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培养学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400 浏览:111197
论文导读:
【摘要】结合学科特点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也应成为生物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生物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特点,为学生制造阅读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带着问题阅读;图文对照阅读;教会学生阅读时作记号找核心字词,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学会句式转换,扣字眼等。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 培养 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社会生活的需要 是未来社会存在的需要 ,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阅读是终生学习的需要,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他伴随人的一生。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状况将决定其终身学习能力的状况,因此,阅读是人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在初中学习阶段物理、化学、生物都归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目前,我国国民素质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是科学素质较差,其中无不与国民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较差有关。新一轮课改又拉开帷幕,在《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能力目标仍然是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目标,“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已逐渐被教师们所接受,但是说到阅读能力的培养,就习惯性的想到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任务。然而,科学类文章的阅读理解有别于人文类文章的阅读理解,生物科学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结合学科特点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也应成为生物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生物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

1.根据学生特点为学生提供阅读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独立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独立阅读能力在独立学习中具有重要位置。但,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待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因此,要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如七年级上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受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限制以及所学知识的限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对科学文章的阅读更是一张白纸,既不重视也没有方法,在这一阶段让他们独立阅读无异于走形式,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往往是走马观花,比较肤浅,甚至是应付了事,这时学生的阅读更多的应依赖于教师的教,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制造阅读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如何阅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从依赖走向独立。

2.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阅读

比较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事物辨别异同。比较也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是熟悉事物、发现事物、认识事物的好方法,在阅读时用比较的方法区分易混淆的概念和基础知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核心字词进行比较,这样既能使学生头脑中的概念更加清晰,知识更加牢固,还能使学生形成凡事多比较的好习惯。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在引导学生阅读“组织”、“器官”、“系统”三个概念时,将叙述组织的文字中的“联合”、叙述器官的文字中的“结合”和叙述系统中的文字中的“组合”进行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者各自在结构上的特点及其层次关系。此外,在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相关和相近的内容,学生在理解这些内容时容易混淆,通过对比阅读,才能更进一步掌握相关内容。如,在上完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后,引导学生将第三章第一节《动物自然界中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促进”和“参与”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加明白二者各自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3.引导学生阅读时学会利用已有知识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把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概括为:“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当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又具备适当的观念时,学习材料对学生就构成了潜在的意义,接着学生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头脑中的适当观念发生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论文导读:学习的,学生在阅读完这两个概念的文字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回忆“遗传物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知识,使学生学会在旧知识基础上理解并构建新的知识。4.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消灭负担过中现象不能靠机械的缩减大纲规定的重视范围,而是靠学生智力生活的内容和性质,靠丰富那个衬托学习生活的智
是理解的本质。《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更加强调教学要促使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将新旧知识进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中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的阅读。这两个概念就涉及到遗传和环境的知识,这两个知识是在七年级上册学习的,学生在阅读完这两个概念的文字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回忆“遗传物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知识,使学生学会在旧知识基础上理解并构建新的知识。

4.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消灭负担过中现象不能靠机械的缩减大纲规定的重视范围,而是靠学生智力生活的内容和性质,靠丰富那个衬托学习生活的智力背景。”教师随着教学的进程提出明确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段落,要求他们从中寻找答案,使学生阅读时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对所阅读的段落能做到字斟句酌,从而改变七年级学生盲目、随意的阅读习惯,也即改变学生智力生活性质。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引导学生阅读“病毒的种类”时,先提出问题:根据什么把病毒分为三类?分为哪三类?要求学生阅读72页第四段,从中寻找答案。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已变为现有发展水平时,提出问题的形式、内容都应有所变换,要始终以促摘自:写论文www.7ctime.com
使学生阅读时积极思考为目的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引导学生阅读“细菌的生殖”时,教师在学生阅读前不提出具体的问题,只提醒学生:阅读完后有问题需要回答,请认真阅读。等学生阅读完后再提问:形成芽孢是细菌的生殖方式吗?芽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细菌有几种生殖方式?并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在回答问提时提出不同的要求:尽量不看书回答;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等等,使学生养成阅读时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的习惯。源于:论文封面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