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助学讲究“助”对策,实现“全程助学”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08 浏览:11427
论文导读:
在当前的教学中,“导学案”颇为盛行。可从编制和使用上看,“导学案”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导学案”的研制及其使用主要由教师“操控”,学生在课堂上并未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其次,“导学案”研制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课堂进行“预设”的过程,这种预设往往使课堂模式化,使课堂缺少了应有的生成。再次,出于“学生考试成绩”的考虑,“导学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演变成了“练习卷”,与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理念不符。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校在实施“全程助学法”时特别讲究“助”的策略。以下笔者结合科学教学的实际,谈谈“全程助学”中的“助”的策略。
策略一:课堂任务前置“助”学
课堂上的活动和实验能够向学生展示典型的科学现象,创设探索问题的科学环境。但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把涉及的课堂活动和科学现象都演示出来。通过“助学单”把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任务前置,可以弥补课堂上活动、实验的不足,丰富活动、实验所要说明的问题。
【案例1】
在《月相》的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更贴近实际,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月相变化,笔者通过“助学单”提前布置了“画出你看到过的月球的形状”这一活动。
这一活动如果放在课内进行也未尝不可,但是此活动的过程较长,花费时间较多,且并非教学上的重点,这样做会使课堂结构松散,得不偿失。考虑到这是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事,所以笔者通过“助学单”的课前助学,将此活动移至课前完成,而在课内只作展示。这样的安排会使课堂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学生课前有了主动参与,会对课堂的教学充满期待。
策略二:设置认知冲突“助”学
有意设置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课堂前奏,可以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
【案例2】
在《电热器》第二课时的教学前,为了让学生区分“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的概念,笔者设计了一道计算简单却又设有“陷阱”的例题。
例 某双桶洗衣机的部分铭牌如下:
试计算两桶正常工作时通过导线的总电流?
学生通过简单计算,马上得到两组明显不同的答案。一种解法是I=1.5A+

2.3A=3.8A;另一种解法是I=(源于:毕业小结www.7ctime.com

220/20+220/10)A=33A。
笔者将两种答案投影在屏幕上,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激起了两种思维的冲突。这时候,笔者借机问道:“电动机工作时能量主要发生什么变化?”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笔者又顺势问道:“这样的电路能用欧姆定律吗?”至此,学生终于明白了错误的原因,也对两种电路的类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策略三:引入课堂诊断 “助”学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有重教轻学、重讲轻练的习惯。一节课下来,教师以为自己讲得足够清楚了,而且学生掌握得应该不错,但课后的作业却往往不能达到教师的预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可以采用课堂诊断的方式来“助”学。
【案例3】
在《电路图》的教学中,笔者在介绍完电路元件符号和电路图的基本画法后,要求学生画出最基本电路(一节干电池,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的电路图。
因为是初次作图,学生肯定会暴露各种问题。对此,教师可以乘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一一分析错误的原因,引导得出画电路图时要“横平,竖直,似方块”的基本要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诊断结果再次画出电路图。
这样,通过“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暴露问题—教师诊断—自我纠正”的“助”学策略,我们把时间留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集中了注意力、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还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策略四:搭建思维平台“助”学
【案例4】
在《碱的通性》的教学中,笔者的设计如下:

1.背景问题设置

(1)说出酸的定义。
(2)写出硫酸的电离方程式。
(3)写出硝酸与CuO、NaOH溶液、NaCO3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搭建思维平台

(1)你能根据酸的定义和NaOH、Ca(OH)

2、Ba(OH)2的组成特点,概括出碱的定义吗?

(2)试根据酸的电离方程式写出NaOH、Ca(OH)

2、Ba(OH)2的电离方程式。

(3)借研究酸的方法,演示碱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实验。

3.实验事实支持

演示向NaOH溶液滴入酚酞和石蕊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入碱的概念;演示碱与CO

2、HCl、Cu论文导读:

SO4反应的实验,概括出碱的特点。
这样的问题设计,为学生的思维搭建了平台,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让课堂生成水到渠成。这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策略五:开展小组合作“助”学
【案例5】
在《月相》的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充分弄清楚月相的成因,笔者基于“助学单”设计了“探索月相成因”(右边射过来的平行光为太阳光)的小组活动:一个学生手举乒乓球分别站在不同位置模拟月球的公转,另一学生手拿手电筒模拟太阳,还有一个学生作为观察者画出看到的“月相”。
通过活动,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个教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教师的“一”与学生的“多”是传统课堂难以避免的矛盾。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讲授和灌输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如果安排互助合作的活动“助”学,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许多具体问题就可以在小组内通过同学的帮助而得以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列举的策略有的适用于整个课堂,有的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某一片段或某一个知识点。教师要在领会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随机应变,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