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历史背景综述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384 浏览:75116
论文导读: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一个直接的重要的不应该回避的因素12下一页
[摘 要] 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作《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任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具体发展过程、理论成果的丰富内涵等诸多方面。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背景 文化界 教条主义 国民党 共产国际
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背景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就笔者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情况,从整体上来看,主要从文化界的“中国化”思潮、中国内部同教条主义作斗争、中国与中国国民党的“中国化”之争、中国同共产国际以及苏联争取独立自主的斗争、中国伟大领袖个人的“中国化”之缘五个方面展开。这五个方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历史背景,其基本情况如下:

一、文化界的“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学术界非常重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的结合,而讲与文化的结合则相对较少。其实,外来的思想文化在移植时发生“民族化”,本也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中的常轨;近代以来,中国处于激烈的中西文化相互作用的宏观背景之中;在1938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论述中,也的确包含着要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形式,同时整合中华民族文化中一切有生命力的因素和成分,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文化和理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文化背景,许全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文化背景》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与新文化运动》两篇文章(以下简称“许文”)中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许文主要以时间为分类标准,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史料比较丰富。许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中国革命实际运动的必然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必然。
在许文中,他将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播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36年之前,主要是指新旧文化革命期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的传播;1936—1937年的新启蒙运动,主要是指中国知识分子对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变化;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一直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期间,延安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1937年的“七·七事变”一直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时期,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当时延安知识分子和他们在延安《解放》周刊上发表的文章。党校张海燕的博士论文《延安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以1937—1942年为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张正光的博士论文《延安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一些期刊杂志上的文章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相当透彻,对延安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本文不在这里赘述。

二、中国内部同教条主义作斗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内部同教条主义的斗争的现实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一个重要历史背景。某些研究者出于意识形态偏见或其他原因,断言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出于争夺权力的需要,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中国学者高华在其《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一书中,着重从党内斗争角度分析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原因及其动机。作者虽然认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逻辑严密,言简意赅,在民族主义高涨的抗战阶段,完全契合干部党员的心态,极具正当性和鼓动性,但又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经长期酝酿,为彻底打倒王明和党内的唯苏势力,铲除党内根深蒂固的对斯大林的崇拜,最终确立自己在党内的“导师”地位,而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口号。的确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愿,重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的确是领导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与以王明为代表的“国际派”之间的党内斗争也确实是促使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一个直接的重要的不应该回避的因素论文导读:
,但这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为纯粹为了追求和巩固个人权力手段的观点显然与历史事实偏差太大,是对于一代历史伟人人格境界的贬损,难以为我们所认同。
西北师范大学吴绍珍在其硕士毕业论文《同王明教条主义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文中,对教条主义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该文详细介绍了教条主义,对王明所犯的教条主义错误进行了详细历史考查,着重阐述了这些错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阻碍,论述了带领先进的人同这些错误作斗争的过程,在这些论述中总结了中国同内部教条主义作斗争对马克思主义中源于:职称论文www.7ctime.com
国化的启示。

三、中国与中国国民党的“中国化”之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与中国国民党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斗争是绝对的、合作是相对的来进行形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也是中国在同中国国民党的不断斗争过程中提出的,二者之间的“中国化”之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重要历史背景。
学术界目前论述较多的就是国民党对的打击和消灭政策。想学法西斯魔头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专制,在中国实行即所谓“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政策,对展开“斩草除根”似的疯狂“围剿”行动,妄图彻底消灭,确立国民党在中国的完全、绝对统治地位。国民党带有浓厚的旧式会党遗风又高度集权,制度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体制和执政党特权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官僚特权资本畸形膨胀,实际上实行的半法西斯化统治。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先礼后兵”和名正言顺,国共两党的之间斗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两党执政理念的斗争,是指导思想的较量与对抗。中国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中国国民党则在当时掀起了“三义”儒教化的浪潮。面对诸多的“中国化”观点,为了争夺更多的政治权和话语权,毅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免费论文网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