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化差异英语阅读理解中文化差别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02 浏览:17322
论文导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英语阅读理解为切入点,分析了汉英文化上存在的分野现象。首先分析东西方异质文化上的不同,地域性地造成了第二语言学习者阅读上的定向思维以及文化冲撞现象,进而制约了阅读会话交流的顺利展开。其次,本文从词汇、句子、语段和修辞手法等方面来全面分析表层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并进一步挖掘深层文化差异的根源。最后建设性地提出了几条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文化障碍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42
1、前言
在当前中西文化交流愈加频繁的今天,跨文化的语言会话、交流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趋势。作为文化交流的必要手段之一,阅读是不可避免的重要工具。然而,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是导致英语阅读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因此,研究英语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语用习惯、思维结构等内容,并对照本土文化上存在的分歧,从而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异国文化风情。

2、文化背景特质分野的制约

不同地区的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制约文本阅读理解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美国语言学家 Johnson曾经在他的论文中这样阐述阅读理解的功能为“在未知和已知之间架起桥梁” (building bridges between the new and the known.)。的确,阅读方式是了解异国风情风貌的最佳途径之一,读者通过对文字符号的解码过程,才能顺利地掌握其传达的内在信息。然而,言语及其习俗所组成的文化背景则是打通异国文化的一把不可或缺的钥匙。最为常见的一个例子即是在我国,交通路线的秩序是以右边为准的。但在英国则恰然相反(drive on the left)。“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因而,若要正确地阅读英语文化,自然不能以本国的习惯性想当然地作出评断。
各国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积淀过程中,形成了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同时也在无意识中形成了与之相吻合的语言心理学的“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在这种理论下,语言学习者在熏陶本国的文化传统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套板反应式的认知机制,用业已预存的思维模式对新的语言文化进行模仿式的建构,当然不可避免地引起异质文化会话上的交流障碍现象。
从语言学习的过程来看,起初阶段主要是以掌握基础的词汇为主,随着循序渐进的加深,在高级的阶段而言,语言学习的困境不再体现为词汇理解上的障碍,而是对于异国文化上的感知程度的深浅,即“非语言因素”。当然这又与学习者所掌握相关知识的广度密切相关。显而易见,第二语言学习者对于异国文化知识储备越丰富,他就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这些背景文化知识填补文章阅读中的缺位的省略文化[3],从而顺畅地打通全篇上下文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明白全文的中心及其主题思想。反之,即使对篇章中的每一个词汇的语义都了如指掌,也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3、表层文化差异的物质表现

所谓“表层文化”,即指涉的是组成抽象性文化的具体物质符号,是具体可感的、有形的。从组成成分来看,主要包括词汇、句子、语段以及修辞等几个方面,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文化上的差异现象。

3.1 词汇的文化差异

作为语言使用单位最小、最基本的元素,词汇也带有本国文化的特色。语言之间往往具有所指与能指上的统一性与差异性。换而言之,对于同样的事件(所指),具有多种的表述方式(能指)。这种现象也包含了内在的文化现象,并形成了只属于本国特色的词汇意向性指向格局,存在着词汇缺位的特点。

3.1颜色特定内涵及其情感文化指归

如果我们仔细比照汉英词汇的话,可以不难分析,英语词汇中存在着大量的颜色词汇,而这些颜色词汇相对应的汉语却是空位的,且不能直接从字面上进行翻译。例如,blue boy这个词汇,其定语修饰语blue表示的是“蓝色”涵义,若按照中文的字面解释进行直译的话,就是“蓝色男孩”的意思。这样的解释自然不通。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汉语学习者,可能会由在我国颜色涵义的解释中,将“蓝色”诠释为“犹豫”,因而认为这个词组的意思是“忧郁男孩”。事实上,在英文中,该词的真正涵义是“男子经过变性手术后的女子”,可谓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又如,“Pink Lady”这个词,从中文直译来看,是“粉红女郎”的含义,稍微细心的人会发现这个词组中,每个单词首个字面都是大写的,但很难猜论文导读:
到它实际的意义指涉的是“鸡尾酒”。这与当下我国网络语言的模因论特点相似,例如“河蟹”(和谐)、“喜剧”(喜剧)、“杯具”(悲剧)、“稀饭”(喜欢)、“童鞋”(同学)、“马甲”(替身)等等。又如“black tea”,不能翻译成“黑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7ctime.com
茶”,与我国对应的词汇应该是“红茶”。 “black coffee”应该翻译成汉语中的“浓咖啡”意思,“strong tea”又应该弃“强壮的茶水”而择“浓茶”的意译,至于“green eyed”就应该翻译成具有嫉妒情感的“红眼病”,而绝非按照字面解释成“绿眼睛”等等。[4]可见,这种现象与一国群体赋予词汇字面内在含义的习惯密切相关。

3.2赋予动物词汇拟人化的情感

汉英词汇中都有将动物拟人化并指称一类褒贬色彩的涵义。例如,“cat”这个表示“猫”涵义的单词,它在中西文化中具有了不同的情感色彩。若仅仅从猫的特点来看,猫没有狗忠诚,因而,无论在中西词汇的比喻、象征意义中,其贬义往往大于褒夸的情感评价:在中文里,它是“奸臣”的代名词;而在英文中,它又通常用来借指那些外表温顺却私藏“祸心”的女子。
再如,英文的“swan”(天鹅)也具有象征的拟人倾向,即往往借指“才华横溢的诗人”。这与音乐之神阿波罗的灵魂与天鹅合体的寓言故事相关。这种现象与我国传统的将一些指称动物的词汇赋予特定的含义相近似。诸如“喜鹊”——表示喜庆、“乌鸦”——厌恶的恶兆飞禽、“杜鹃”——传达一种悲情的内涵等,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