组织,绸面呈明显斜向纹路的织品,一般质地轻薄。由于表面呈叠山型斜路,“望之如冰凌之理”,故称绫。《新乐府》第31篇《缭绫》:“缭绫缭绫何所以,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翦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注:“绫,为唐代一种名贵丝织品。唐代官员所穿的官服就是以不同级别的绫作为衣料的,从其所穿的官服质地可知其官职大小。缭绫,是唐绫中较费时费工的一种织品。”)缭绫用来做宫廷舞衣的,所以它需要的丝特别细,丝特别细,缲和织就特别费工和艰难。白居易说缭绫花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是说从不同角度去观看缭绫,呈现出不同的异彩。这并非夸张,《资治通鉴》记载:唐中宗景龙二年,安乐公主“有织成裙,值钱一亿。花卉鸟兽,皆如粟粒。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
罗(luó):运用罗绸织法使织物表面具有纱孔眼的花素织物通称罗类丝绸,它的特点是面料风格雅致,质地紧密、结实,纱孔通风、透凉,穿着舒适、凉爽,是夏季的良好衣料。古代就有纱罗织品,《左记·记事本末卷五十一》中就有关于罗的描述“弱于罗兮轻菲菲”。杜牧的《秋夕》中也有“轻罗小扇扑流萤”之句,虽然的寂寞愀然可见,但罗多用于夏天的小扇,无疑也体现了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7ctime.com
罗的多孔通风、透凉的特点。后来“罗”又引用为“网”,有“天罗地网”之词。
在古书中还可见到“绨(tí)”这个字。它是一种没有花纹且粗厚光滑的丝织品。在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中说绨袍是“今之粗袍”。君王若穿绨衣就是很俭朴的了。在《汉书·贡禹传》中,贡禹称赞汉文帝俭朴时就曾说:“汉文帝衣绨履革,器亡(无)琱文、金银之饰。”
没有花纹的丝织品,虽然穿着舒适,但是作为富贵人家,衣服不但要质地精美,还要加上装饰,以显示其华贵。于是,在绢帛织好后,制衣的丝帛要染,还要在上面绘画或刺绣上图案。绘即在准备好的丝帛上画上图案,绣(xiù)则是在上面刺绣了。绘绣的图案不但标明地位,更主要的作用是显示主人的富有。[4]《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王就曾说过:“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在这里绣衣就是富贵的象征。
随着复杂的织造技巧的提高和刺绣工艺的进步,人们可以在绢帛上直接织出花纹图案的织品叫锦和绮。绮(qǐ)是不着色却带有花纹的丝织品,后引申为美丽、华丽、珍贵。锦(jǐn)是用多色丝线织成的绚丽多彩的色织提花丝织物。它们代表着丝织品中的最高水平,而锦则比绮更精美绝伦。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成都出产的锦专称为“蜀锦”,以示区别。蜀锦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而蜀锦又为之最。蜀锦自产生以来,就以其精美、昂贵、珍稀而成为上流阶层的专宠,很多时候帝王将相才有资格享有,所以古代就有“织采为文,其价如金”之说。
以上是对中学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不同种类丝织品的一点简单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对那些好学的学生及讲授古文的老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3][4]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M].北京出版社,2011.
杨绍忠,杨效华.古汉语中丝织品名称的词义辨析[J].语文知识,1997,(09).
(和淑英 河南省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4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