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文化差异新课程理念下文化差别与中学英语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085 浏览:109888
论文导读:
2095-3089(2013)20-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增加了“文化”一项的目标,因而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学习英语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操作不同语言的人在交流时(包括口头交谈和文字阅读),常常会有不能透彻理解甚至完全误会的事发生。这里除了语言文字本身存在的障碍以外,文化背景不同也极大影响着我们交流的质量。本文拟分析比较汉、英语言文化上存在的某些差异,并探讨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

一、文化与语言

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等等的模式,包括思想、道德标准、家庭模式、语言等也就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英文culture一词有如下定义:the particular system of art ,thought and custom of a society; the arts, customs, beliefs and all the other products of human thought made by a people at a particular time.可见文化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涉及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记载了大量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容,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事实上,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们学英语这门语言,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它所放映的特定文化背景,必须深入了解、感受目标语(the target Language )所放映的目标文化(the target culture),才能扫清交谈、阅读中的障碍,从而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
由于目标语赖以存在的目标文化与本族文化的差异缺乏足够的认识而导致的理解错误,不胜枚举。这些错误在越偏远、越封闭的地方表现的尤为明显,因为这些地方的文化独立性更强,融入的异域文化更少。如在有些英语文章中谈到,年轻人向上了年纪的老人挑战,在许多文化中都被视为“quite rude”。然而在欧美家庭中却是一种自信、成熟的表达。显然这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问题了,它已超出了对语言的字面理解。操不同语言的人会有不同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生活习惯……,这是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这也验证了句子的含义分三个层面:词、句法和社会文化。只有当句子的语言含义与一定的社会信息框架吻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彻底理解。对目标语赖以存在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认识,必然导致不能透彻理解作者行文所要传递的信息。

二、汉英文化差异

1.汉英文化差异与交际方式。文化的不同导致交际规则、交际模式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就会犯一些“文化错误”,在跨文化交际中这比“语言错误”更不易被谅解。汉语的称呼所谓复杂繁多,随时体现出称呼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年龄长幼,特别是族辈之间、下、上级之间,万万不可小视。而在说英语的国家,特别是美国,情形却截然不同。同学、朋友、同事家人之间使用昵称是理所当然的,就连父母与子女之间、老板与雇员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直呼其“名”也是屡见不鲜,更有甚至者,连“名”都省略掉了。
所以,在校园里,如果见到一位年轻学生冲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师打招呼,“Hi, there!(类似汉语“喂,伙计!”)千万别杞人忧天,以为老师会有何不满,斥责年轻学生。事实上,老师脸上仍会笑容满面,答一声“Hi!”,而年轻人仍是好学生。遇到类似情况,千万不能用本族语的标准予以衡量,视其为不礼貌。
 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7ctime.com
 再看对待赞扬的不同态度。汉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都奉谦谦君子之风为上,谦逊有礼貌视为一大美德,于是养成了面对赞扬总是表示受之有愧的习惯。中国人常常有这样对话:“你衣服真漂亮!”“哪里,哪里,很一般”。“你干得真好”“不,我做的不够,那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但如果美国人说:“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 Really quite fluent.”我们也按中国人的语言习惯答:“No , My English is quite poor。”则会让美国人论文导读:
大惑不解,他们认为你的回答不够诚恳。对待类似的赞扬,只需回答“Thank you。”表示接受,说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即可。从本质上来说,美国人强调个人奋斗精神,强调独立意识,当这种奋斗取得一定成功,他们就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价值观念和语言习惯的不同,引出了不同的应答方式,跨文化交际时切忌用各自的风俗去理解、回答对方的话。
2.汉英文化差异与词汇、典故。文化差异表现在词汇、典故中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如英文brunch一词,取自breakfast和lunch,该词在美国是很普及的,几乎人人皆知,但在汉语中却没有一个对应的专门词汇可以表达该词的确切含义,所以字典上采用了释义的方法:“晚吃的早餐或早吃的午餐,早餐和午餐并做一顿吃的一餐。”这就是语言的非对应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典故更是体现出文化的差异。有些典故在目标语国家几乎是妇孺皆知,而对外国人来说如坠五里云雾。美国著名黑人运动领袖Martin Luther King在一次为争取人权、争取平等的集会上演讲,其中有这样几句话:“I he been to the mountain top,And I he looked over, And I he seen the promised land. I may not get there with you……But I want you to know tonight that we as a people will get to the promised land.”“promised land”源出圣经,指上帝答应亚伯拉罕及其后裔之土地,即迦南。现指“a better country or condition; some place or thing that seems to promise final satiaction or realization of hopes or dreams ”,想象的幸福之地。King在他的讲演中告诉人们他的梦想,告诉人们他已看到希望之国,鼓励人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达到一个和平、平等的“希望之福地”。由此可见,了解典故无疑对透彻理解目标语起着极大作用。

三、文化差异与中学英语教学

理解文化观点在语言中的作用,最简捷的办法是在目标语的环境里学习目标语,语言学习者可以沉浸在目标文化中,有机会直接观察语言应用的情形。但这对于目前的学生来说,还是不可能办到的。那么英语教师就责无旁贷地肩负着传递正确文化信息,培养学生跨文化敏捷感性这一重任。为完成这一重任,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如图片、电影、电视等对目标文化亲临感受,引进介绍相关的文化资料,都不失为良策。
中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会碰到诸如motel这样的混合词,假如只简单地告诉学生该词由motor及hotel各取一部份分构成,意即“汽车旅管”,虽然方便省时,但学生不会有太深的印象。而采取传看照片,辅之以简洁英文描述的方法,效果会大不相同。学生结合已有的如“美国是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一类知识,对motor存在的社会背景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印象更深刻,记忆更持久。再如down and out如出自拳击比赛,指被击倒(down)而不能继续比赛,被淘汰出局(out),也可借以比喻贫困源于:论文写法www.7ctime.com
潦倒,落魄,虽然处境凄凉,却不失对生活的执着。通过教师对典故的解释,对文化背景的描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库存,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丰富学生中头脑的图式,帮助他们理解作者意图,体会作者立场,最终达到学习掌握目标语的目的。
融合(integrating)也是一种理解目标文化的方法。通过运用本族文化来理解目标文化,引导学生比较本族文化对待赞扬的态度与欧美所述有何异同,启发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了解异域文化的渠道很多。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见缝插针,及时讲解,随时强调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要注意由表及里,概括现象,道出本质。比如美国论文导读:doyouearneveryyear?”本质上与中国文化的区别就是强调独立性,尊重个人隐私。《英语课程标准》增加了“文化”一项的目标要求,明确提出了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而不同文化并没有优劣之分,如果不了解其中的异同,就可能使交流失败。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跨文化敏感性的培养,进而分析文
人路遇不会像中国人一样问:“Where are you going?”也不会打听:“How much do you earn every year?”本质上与中国文化的区别就是强调独立性,尊重个人隐私。
《英语课程标准》增加了“文化”一项的目标要求,明确提出了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而不同文化并没有优劣之分,如果不了解其中的异同,就可能使交流失败。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跨文化敏感性的培养,进而分析文化差异的原因和研究相应的教学对策,无疑对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