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修筑修筑数学综合实践课中解决理由能力绿色通道怎样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620 浏览:86224
论文导读:观小学生的学习现状,普遍反映出“重理论,低能力”。当现实生活中真的出现同种类型的问题时,大部分学生会变得束手无策,不能很好地进行所学知识与现实应用的对接。从事教学工作10年来,我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三个爱:爱听故事,爱讨论身边的事,爱动手试一试。基于此,我把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课堂实践作为一个契机,从尊重学生的已
【摘 要】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一种体现。针对小学生“重理论,低能力”的现状,我们尊重学生的三爱:爱听故事、爱讨论身边的事、爱动手试一试,结合数学综合实践课,从“设置情境,创设情趣”、“链接生活,启发思维”、“动手操作,反思沉淀”这三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数学综合实践;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四大目标之一,它能启发学生思维,学习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个良好的问题解决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发现、探究、实现“再创造”数学的过程。其间,学生往往对许多数学思想、解题策略产生新的领悟,思维能力也得以锻炼和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以提高。
然而,纵观小学生的学习现状,普遍反映出“重理论,低能力”。当现实生活中真的出现同种类型的问题时,大部分学生会变得束手无策,不能很好地进行所学知识与现实应用的对接。从事教学工作10年来,我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三个爱:爱听故事,爱讨论身边的事,爱动手试一试。基于此,我把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课堂实践作为一个契机,从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抓住学生的这三个爱好改进我们的教学。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一些教学感悟:

一、设置情境,创设情趣

数学的“趣”是推动学生不懈追求的一种内驱力。教师要善于启发和创设情“趣”,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造成学生一种急于求知的心理悬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在宽松、活泼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才干,并在获得知识时体验成功和快乐。
例如,在教学“幻方”前,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11——19这9个识字,填在下面的方阵里(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使方阵中横项、竖项、斜项中三个数字的和都相等。”
同学们情绪很激动,都认为这题太容易了,能很快填出来。可是时间过了近5分钟,只见不少同学原来激动的的神气慢慢不见了。这时,我叫大家停下笔来,帮大家分析:这就是古时数学中的九宫图,要填这样的九宫图,必须掌握其方法,大家看,这个九宫图,实际上就是每边上3个框的方阵,称“三阶幻方”(奇阶),“阶”即阶梯,在走楼梯时,我们不能越“阶”走,因此需要给它搭台阶。如下图所示:
当同学们看到图解的同时,产生了解释疑惑的强烈愿望,大大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了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渴望之情,因而能比较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拘一格地创设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自觉探索时间,如数学游乐园、有趣的点子图、牛吃草问题等有浓厚趣味性的活动内容,切实用“趣”字做文章,确保发挥激“趣”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的作用。

二、 链接生活,启发思维

正如著名数学教学家波利亚所言:“我们这里所指的问题,不仅是寻常的,他们还要求人们具有某种程度的独立见解、判断力、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实践证明,设计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与学生认识水平相适应的探究性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的良好开端,这类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问题的表述用简而易懂,问题的解决过程应尽可能多地蕴含数学思想方法及解题策略。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了如此“问题”:
两兄弟继承一块三角形牧场,规定这块地只能用一条直线分割。父亲在遗嘱中要求由弟弟按自己的愿意提出分界线的方法。但为了不使哥哥太吃亏,父亲想出下面的办法,在弟弟画线前可以由哥哥预先指定一点,然后弟弟必须经过这一点分界线。问哥哥选定哪一点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损失最小。并且讨论在哥哥确定这点之后,弟弟最多能比哥哥获得多少土地?
这一问题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二是问题的表述简单易懂,有利于激发学生开展丰富的的猜想、提问等思维活动和解题;三是能体现重要的数学思想。因为该题集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能用科学解题的思想方法,并达到举一反

三、横向渗透的目的。

三、动手操作,反思沉淀

数学综合实践课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渠道。学生获得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是亲身参与,直观的印象只能留给学生论文导读:4+144×1/2=216(cm2)。这时,同学们发现,图(2)第2次往复时的阴影部分面积正好是第一次阴影部分面积的1/2,由此可以得到,以后每往复一次新增的阴影部分面积是前一次1/2,那么往复5次的阴影部分总面积可以得到:144+144×1/2+144×1/2×1/2+144×1/2×2/1×2/1+144×1/2×1/2×1/2×1/2=279(cm2),一个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空间与图
一个表象,这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遗忘,而作为一个参与者,有了亲身的动手操作,就能加深对知识的感悟与体验,基淀数学思想。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设计了下面一题: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4厘米,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构成一个新的正方形,将相对的两个三角形涂上阴影,如果此过程往复下去5次,那么阴影部分的总面积为多少?
交流时,我发现大家解题都有一个共同点,先求出图⑴的阴影部分面积,即1/4个正方形面积,24×24×1/4=144(cm2),求图⑵时,得到144+144×1/2=216(cm2)。这时,同学们发现,图(2)第2次往复时的阴影部分面积正好是第一次阴影部分面积的1/2,由此可以得到,以后每往复一次新增的阴影部分面积是前一次1/2,那么往复5次的阴影部分总面积可以得到:
144+144×1/2+144×1/2×1/2+144×1/2×2/1×2/1+144×1/2×1/2×1/2×1/2=279(cm2),一个难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空间与图形是数学领域中难度比较大的一块,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如果只停留在一味地观察、想象上,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图像剖析,不利于提升学生数学敏捷性、独创性等思维品质。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从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拼一拼等多种操作手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操作中反思,在操作中沉淀。
数学综合实践课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摇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教师是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详细了解者、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和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创设者。教师要学会从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出发,去考虑现下的孩子到底需求怎样的一种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走马观花,搞形式化。多给学生再现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支点,多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我们的学生自主、高效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中小学数学》,201

2.4《如何让知识与经验对接》,张爱桦

源于:论文网站www.7ctime.com
《小学数学教师》,201

1.7/8《抓住本质 突出主线 促进发展》,金雪根

作者简介:
毛银燕,女,(1983年10月—)工作单位: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