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摇篮让实验教学成为学生革新摇篮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97 浏览:21379
论文导读:尺藏在袖口里,等几分钟拿出来,去靠近纸屑,也能把它们吸上来。”其他同学听了,都纷纷效仿作起来。过一会儿开始附和:“是的,我的尺真的可以吸起纸屑了。”笔者表扬了这位同学的惊奇发现,告诉大家:衣服经常与皮肤接触、摩擦会带上静电,当塑料尺放在衣服里,受到带电衣服影响,尺也带上静电,能吸起纸屑。虽然与实验的要求不一致,但
创新意识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从而使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一、尊重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去钻研,反之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或做出某些荒唐的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指导。
如笔者在教学《摩擦起电》时,当讲到物体摩擦后会吸起轻小的物体时,只听到下面有个声音在嘀咕:“那不一定,我的尺不摩擦也能吸起纸屑。”笔者正想否定他的胡乱说法,但转念一想,不妨听听他的理由。于是在笔者的鼓励下,他边说边做,“我把尺藏在袖口里,等几分钟拿出来,去靠近纸屑,也能把它们吸上来。”其他同学听了,都纷纷效仿作起来。过一会儿开始附和:“是的,我的尺真的可以吸起纸屑了。”笔者表扬了这位同学的惊奇发现,告诉大家:衣服经常与皮肤接触、摩擦会带上静电,当塑料尺放在衣服里,受到带电衣服影响,尺也带上静电,能吸起纸屑。虽然与实验的要求不一致,但恰恰由于这一个不一致,使他发现了摩擦起电的另一种方法。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遇到类似情况时,切不可训斥否定学生,否则就会把学生创新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教师应以次为契机进行启发,唤起创新意识。

二、创新使用教材

在实验课教学中,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之本,而是以一种参与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作为科学老师应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本并非是“唯一”的“教本”,教师应注重创新,可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当地条件、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如在教学《滑轮》一课时,学校附近正在建房,工地上有关于滑轮的设备,课前笔者带学生们去参观,在观察中有位学生惊奇地发现有两种不同的滑轮。吊车上的滑轮是可以滑动的,而另一种却是固定不动的滑轮。于是就让他们观察,这两种滑轮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起来。在课上笔者并没有按照书上的思路去上,而是给每组准备了材料,叫他们自己看书、识图讨论,如何来组装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这下实验室可热闹了,就像炸开的油锅,大家都纷纷动起手来,不到20分钟时间,各小组的记录都出来了。经过大家的归纳总结发现“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方向;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于是趁热打铁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设计一个装置,既省力又能改变方向?这时学生的思路在向深层发展,由于已有了前面的知识作铺垫,他们很快想到了,把定滑轮、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滑轮组,于是笔者要求每组自己设计实验。结果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各小组基本上能组装成功。
这堂课的成功关键是将生动的课外资源恰当地引入了教学,充实了教材内容,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重视学生的自行探究

现代教学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还要重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探究过程。当学生对某一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这时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怎样去自行探索知识的方法,不但使学生获得知识,还使学生学习的方式更灵活,并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培养创新精神。
如笔者在上《电产生磁》一课时,给学生一定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制作电磁铁,比一比谁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结果发现大家吸起的大头针数都不一样。就让学生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电磁铁产生的磁力大小不一样,经过讨论后,学生提出的原因有:“可能与电池量有关”“可能与铁钉的大小、材料有关”“也可能与铜丝绕的圈数有关”等等。笔者因势利导,鼓励他们根据所提出的原因,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当实验终于成功时,学生们享受到一种自行探究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遇到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在堂课上都充论文导读:来。我们宁愿少安排一些活动,有所侧重地对1~2个问题进行探究,要做透、做细,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地探究,去实现“一英寸宽和一英里深”。在教学《探索纸的秘密》一课时,刚开始,笔者给学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的主题。学生的研究主题可谓五花八门,有的研究纸的光滑程度,有的比
分放手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能力就会一步步发展起来。

四、探究活动不宜过“饱”

在科学课中,如果教师安排的探究活动过多,表面看上去“搞”得很热闹,实际上每个活动的探究只是停留在表面浅层的研究,得不到有价值的生成的东西。而且学生在动手之前,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先有假想,再去验证的过程;在活动结束时,学生虽然会汇报出不同的方法,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7ctime.com
可是,老师根本没有时间来引导学生质疑方法的差异,也没有时间去关注未成功的学生反思:我为什么没有做出来。我们宁愿少安排一些活动,有所侧重地对1~2个问题进行探究,要做透、做细,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地探究,去实现“一英寸宽和一英里深”。
在教学《探索纸的秘密》一课时,刚开始,笔者给学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的主题。学生的研究主题可谓五花八门,有的研究纸的光滑程度,有的比较纸的厚薄,有的研究纸的吸水性,有的研究纸的承重性……结果在小组交流与汇报时,学生还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根本不理会别人的发言。这样,他们的研究就只停留在自己界定的意义上,而没有丝毫的改变与提高。让三年级的学生搞研究,不能赶热闹,各搞各的,而是要让他们结合大家的智慧,通过共同探讨,不断完善和提高。于是,又经过几次尝试,将研究的主题由多个递减为一个。最后发现,选取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主题——研究纸的吸水性,让各小组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质疑,共同努力,最终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而对于剩下的内容,则可以抱着“授之以渔”的心态放手让学生自己课后去研究。
这样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探究更深入、更有效。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只有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突出重点、启发学生创造能力的问题。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察,更新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学为主”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大胆放手,为学生的探究、创新活动提供一个自由空间,让学生自行探知,做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