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体育实现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和谐进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764 浏览:158465
论文导读:
1009-9328(2013)03-000-01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等方法,针对当前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如何较好地对接,提出学校体育应发挥人财物上的优势,尽快适应现代社区发展的需要,形成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双向和谐的关系,并形成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社区体育发展的一种新的模式。
关键词 社区体育 学校体育 和谐 模式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着重强调,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而青少年和儿童是学校的主体力量,学校又与城市社区处在同一地域上。但由于学校与社区长期处于封闭和隔离状态,造成社区与学校毫无联系,从而导致学校和社区的资源、人才的巨大浪费,不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

一、城市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衔接”点

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都是社会体育的范畴,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萌芽阶段,将学生在校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和健身方法等在社区中得以应用,而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将学生学习到的终身体育锻炼方法更好地巩固下去,从而实现终身体育。

二、当今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

(一)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国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学校体育教育可以说是比较系统的。由于体育教学中方法单一、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呆板等原因,使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学校体育教育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掌握一定的健身方法,使应该达到的理想效果,在事实方面却不尽人意。
(二)场馆设施资源使用剖析。据有关资料显示,体育场馆设施有70%在学校范围内。尤其是城市学校内有篮球馆、排球场、网球场、塑胶田径场、乒乓球馆、健身房等,而且体育场馆设施条件好。这些场地设施除平时教学、训练使用外,大部分设施在周末、假期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三)学校体育人才资源情况。我国拥有体育教师312625人,其中城市体育教师总数有182419人。这些体育教师具有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和知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管理能力,能解决社区体育专门人才缺乏的问题。

三、我国城市社区源于:论文范文网www.7ctime.com

体育现状
我国社区体育事业自80年代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逐步集中,形成网络发展很快,成绩突出。既满足了人们强身健体的需求,又融洽了社区成员间的邻里关系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紧缺性。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业务素质已经迫在眉睫。到2001年,虽然全国有12万人获得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但比较我国人口,平均每7000人参加体育锻炼者才能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可谓杯水车薪。
(二)社区体育设施的紧缺性。我国群众体育资源主要分布于学校系统和企事业系统,据《全国第四次体育场地普查总体数据报告》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共有体育场馆615693个,全国高校共有体育场馆12762个,占全国体育场馆总数的2.02%。其中体育场178个,体育场134个,各种训练场地10384个。经常对外开放的占13%,不对外开放的占52%。说明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设施较充足,体育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
(三)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比较。从年龄分布来看,16—20岁、21—25岁年龄组的参与率最高,分别为67.24%和46.49%,其次是61—65岁以及71—75岁年龄组,分别为45.48%和42.98%。45—50岁年龄组参与率最低,为23.91%。总体而言,我国居民中,16—25岁青少年与56—76岁以上老年人的体育参与率远高于36—55岁的中年人。我国国民每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明显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形的格局,呈现明显的“两头热,中间冷”的状况。

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的可行性

(一)时间的充利性。从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时间的利用率上看,学校体育的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一般安排在每周一至周五的上、下午时间。社区成员的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早晚和双休日,这样学校的体育资源就能被充分地利用和调配,体育资源就能获得共享。
(二)地域的交互性。从学校和社区所处的地域上看,学校与所处的社区都在一个地域范围之中。社区成员的体育健身活动相对较为固定活动半径较小,基本上以生活区或居住区为中心进行锻炼和健论文导读:
身,而学校恰恰处在社区之中,这给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提供了有利的现实基础。
(三)资源的共享性。首先,发挥学校体育人才资源优势。其次,从资源共享和体育产业开发利用的角度看,学校中的场馆设施的租赁,对社区开放由单一的教学功能向经营服务型的多功能方向转变,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如承接各类型的运动会、比赛、体育表演;设立单项体育俱乐部,将所得收入用于维修和再投资上,实现互助互利。

五、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体育社会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学校体育要根据社区体育的特点,调节自身的功能和活力,在社区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多方参与的社区体育体制。
(二)建立体育社会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开展社区体育上设定自己的运行方式。即社区体育协调组织与职业机构互相配合,侧重社会体育、终身体育。从实际出发,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并重,社会体育与终身体育并重的独具特色的运行方式。
(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的模式。传统的体育在传授知识技能方面虽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方面却有一定的缺失,而在学生个性形成和人格培养方面,家庭和社会有其不可忽视的功能。
参考文献: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

6.4:57-58,63-6

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4.14(5):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