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再犯青少年再犯罪理由要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516 浏览:131519
论文导读:少年的特殊预防27-284.司法保护缺失28三、青少年再犯罪的预防28-38(一)法律制约28-301.加强普法教育28-292.转变预防理念29-303.改善相关立法30(二)制度制约30-331.强化相关单位协同预防30-31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31-323.加强行业监管力度324.打破城乡差别32-335.拓宽就业渠道33

(三)教育制约33-351.加大经费投入,保障

摘要:青少年再犯罪泛指25周岁以下的行为人,在以事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后,再犯应当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近年来,随着青少年犯罪案件的不断增加,青少年再犯罪比例也不断攀升。由此引发了学校教育、社会管理、法律适用等一系列社会不足。为深入剖析青少年再犯罪的原因和特点,寻求预防青少年再犯罪的对策,本人对杭州市余杭区2009年以来青少年再犯罪案例进行了集中探析和专题调研,提出了预防青少年再犯罪的若干设想,并对青少年再犯罪司法机制革新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在综合浅析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作为硕士毕业论文。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总计2万7千余字,其中注释近2千字。第一部分对余杭区青少年再犯罪近况进行了浅析,利用数据比较、图表等形式,以犯罪年龄、犯罪类型、作案手段、罪行重复率、间隔时间、案发时空、犯意形成、犯罪主体、作案方式等方面出发总结了近年来青少年再犯罪的突出特点。第二部分以余杭区近年来的案例实际出发,浅析了青少年再犯罪的原因,以环境、个体和司法等三方面对青少年再犯罪现象的普遍性进行了系统诠释。第三部分以余杭区的实际出发,重点论述了青少年再犯罪的预防,倡议以法律制约、制度制约、教育制约、家庭制约和社区制约等方面着手,力求有效遏制青少年再犯罪率。最后一部分以余杭司法实践出发,对青少年再犯罪司法机制的革新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其中包括了余杭区现行的一些革新机制,如社会调查员制度等。关键词:青少年论文再犯罪论文不足论文探讨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4-5
Abstract5-10
导言10

一、近年来余杭区青少年再犯罪基本情况10-16

(一)以犯罪年龄看,犯罪主体低龄化走势显著11-12

(二)以犯罪类型看,再犯罪罪行更为严重,侵财型犯罪多,社会危害性大12-13

(三)以作案手段看,纠合性居多,且呈智能化、暴力性倾向13-14

(四)以罪行重复率看,前后犯同种罪的比率高,且偶发性强14

(五)以犯罪间隔时间看,前后犯罪间隔时间较短14

(六)以案发时空看,犯罪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周末及节假日或学校上下学时间14-15

(七)以犯意形成看,羁押期间交叉感染严重15

(八)以犯罪主体看,犯罪主体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大多为流动人口作案,且农民、无业人员作案比例高15
(九)以犯罪成员看,共同犯罪多,甚至已形成犯罪集团,作案方式“成人化”15-16

二、青少年再犯罪的原因解释16-28

(一)环境理由16-21

1. 社会影响17-18

2. 家庭影响18-20

3. 教育影响20-21

(二)个体理由21-27

1. 认知能力限制22-23

2. 错位心理限制23-25

3. 生理因素限制25-27

(三)司法理由27-28

1. 轻微刑缺乏威慑力27

2. 前次刑罚降低再次犯罪成本27

3. 传统不利于青少年的特殊预防27-28

4. 司法保护缺失28

三、青少年再犯罪的预防28-38

(一)法律制约28-30

1. 加强普法教育28-29

2. 转变预防理念29-30

3. 改善相关立法30

(二)制度制约30-33

1. 强化相关单位协同预防30-31

2.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31-32

3. 加强行业监管力度32

4. 打破城乡差别32-33

5. 拓宽就业渠道33

(三)教育制约33-35

1.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教育权平等33-34

2. 转变教育方式,提升综合素能34

3. 加强有效监管,实现良性互动34-35

(四)家庭制约35-36

1. 提升家长自身素质35

2. 避开家庭结构破裂35

3. 改善相关立法35-36

(五)社区制约36-38

1. 加强社区预防专业化建设36

2. 加强社区管理功能建设36-37

3. 推动社区工读学校建设37

4. 构建青少年犯罪(再犯罪)预防信息管理系统37-38

四、青少年再犯罪司法机制革新探讨38-42

(一)坚持保护与惩治相结合38

(二)优化专门机构相关机制38-39

(三)进一步改善诉讼制度39-40

(四)积极参与青少年维权活动40

(五)有效拓宽帮教渠道40-41

(六)构建青少年法律援助制度41-42

参考文献42-44
后记44-45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探讨成果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