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环境下口译教学学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633 浏览:134262
论文导读:初步探讨,且内容多限于理论思辨层面,并未触及具体的口译教学实践。2006年和2007年随着我国翻译专业本科和硕士学位的相继设立,对口译教学的研究逐年升温,相关研究已渗透到口译教学的诸多领域,如信息技术环境下口译教学的模式、教学策略与设计、教学资源、语料库建设、自主学习、实用性软件的应用、专题性网站与平台的开发等。
[摘要]信息技术对口译职业和教学均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从研究历史、研究取向、教学法因素、技术工具和研究的不足五个方面对比了国际与国内信息技术环境下口译教学的研究情况,旨在为我国的口译教学实践与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口译教学;国际经验;本土探索
[]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1-0055-04 [DOI]10.3969/j.issn.1009-809

7.201

3.01.012

引言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口译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国内外口译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和口译教学界的基本共识。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认识历程,人们对信息技术在口译教学中作用的认识已不再局限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工具,而是与口译职业密不可分、与口译教学各要素息息相关的有机组成部分。
法国巴黎学派代表人物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在其代表性专著中用整整一章论述了新技术与翻译的关系,并介绍了为口译教学服务的新技术。由欧盟资助的高水平科学会议项目“多维度翻译”(MuTra)对信息技术下的口笔译新形式、职业挑战、教学问题等进行了长达三年的专题研究。
在国内,信息技术与口译教学的关系也受到持续不断的关注。何高大提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口译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刘和平、郭兰英等对信息技术与口译新形式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庄智象对信息技术在口译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进行了探讨。仲伟合指出要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我国口译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下更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故此,本文从研究历史、研究取向、教学法因素、技术工具和研究的不足五个方面对比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旨在为国内口译教学与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历史对比

现代技术在口译职业中的首次应用始于20世纪上半叶的同声传译。继同传设备之后,1976年和1978年,联合国先后进行了“巴黎-内罗毕”(卫星)试验和“纽约-布宜诺斯艾利斯”试验,目的是探索远程口译在技术上的可行性。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各种形式的口译,如电话口译、视频会议口译、电视口译、网络在线口译等。
相比之下,信息技术在口译教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较为滞后。
在国外,20世纪80年代是该领域研究的起步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录音带、录像带等技术在口译教学中的简单应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该领域的研究范围逐步拓展,涉及的话题包括机器口译、机辅口译自主学习、口译培训中多媒体的使用、口译语料库等。最近十年该领域的研究空前活跃且硕果累累,涵盖了计算机辅助口译培训、口译中新技术的使用、专业口译训练软件的研发与介绍、翻译记忆系统的研究、远程口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7ctime.com
译教学等。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和实践,逐步诞生了一些较为活跃的研究中心,如意大利特里斯特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比利时孟斯大学、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等。
在国内,截至2012年9月,以“口译教学/培训”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中国知网”搜索到各类文献877篇,其中标题涉及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等词汇的共105篇,占总数的12%。经过对上述105篇文献的整理,可以将国内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5年为萌芽阶段,仅何高大、曾文雄等少数几位学者对此话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且内容多限于理论思辨层面,并未触及具体的口译教学实践。2006年和2007年随着我国翻译专业本科和硕士学位的相继设立,对口译教学的研究逐年升温,相关研究已渗透到口译教学的诸多领域,如信息技术环境下口译教学的模式、教学策略与设计、教学资源、语料库建设、自主学习、实用性软件的应用、专题性网站与平台的开发等。

二、研究取向对比

从宏观研究视角看,国外研究主要有两个取向:一是探讨信息技术对口译职业的影响,二是研究信息技术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对于前者,“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在2000年就与德国翻译协会、欧洲法院、世界海关组织、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口译司等五大机构联合制订了“会议口译中新技术使用的规范”,对电话会议、多语种视频会议和电话口译等技术标准要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论文导读:术环境下的适应性、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等问题也引起了部分研究者的关注。在教学应用方面,国内研究者除探讨应用的原则、模式与策略外,蒋铁海、刘进等还从实用工具的角度研究了信息技术在口译教学中的实现形式与效果评估。源于:毕业生论文www.7ctime.com上一页12
。Moser-Mercer从资料准备、背景知识、信息分类、多元信息输入、现场气氛感受、传输质量等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对口译职业的影响。
对于后者,国外研究涵盖的主题涉及教学模式、教师、教学流程、教学要素等。口译教学环境与工具的变化势必会带来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导入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任务式学习等模式带来了新的契机。在模式多样化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至关重要,Lobo既分析了新技术给教师带来的挑战,又阐述了新技术给笔译和口译教学革新带来的机遇。教学流程与教学要素是口译教学的微观领域,研究者对它们的探讨也非常深入,如Sandrelli指出,信息技术在口译教学中至少发挥着以下作用:有助于构建数字化口译资源库,为学生创建个性化练习素材,构建真实口译场景以及为师生同步与非同步的交流提供便利。
我国的研究取向相对单一,主要关注信息技术在口译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国内多数研究者都认同信息技术给口译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如教学资源的多样化,素材内容的真实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口译训练的情景化,学生自主学习的便捷化,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化。同时,陈亚敏等人也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口译教学内容的适当选取问题、学习资源的甄别问题提出了质疑。此外,教师在新技术环境下的适应性、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的关系等问题也引起了部分研究者的关注。在教学应用方面,国内研究者除探讨应用的原则、模式与策略外,蒋铁海、刘进等还从实用工具的角度研究了信息技术在口译教学中的实现形式与效果评估。源于:毕业生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