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喷泉基于LT码P2P可靠存储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29 浏览:19780
论文导读:
摘要:喷泉码是网络通信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突破,最初是为删除信道(Binary ErasureChannel,BEC)设计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码率无关性,即编码器可以生成的编码符号的个数是无限且灵活的,译码器只需接收到任意足够数目的编码符号就能还原数据。由此,不管删除信道的删除概率多大,编码器都能源源不断地产生编码符号直到译码器还原出源文件。正是由于喷泉码的这个特性,使得喷泉码在删除信道中获得了逼近香农限的性能。LT(Luby Tranorm)码译码复杂度低、纠错能力强、率等诸多优点,特别适合P2P存储、多点并行下载、无线通信中的广播多播业务等运用。本论文对基于LT码的P2P存储技术进行了探讨和探讨,主要完成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简述了P2P系统和P2P存储系统方面的相关知识,综述了P2P存储系统的分类和系统结构,浅析了P2P存储系统的优势以及其有着的不足。2、详细阐述了喷泉码的论述基础和基本原理。在喷泉码论述思想的基础上,深入浅析了LT码的编译码算法、构造策略,以及LT码的各种度分布函数,并对LT码编码译码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选择适合在P2P可靠存储中运用的LT码。3、浅析了P2P存储系统冗余案例采取的两种方式:编码冗余方式和复制机制,实验证明采取LT编码冗余机制可以获取较理想的系统可用性。4、在P2P存储系统设计中,采取LT编码冗余机制去改造原有系统的复制机制,浅析了采取LT编码冗余机制可以获取较理想的系统可用性的理由。实验表明:采取LT编码冗余机制可以降低系统的设计复杂度,改善了反馈重传机制所带来的缺陷,提升数据存储的鲁棒性和高效性,保证了数据的可靠存储和高效获取。关键词:数字喷泉码论文LT码论文度分布函数论文P2P可靠存储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3-4
Abstract4-8
第一章 绪论8-14

1.1 探讨背景8-9

1.2 P2P 存储进展和近况9-10

1.3 喷泉码进展和近况10-12

1.4 论文主要探讨内容12

1.5 论文组织结构12-14

第二章 P2P 存储14-22

2.1 P2P 系统14-18

2.

1.1 P2P 系统介绍14-16

2.

1.2 P2P 系统进展16-18

2.2 P2P 存储18-21

2.1 P2P 存储介绍18

2.2 P2P 存储进展18-19

2.3 P2P 存储分类19-20

2.4 P2P 存储系统结构20-21

2.3 P2P 存储的优势21

2.4 P2P 存储的不足21

2.5 本章小结21-22

第三章 数字喷泉码22-34

3.1 喷泉码的提出和进展近况22-24

3.

1.1 数字喷泉码的提出22

3.

1.2 数字喷泉码的探讨近况22-23

3.

1.3 数字喷泉码的优势23-24

3.2 喷泉码原理介绍24-25
3.

2.1 纠删码基本原理24-25

3.

2.2 喷泉码基本原理25

3.3 LT 码编码译码25-30

3.1 LT 码编码原理25-26

3.2 LT 码编码流程26-27

3.3 LT 码译码原理27-29

3.4 LT 码译码流程29-30

3.4 Raptor 码30-31

3.5 数字喷泉码运用领域31-32

3.6 喷泉码有着的不足32

3.7 本章小结32-34

第四章 LT 码性能测试与浅析34-44

4.1 度分布函数探讨34-39

4.

1.1 理想 solution 分布34-35

4.

1.2 鲁棒 solution 分布35-36

4.

1.3 次优度分布36-37

4.

1.4 仿真与性能比较37-39

4.2 随机数探讨39-42
4.

2.1 随机数生成算法39-40

4.

2.2 性能仿真40-42

4.3 译码算法探讨42-43
4.

3.1 高斯消元算法42

4.

3.2 置信传播算法42

4.

3.3 BP-ML 算法42-43

4.

3.4 性能浅析43

4.4 本章小结43-44
第五章 基于 LT 码的 P2P 存储系统容错设计44-64

5.1 P2P 存储系统容错设计44-45

5.2 设计具体实现45-50

5.

2.1 设计思想46

5.

2.2 存储系统内部机制46-47

5.2.3 系统指令实现论文导读:均无故障时间和额外存储量59-605.5.6系统比较数据60-625.6本章小结62-64结束语64-66致谢66-68参考文献68-72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工作72-73上一页12
说明47-50

5.3 LT 编码模块50-53

5.

3.1 LT 编码流程图50-51

5.

3.2 LT 编码器实现思路51-52

5.

3.3 LT 编码模块单元测试52-53

5.4 LT 译码模块53-56
5.

4.1 LT 译码流程图53-54

5.

4.2 LT 译码器实现思路54

5.

4.3 LT 译码模块单元测试54-56

5.5 系统比较56-62

5.1 系统可用性57

5.2 系统比较概述57-58

5.3 相同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存储时间58-59

5.4 相同的额外存储量和存储时间59

5.5 相同平均无故障时间和额外存储量59-60

5.6 系统比较数据60-62

5.6 本章小结62-64

结束语64-66
致谢66-68
参考文献68-72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工作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