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野外野外存活课程组织与实施电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14 浏览:9576
论文导读:
摘要:野外生存课程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开设,是符合我国教育部门体育课程的指导要求。本文以XX学院体育课的野外生存课程为基础,介绍了野外生存课的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方面的设计和课程的实践。提出了一些关于专项师资力量培训、建设基地等建议。
关键词:野外生存课程设计 课程实施
1007-0745(2013)03-0086-0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高校体育课程要“充分利用空气、水、阳光、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开展体育活动”。在现有的高校课改的形势下,野外生存课程的内容及相应的组织形式将实现从学校拓展至自然与社会。

一、 开展野外生存课程的实施和构建

1.野外生存课程的目标设定

首先需明确的是一个课程的设定指的是这个课程开发的相关教育价值,这其中不单是有利于课程和培养目标的关系,还需明确其编制工作的方面,并且有利于课程内容的组织及选择,为课程的实施以及评价提供相应的标准。所以,根据以上的要求,对于野外生存课程拟定以下基本目标:
(1)运动的参与。让学生零距离的与自然接触,挑战自我,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至户外运动的爱好和兴趣。
(2)运动技能的学习。通过野外生存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的基本常识及技能,提高适应大自然的能力。
(3)身体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于外部环境改变的适应力提高,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4)促进良好心理健康。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开发自我的潜能,改变一定的情绪状态,树立起正确的团队和自我的意识,培养能吃苦的品质。
(5)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野外生存课程学习,培养团队之间的协作、互助精神,同时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最大限度的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
(6)培养专业技能。通过野外生存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一定的与野外生存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掌握一些基础的户外运动的技能,具备相应的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以及户外活动的教学策划和组织能力。

2.野外生存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设计

野外生存课程的结构以及内容设计如图,分为理论课、校内实践、野外实践三大部分。教学内容在选择上体现了“三基”的原则,可以真实的反映出野外生存以及生活的知识、技能和技术。同时,还注重了创新能力、适应力、竞争力等方面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范文www.7ctime.com
的培养。教学时数:32学时。
相应的组织内容如下:
(1) 明确野外生存实践活动的目的
组织一次野外生存实践活动一定要明确此次活动的目标,确保每一项工作都可以落实。组织者要对交通、住宿、安全、经费、人员等事项进行考虑并计划,从而确保野外生存活动的质量。
(2) 设计并安排野外生存实践活动的内容
组织工作是否合理是顺利完成野外生存实践的关键,现对野营活动、野外定向两种最为常见的野外生存实践进行简单的介绍:野营活动是在一个丰富的纯自然的环境中体验生存,让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激发潜在的能力,要求组织者具备专业理论的素质;野外定向是一定要使用地图、指南针等工具,所以要掌握这两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判断文献的技术是野外生存训练的基本技能。

4. 考核评定

(1) 理论考核占30%:内容包括了野外生存的理论知识、课程的概述等;形式可不局限与笔试,也可以通过抽签的形势进行现场的回答等;
(2) 实践操作占20%:考核的内容包括了野外活动器材的使用、营地的搭建、救护模拟等,同样也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考核。
(3) 野外实践占50%:野外生存实践的综合评定由老师召集各小组的组论文导读:式,充分利用每一位教学的特长,针对相应的内容模块开展教学。同时,也可以考虑引入一些社会上有着丰富户外活动、生存经验的人员参与至学校的课程以及教学工作。4.安全工作预案在野外生存实践中,安全教育与安全防范必须摆在首要位置,在实践前必须提前制定好野外生存的安全预案,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
长组成学生考核小组,这些考核小组根据学生在野外的实践记录和相应的态度、表现等进行综合式的评定。

二、开展野外生存课程的难点

1.课程的体系的不完善

野外生存课程和其他的基础课程相比,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来看都有着较大的区别。我国大部分的普通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还处于起步的阶段,相关的经验交流非常少,可见,野外生存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应的实践与完善。

2. 教学设备的欠缺与师资力量的不足

野外生存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学科知识非常广,有天文学、林业学、地质学、教育学、基础医学等。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应的师资培训机构,而且大多数高校都没有相应的模拟场地和环境条件。

3. 野外实践的安全以及保障压力

因为野外生存的实践地点是远离群居的山区、荒漠、丛林、高原等自然环境,较为复杂的地理环境可能出现山洪、泥石流等意外情况。而且,在实践的过程容易发生中暑、溺水、食物中毒、摔伤、蚊虫咬伤等意外。这些可能突发的事件都给学校以及教师带来一定的安全压力。

三、 关于野外生存课程的建议

1.师资力量的培养

建设相应的教育主管的部门可以尽快的组织户外运动方面的师资培训。通过一定的培训和经验的交流,最大限度的推动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等户外运动类课程的发展。

2.基础的建设

已开展了野外生存课程的学校应注重校内模拟实践的基础建设,依赖自然保护区建立起国家级等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实践基地,为高校开展野外生存课程的规范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

3.授课方面的建议

提倡教学采用教师团队的授课方式,充分利用每一位教学的特长,针对相应的内容模块开展教学。同时,也可以考虑引入一些社会上有着丰富户外活动、生存经验的人员参与至学校的课程以及教学工作。

4.安全工作预案

在野外生存实践中,安全教育与安全防范必须摆在首要位置,在实践前必须提前制定好野外生存的安全预案,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防止恶性事故的发生。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校的野外生存课程从根本上突破了体育课的封闭,丰富并完善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但是,对于户外的实践活动而言,要求学生离开学校进入自然环境,所以在活动与生活中都要有所规划、组织并完善相应的监控系统,才能克服各种环境所带来的困难。
参考文献:
季克异,季济,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03(1)
李小英,“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实践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4)
[3]张惠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意义[J]。体育学刊,200

2.9(6)

[4]王桂忠,邱世亮等,体育课程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探索[J]。体育学刊,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