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陌生化土建筑“陌生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702 浏览:93695
论文导读:.山西建筑.2001.
摘 要: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居住的建筑,更蕴含深层次的传统思想内涵。同时它要与当代社会生活、时代文化及当代的审美相结合。对于民族的文化的继承应该立足于渗透外部形式把握内在精神实质。
关键词:窑洞;土建筑;陌生化
1005-5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7ctime.com
312(2013)03-0204-01

一、生于土的陕北窑洞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山、原、川三大地貌类型是黄土高原的主体,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干结疏松的土质,为生于土的陕北窑洞掀开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作为一种建筑形式是必然要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修正,是这种建筑文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更为的贴近。独特的自然条件成为窑洞文化的始祖。
黄土地的独特的深厚土层,成为窑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土层深厚,土粒质地均匀,结胶性能好,可塑性强,垂直性好直壁不易坍塌。(2)黄土高原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空气干燥、雨水小等气候特点,为窑洞的穴居干燥提供了最佳的居住条件 。(3)黄土地的深厚土层具有良好的蓄热和散热的功能,冬暖夏凉成为窑洞独特的特质。(4)黄土高原独特的气候特征,致使植被稀少,多风沙天气,黄土地特有的沟壑有助于减少风沙的侵袭。(5)深厚的黄土层易于施工,节省材料,占地面积小,易于建设。

二、融于土的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产物,而窑洞体现着黄土文化的深层含义。从早期的原始建筑到今天的现代建筑,虽然它们自身没有像“语言”一样主动表达任何意义,然而建筑却能体现人的精神风貌。黄土地的文化造就了窑洞的建筑形态。传统的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虽然很普通,但是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波,这种源自自然的形式,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
以院落为单元,或以成排连成线,沿地形变化,随山顶势,成群,成堆,成线地镶嵌于山间,构图上形成台阶型空间,给人以雄浑的壮美感受。黄土窑洞作为一种建筑形式,是由点、线、面等要素组合的单位空间,作为一个单位空间来说是相对静止的空间,然而对于整体空间来说它是动态的空间。建筑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建筑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的,从而成为整体空间的一部分。建筑本身也是组成环境不可缺少的元素,协调统一的建筑才能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优秀的建筑在环境上能够与大自然有机的结合,与周围环境取得和谐的配合,才能给人以。黄土地突出、强调窑洞的竖向线条使窑洞使窑洞产生一种飘逸而上的感觉,一种西北汉子粗狂直抒胸臆的情怀,使人联想到勃勃的生机气息。建筑应是自由活波的没有束缚的,没有任何框架限制的,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促显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西北人的气质。

三、站在土上的“陌生化”

一切行为、动作、言谈等,一旦经过多次的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性的东西,变成带有机械性的、自动化的东西。这种自动化现象使人进入了机械性的领域,人的反应活动成了一种机械反应,因而不是把人带入麻木不仁的状态就是越过直觉直指认知。“陌生化”就是打破惯性思维,引领人们去发现周围世界的奇特性,从熟悉的甚至是已经麻木不仁的状态中找寻而又非同寻常的事物,摆脱审美疲劳,重新获得审美上的愉悦。建筑要实现“陌生化”的效果,就是要不断地创新,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不断研究人的认知和感受。
陕北窑洞居民至今未摆脱中国传统的民居形式,如围合的院落,平面布局遵以严格的等级制度等。黄土地特有的文化需要我们继承与发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自然为主,营造绿色的自然生活空间,尽力满足居民的各项需求。首先从技术上,合理的环境设计可以对建筑的通风、取暖和采光等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从感官上,周围环境适当的表达能给建筑使用者带来舒适愉悦的氛围。“环境协调”是近年来建筑界的一种新主张,它实质上就是讲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这种“协调”应包括两层含义,有空间意义上的协调,也有时间意义上的协调,二者应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时空坐标系统”。当代建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把环境空间看成建筑的“主角”,而人又是环境空间的“主角”。建筑应抓住环境的本质来实现,强化建筑、环境和整个空间的联系和特征,并在对话中取得融合。
四、结语
窑洞的“陌生化”最关键的在于不断创新,而对于建筑设计者而言,创新意味着要不断突破思维模式,不断研究人的认知和感觉,不断开阔视野,让生于土、融于土、站在土上的建筑艺术在创新的模式上融于生活。
参考文献:
杨雨佳.陕北窑洞窗户图案研究[J].大众文艺,2010.
李晓峰.乡土建筑——跨学科研究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高鑫玺.窑洞的建筑特色及现代室内环境设计[J].山西建筑.2001.